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所必救,则听矣
积极的攻势行动对于夺取主动权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攻势行动,都能有效地调动对手,从而掌握主动。
那么,最有效、最生猛的夺取主动权的进攻行动是什么呢?
孙子回答“攻其所必救”,也就是打对手的要害。如果你的行动能够威胁到对手的要害,再强大的对手,也得听你摆布。
用孙子的另一句话说,就是“先夺其所爱,则听矣”。爱,就是要害,就是命门。打他的要害,他也就不得不听我的调动了。
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攻其所必救、先夺其所爱的战例,大概就是“围魏救赵”了。
围魏救赵的故事,想必你一定非常熟悉。当时魏国的统帅庞涓率领魏国大军8万,进攻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求救于齐,齐国决定出兵8万救赵。
按照齐国大将田忌的想法,是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军师孙膑反对这种打法。于是便有了他对田忌的一段分析:“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要想解开一团纷乱的丝线,你不能生拉硬扯;两个人在那里打架,你不能冲过去乱打一气。你得扼住他的咽喉,打他的要害,他迫于形势,就只好回来保护自己。他所造成的危险,自然也就解除了。现在魏国和赵国打起来了,魏军的精锐部队一定都在邯郸城下,留在自己国内的全是些老弱残兵。您不如率领大军,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去,切断它的交通要道,打它防备最空虚的地方。魏军就不得不放开赵国,回来自救。这样我就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解了赵国之围,另一方面又让魏军疲惫不堪,为我打败它创造条件。
田忌一听,这个打法好,于是便听了孙膑的建议,统率齐军主力,直接向大梁挺进。大梁是魏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兵力空虚。惊恐万分的魏惠王不得不下令庞涓立即回师救大梁。
对于庞涓来说,当然是救大梁要紧。于是就不得不以少数兵力防守历尽艰难刚刚攻克的邯郸,自己亲率主力,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回来救大梁。而这个时候,孙膑根据庞涓回师的路线和时间,早就选好了桂陵(也就是今河南长垣一带)的有利地形,布好了阵地。
魏军在邯郸城下打了一年多,早已精疲力竭,再加上千里回师,长途行军,更是疲惫不堪,战斗力可想而知。而齐军休整良好,士气旺盛,地形有利。双方的军队一接触,魏军就打了个大败仗,好不容易占据的邯郸,也得而复失。
这就是桂陵之战,也就是所谓的围魏救赵。
战国中期有句话,叫“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齐军的军队,从战斗力上根本不是魏军的对手。那么为什么强大的魏军,却败于弱于自己的齐军呢?没有别的,就是孙膑指挥艺术的高明。
按照田忌的意见,直接进军邯郸。但是这样一来,齐军千里迢迢行军,战斗力必然会遭到削弱。而且,如果魏军在齐军的行军路线上利用地形设伏,齐军还会遭受意料不到的损失。
孙膑的围魏救赵,则是调动魏军、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的打法。
大梁是魏的国都,但是兵力空虚。我打你的大梁,你就必须回来救。而你只要回来救,你回师的路线、回师的速度我是可以提前算清楚的,我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择打你的地点、时间,选择打你的环节和打你的方式。打不打、怎么打、什么时间打、在哪儿打、打到什么程度,都是我说了算,主动权也就完全在我手里了。
所以围魏救赵之妙,妙在调动对手、夺取主动权上。
围魏救赵后来成了一种经典的战法。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这样写道:“如果敌留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以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后世围绕着“围魏救赵”,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打法,包括围点打援、围城打援、攻城打援等等。
解放战争中,共产党调动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拿手好戏就是“围城打援”。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共产党军队擅长打运动战,国民党军队擅长打正规战。国民党军打运动战老吃亏,它也不傻,就拒绝打运动战。
