知识改变命运,但命运总是玩弄知识分子
《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第二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影片,但这部影片无论情绪的下沉亦或上升,都比《夏洛特烦恼》都更为凛冽,或者说,《驴得水》干脆越过生活本身,撕掉了喜剧应该保有的温情,用黑色与死亡,去讲了一个与人性有关的笑话。
这也是开心麻花的喜剧精神所在——总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给予现实一记闪光映射,像是吊诡的偷袭击中了身体最脆弱的部位,但于万千人前,只能用大笑掩藏那种痛彻心扉。来自底层人生的深刻感悟,就是这样,因为这一丝需要掩饰的动机,从看似波澜不惊里一步步走向惊心动魄,然后,又在轰然里,归于沉寂。
《驴得水》想要更具深度的主题,于是便架空了时间——而来自民国时期的故事,总是能够肆意鞭笞彼时社会,再加上“三民小学”与立志改变中国农民的“贫、愚、弱、私”的宏大志愿,哪怕将故事藏于穷乡僻壤天涯海角,依然能引出遮天大手,推改每个人物的命运。
话剧舞台并未因为改编成电影而扩建几分,剧组把驴棚搭的那么远,怕是一把火累及了教室,倒也正好贴合了剧情的需要,扎根最荒远偏僻的地方,物质条件匮乏,场子大了,反倒不利于演员在紧凑的故事里爆发情感,而且,不是还有理想嘛,只要手握在一起,心气儿就能聚在一起——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把教育办下去。
但命运总是玩弄知识分子,校长,老师,女儿,铜匠,领导以及驴,每个人都在焦虑与失控的边缘,却又在误打误撞中,合谋了一场压力与张力交织的闹剧。最终,顺利过关,甚至意外收获,让这段看似荒谬又合乎逻辑的“相逢”完美落幕——张一曼的“睡服”力,裴魁山的“软”,周铁男的“愤”与“忠”,孙校长的做大事不拘小节,铜匠的艳遇,教育部特派员的愚蠢……每个人物也都在各自的你进我退里,构建出鲜明的形象。
“吕得水”的高额工资让影片拥有片刻的“奢华”,也难得片刻宁静,旷寂的“操场”变成华丽的舞台,每个人的情感也仿佛如婴儿般单纯明朗,笑着,跳着,像从未有牵挂像从此无阻碍,但音乐中裙衣飞扬的舞蹈,就像是光明与黑暗的交接仪式,等待轰然之后的沉寂。
一个乌托邦的破灭,来自底线的一再被突破,什么自由主义浪漫主意,什么善良美好,在生存的压力面前,统统变形,再也没有手可以握在一起,如同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每个人都在逻辑里倒下去,然后脱离了原有的轨迹——“睡服”力被现实无情打醒,“软”的硬起了心肠,“愤”与“忠”在恐惧里倒戈,大事正是坏在小节之上,艳遇成为劫难,愚蠢的人无比狠毒……听这个笑话,你可别哭。
善意结出恶果,是谁在给人性这棵树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