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说给(刚)用胰岛素的胖糖听
又一个被介绍来住院的5年“老糖”,一直在用胰岛素4针“强化”,糖化却9.1%,关键是,她还很胖。
我想说------过给刚(用)胰岛素的胖糖听。
糖尿病已经是常见病。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是它的诊断切点。
糖尿病是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据报道,80%的糖尿病都是超重或肥胖人。
肥胖或超重,临床上常用BMI来界定。中国人的BMI标准,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
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BMI=28,是一个什么概念?1.6米的身高,体重超过71.68公斤,就是肥胖了,超过61.44公斤就是超重。
您是肥胖还是超重?
肥胖,还糖啦,就是胖糖。
我要和刚用胰岛素不久的胖糖说。
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有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降糖的策略应该考虑其发病机制的差异。肥胖人,胰岛素抵抗相对要严重于消瘦患者,所以,曾有“肥胖糖友胰岛素使用要相对较晚”的说法。主要是说要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地位提高。而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经典药物是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
糖尿病营养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患者的体重良性发展,要使肥胖患者在3--6个月内体重减轻5--10%。所以,对于肥胖糖尿病人的治疗策略也要顾及对体重的影响。对肥胖有减重,至少不增加体重的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SGLT2抑制剂(国内上市的有安达唐)。
综合评价上面几个药:
噻唑烷二酮类是经典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它会增重;
被列入“减肥药物”的利拉鲁肽,不在中国医保用药目录而且价格不菲(800多元一只);
同样价格不菲还不在医保目录的还有艾塞那肽和安达唐;
二甲双胍和糖苷酶抑制剂就自然成为了首选。尤其是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而利于体重改善。
上面这段话,说的什么?
告诉胖糖们,二甲双胍在胖糖身上的使用地位应该更高。要把它作为治疗用药的首选,除非不能耐受或有禁忌。
当然,我并不是说,胖糖就不能用胰岛素。
指南推荐,当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达标时,就可以考虑启用胰岛素治疗;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就可以启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之启用胰岛素强化,一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太高,单药治疗达标的难度较大;二是胰岛素降糖较快,可以快速消除葡萄糖毒性,保护胰岛功能。
临床上最常见对胖糖使用胰岛素就是严重高血糖。初见高血糖的新糖人,还有一些是没有认真控制的老糖。
胰岛素可以快速降糖,从而消除糖毒性,随着血糖下降,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得到改善,这是它的优点。但是使用胰岛素更多的意义是弥补胰岛功能的不足,通过提高胰岛素浓度来降糖,并非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为突破,而且胰岛素使用下的体重增长也已经是公认事实,这就是它低血糖之外的最大弊端。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胖糖使用胰岛素,如何使得优点更多而又能避开缺点呢?
胰岛素降糖迅速而力度较大,所以,在血糖较高而急于控制的时候,要使用胰岛素。
那么,对于空腹血糖只有7--8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只有7-7.5%,甚至不超过8%的“小糖”,杀鸡焉用牛刀!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化1--2%,是足可以达标的。不用胰岛素,何谈弊端?
即使血糖较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到9%了,用胰岛素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同时用上二甲双胍,这样就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剂量,折中体重的改变。当血糖改善了,糖毒性消除,胰岛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此时的胰岛素用量就必须要逐渐减少。
很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可以进入“临床缓解”期的。这个“短期”的定义,指南界定是“2周--3个月”
-----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建议长期使用!
