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如曹操,智略如诸葛,却因一个梦而放弃称帝的人

陶侃

荡除国难功勋盛,

王室因之得载安。

最是南陵千里外,

拾遗屏迹化尤难。

这是宋人描写东晋大将军陶侃的诗,他说陶侃“王室因之得载安”是毫不夸张的。陶侃为东晋朝廷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北方的石勒也因为他的威名而战栗,东晋能够偏安一隅,陶侃有着非常大的功勋。当朝的梅陶评论他说:“神明鉴似魏武(曹操),忠顺勤劳似孔明(诸葛亮),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陶侃出生在三国末年,虽然也是官二代,但是父亲早亡,当时天下动乱,家里还是很贫困的。20左右岁的时候晋朝统一了天下,陶侃在县城中当一个小职员,看似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了。没想到有一天当时比较有名气的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念陶氏母子的接待,于是回去不久就把陶侃举荐给了自己的朋友,自此陶侃正是步入了仕途。

陶侃进入官场后,左右逢源、能力非凡,不久就得到了当时荆州刺史刘弘的青睐,后来又屡立战功,于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已经是东晋朝廷中的佼佼者了。后来又相继平定了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名声大噪。当时王敦想图谋不轨,写信给陶侃把陶侃弄到了自己这,在谋士的鼓动下想杀陶侃,他自己穿上铠甲手持兵器,往复几次还是拿不定主意。陶侃严肃地说:"使君雄毅果断,能裁决天下事,今天怎么这样犹豫不决。"便起身入厕。王敦的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和陶侃为姻亲,如同一左一右两支手,哪有砍他左手而右手不来帮忙的。"王敦这才作罢,设宴为陶侃饯行,陶侃连夜出发,逃出了王敦的掌控。

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爆发,建康被叛军所占领,陶侃的儿子陶瞻也被叛军杀害。此时,平南将军温峤邀请陶侃出兵一同勤王。当初,明帝驾崩时,陶侃并不是辅政大臣之一,他对此深为不满,于是答复温峤说:"我是在外守边的将领,不敢超越自己的职分。"温峤坚决要求他出兵,并推举他为盟主。陶侃这才派督护龚登率兵来与温峤汇合,随后又将龚登追回。温峤在书信中以苏峻杀害陶瞻的事来激怒他,陶侃的妻子龚氏也力劝他出兵,陶侃于是戎服登舟而行,昼夜兼程,连陶瞻的丧礼也未参加。五月,与温峤、庾亮等人齐会在石头城下,终于平定了苏峻的叛乱,维护住了东晋朝廷的统治。

咸和四年十二月(330年),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江州刺史刘胤,执政的丞相王导以郭默骁勇难制,便任命他为江州刺史。陶侃闻知此事,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此时的陶侃已经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权势已经超越了当初的王敦,更不用说造反的苏峻了,他也不是没有称帝的想法,只是当初发达之前曾经做梦马上要飞上天了,可是有一只翅膀忽然折断,所以才放弃了造反的计划。不过后世也有学者指出,陶侃根本就是忠心不二,说他想称帝造反,是跟他不合的庾亮造谣。不过不论怎么说,陶侃最终还是做了东晋的忠臣,以76岁的高龄病逝,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的子孙爵位未被废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