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文化】大暑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孝经援神契》记载,“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
7月22日,今日大暑。
大暑,顾名思义,暑气热气达到顶峰的时节。当然,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未必都出自大暑:小暑,立秋,处暑,甚至芒种和谷雨,也曾有过气温的顶峰。但若从数量上来说,大暑的确更胜一筹。于今的我们有空调和各种冷气,古人智慧更有妙法。白居易的《销夏》,道出了个中缘由。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心静自然凉”,这句炎炎夏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古人身体力行。
有着悠久农耕社会历史的我们,与大暑有关的农谚自然不在少数。
“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时节,北方陆续进入雨季;
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启发着人们的智慧。
“东边闪闪无半滴,西边闪闪走不及”......
闪电与雨水的关系,描述的淋漓尽致。
更何况,若没有雨水,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炎炎暑热,催生出许多有趣典故,“吴牛喘月”即是之一。
长江中下游的牛,苦于暑热难耐,看到夜晚的月亮都会误以为是太阳,不由自主地喘息。与之类似的故事发生在蜀地“蜀犬吠日”,蜀地日照较少,狗很少能看到太阳,偶尔见到便觉得惊奇狂吠不止。
其实,心内若不能坦然,无论在哪里都会慌乱。这大概正是孔子曾经说过的“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无论困境逆境,对处之泰然者而言,皆是同一。
大暑养生,不妨多吃点儿“苦”。
“苦夏”一季,保证睡眠,劳逸结合之外,不妨多摄入一些苦味儿食物。
苦瓜、苦菜、苦荞麦......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同时,还能有效祛除湿热暑邪,预防中暑。不仅如此,苦味还有醒脑的功效,有利于炎炎夏日体力与精力的恢复,改变夏季里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
大暑时节,正对应水风井卦的时空序列。
关于水井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据说也是黄帝的发明。其后,水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譬如周朝井田制,水井,是最早的公共财产之一,也是维系家族乡里的重要物资。古代社会,若君王想开疆辟土,想迁移百姓,开凿水井是重中之重。一口水井,甚至可以成为一村一乡的骄傲。《道德经》中有云,“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老子的呼唤,恰与大暑不谋而合:大暑时节,暴雨常临,井水易浑浊;此时,村里有公德心的人们会自费以明矾净化井水。——谁能将浑浊澄清,重新焕发生机?大概也只有颇具公益心的人,才能做得到。
毋庸置疑,放眼全球,新冠肺炎控制最好的就是中国,没有之一。虽然近期有些地区有新增病例,但仍可防可控。相较于西方个别国家急于推卸责任、转嫁危机,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不仅保护自己,也积极支援他邦。同时我们的研发人员也在积极研究新冠疫苗以期更早投入使用,造福全世界。
以公德心成就功德业,2020年的大暑,我们更加应天顺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