这三个月,是胰岛素使用者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因为:
在这之前,您可能对糖尿病一无所知;
打胰岛素、测血糖、还要研究饮食、运动,等等,都要从零开始,认真学习;
何况,可能还要面对巨大的心理“动荡期”-----对糖尿病的恐惧与无奈;一次严重低血糖很可能就会击败您对生活调理的依从性;
------我是建议初始使用胰岛素的糖友住院10--14天的,目的是让您有一个认真学习的过程,住院时有那么多糖友的存在,也会抵消一部分心理压力。而在胰岛素的使用方面,则是要安全度过“降糖期”,迎来“减药期”。
很多胖糖友用上了胰岛素后,胰岛素剂量越用越多,体重也越来越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重视这段时期的学习(或许也没有医生像我这样给您讲这些)。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的文章:
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很多糖友对糖尿病(高血糖)太过恐惧,于是制定了太过严格的血糖目标。比如餐后2小时血糖要降到8mmol/L以下。高了就加量(胰岛素),低了就加餐,于是结果就是:胰岛素越用越多,体重越用越大。
在胰岛素使用的三个阶段中,降糖期在医院度过,应该是好办的,因为医院一天至少7次血糖,当发现低血糖了,就考虑减少剂量了,这也标志着“降糖期”的结束,多在第5--8天出现。然后进入减药期。这个减药阶段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也会在医院过的,第二阶段开始不久,就要出院了。
整个减药期,大约2-4个月。减药过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节奏。
在这个减药阶段,是以血糖偏低和饥饿为观察目标的。
作为血糖偏低或低血糖最容易发生的时间,常不是餐后2h,而是餐前和睡前乃至夜间,是基础血糖状态的。所以,有很多医院在患者出院后是建议患者多多监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的,我是非常不支持的这种监测方案此时操作的。所以才作文“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切莫过度依赖餐后2h血糖”,并指出晚餐前注射胰岛素不测睡前血糖的弊端。
关注餐后2h血糖是进入“维持期”的事情。维持期,多在3个月左右,也应该看糖化血红蛋白了。此时也应该把血糖控制达标更加重视了:空腹达标而没有低血糖----看糖化,糖化不达标再关注餐后2h血糖。
而减药期,重点是及时发现减药的时间点。
我经常告诉那些初用胰岛素的胖糖,要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以及饥饿时的血糖,只要在目标的低值左右,就要考虑减药了。如果没有低血糖,而尽量不选择加餐。
更要说的是,此减药期,我制定的血糖目标是宽松的,比如:30--50岁的中青年,三餐前和5.5--6mmol/L,睡前6--7mmol/L,都可以考虑减少剂量。此时我不太看重餐后2h血糖的,餐后2h到下餐前这一段时间里,只要有明显饥饿,测血糖不很高(比如小于7),我都会试着减少胰岛素。(我可并不是以低血糖为减量依据哦)
另外,我还经常告诉那些胖糖,在“减药期”,您只有减药的权利。
很多打着胰岛素而血糖很乱的胖老糖,来住院后,胰岛素减量的同时,体重也减少了。
我可是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的哦。
并且告诉他:胰岛素促进食欲。
要想血糖好,要想体重不升,必须把嘴管住。饥饿时就测血糖,血糖不高,减药就会减少饥饿感。(您可以看我的文章:分头迎击糖尿病人的饥饿感)
有位一天80多单位胰岛素的张阿姨,出院时减少到36单位;有位得了脑血栓的“焦"姓叔叔,80多单位胰岛素住院,50单位出院。可贵的是住院2周,体重都改善了。
很多胖糖,尤其是新胖糖,你千万不要认为胰岛素没有副作用。使胖着更胖,即使血糖良好,也是不及格的。因为,很多人都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没有糖尿病都是如此,使用胰岛素后的您如果更胖了,您说会好吗?
所以,控制体重对于肥胖糖友来说至关重要。
我在医院,重点工作就是和患者交流,寻找治疗的突破口。
一位一天62单位(4针)的病友,被在这里住院获益的糖友介绍来,第二天,他高兴的对我说,已经5年了,血糖从来就没有降到10以下过(都是十四五个以上),来了第二天居然到了9,而我只用了42单位的胰岛素------他还在院。
目前还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在院病友,在他的“瞬感”记录中,餐前血糖大部分15左右,餐后血糖20左右。一天能吃一斤半主食,胰岛素最多的时候用到每天100多单位。调整方案,住院第二天就降到了8--10左右。他的胰岛素只用38单位。他吃医院的规定餐也没有再那么饿。
而他们,都是胖糖!
抗糖,并不神奇,但也需要艺术性。需要一位精明“设计大师”来为您精心测绘,并倾听您的述说,从而制定一款“得体”的“私人配置”------这就是我经常说的“医患结合”。
----------------
我的文章,有点长,看似有些啰嗦,实则很多内容都可各自成篇。
其实,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里面的缘由。就像饮食,很多人都希望能直接告诉您如何吃,而我仍然愿意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把计算的过程罗列出来,就是希望让一些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说给刚用胰岛素的胖糖听”,说简单就几个内容:
1、二甲双胍是首选药物,要打头阵,或“垫底”;(为什么?)
2、胰岛素也可以用,但要注意利弊;(有何利弊?您中枪啦吗?)
3、胖糖用胰岛素,最好联用二甲双胍;(说过了)
4、胰岛素增重的问题,不可忽视,尤其是胖糖;(要提高重视程度)
5、对胖糖胰岛素的治疗,很可能是短期行为。而治疗初期对这个“短期”的认识理念,非常关键:重点是胰岛素的逐步减量与体重的管理;(如何做?我说了,就看您信不信)
6、胰岛素是为智者准备的良药,这是一句每个胰岛素使用者都应该思考的话。很多新胖糖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就没有停下来,体重还长了,即使血糖良好,也是不及格状态!------离“智者”远已。
留给您一个思考题:
减药期为什么不以出现低血糖数值作为依据?
越来越觉得,我不只是一名大夫,更是一名探讨如何成为胰岛素使用智者的学者。
希望您我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