怎么逼国民党军打运动战呢?围城打援。我把你一个城围起来了,你来不来救?不来救,我就假戏真做,吃掉它;来救,你就运动起来了,就变成了好打之敌。
西方战争史上一个经典的“先夺其所爱”的案例,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西庇阿进攻迦太基本土的行动。
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在意大利作战,给罗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罗马将领西庇阿不顾元老院很多人的反对,亲自率领两个罗马军团直接在北非登陆,向迦太基的本土发起进攻。本土遭到巨大的压力,迦太基不得不调回了汉尼拔,汉尼拔对罗马本土的威胁由此解除。
接下来,西庇阿凭借强大的骑兵优势,在扎马之战中大败因多年征战意大利而身心俱疲的汉尼拔,第二次布匿战争由此结束。西庇阿也因此一战成名,并获得了“阿非利加的征服者”的称号。
胡林翼曾经说:“军旅之事,守于境内,不如战于境外。”你与其在自己的地盘死守,还不如打出去,打到对手的地盘上。
辛弃疾也说:“不恃敌之不敢攻,而恃吾能攻彼之所必救也。”不要依仗对手不敢来打你,真正可靠的是我可以进攻他不得不救的要害。
企业竞争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在市场竞争中,“先夺其所爱”的“爱”,或者是对手的核心市场,或者是对手的利润要害,或者是对手的商业模式,或者是对手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
找到对手的这些要害,威胁对手的这些要害,就足以有效地影响并改变竞争对手的行为。
2012年,阿里曾经想利用谷歌服务撤出中国市场之机,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AliOS。如果阿里能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取代谷歌的安卓,就可以取得行业的制高点。阿里开发的所有APP,如支付宝之类,也就可以内嵌到阿里自己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中,从而大大提高程序的便利性与安全性,用户的体验就会有质的飞跃。
为此阿里与宏碁达成了合作协议:一个做软件,一个做硬件,推出一款全新的手机。完美的组合,是吧?
然而就在这款手机发布前一天的晚上,宏碁接到了谷歌的威胁:如果宏碁明天敢开这个发布会,谷歌就在全球范围收回宏碁使用安卓的许可协议。
宏碁当然不敢。这款阿里寄予厚望的产品,由此胎死腹中。
并不甘心的阿里又找到飞利浦合作,准备推出一款高端手机。手机研发非常顺利,阿里抱有极大的希望。然而,宏碁的一幕重新上演: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飞利浦接到了谷歌的律师函。
阿里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计划,又一次遭到了对手的釜底抽薪。
在商业世界里,类似的博弈还有很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挖掘机行业的领先者,在国际市场上遭到了日本企业小松制作所的强大攻击。小松当时的口号是:“围攻卡特彼勒!”
卡特彼勒的反击策略,是与小松的竞争对手三菱重工合作,强行打进日本本土市场。
小松虽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张,但当时它现金流的80%都来自日本国内市场。当卡特彼勒打入日本本土市场的时候,小松不得不将资源从全球范围内调回来,以对付卡特彼勒的直接威胁。卡特彼勒在国际市场的压力顿时大大减轻。
在豪华车市场上,宝马为了与奔驰竞争,推出了宝马5、7、8系列,对奔驰的高端车市场发起攻击。奔驰的应对策略是推出190系列,也就是后来的C系列,对宝马3发起攻击。
宝马3是宝马的主力车型,正在源源不断地为5、7、8系列的攻势提供支持。当宝马3本身遇到攻击、自顾不暇的时候,宝马对奔驰的攻势也就随之减弱。
1995年,英特尔突然宣布准备大举进军主板产业,第一年就要出货1 000万片,并且重点出击高端市场。台湾地区的主板企业顿时陷入巨大的生存危机,因为台湾地区生产的主板几乎占全球70%市场份额,人们用“英特尔风暴”来形容这次产业冲击。
在英特尔大军压境之际,台湾地区的企业想到了“围魏救赵”的策略。当时台湾地区的主板业每年向英特尔采购的微处理器数量大约占英特尔总出货量的70%。因此,台湾企业开始采取行动,停止向英特尔采购微处理器,转向英特尔的对手。
英特尔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打消了进军主板产业的念头。一场大战由此平息,台湾厂商毫发未损,皆大欢喜。
研究动态竞争的学者发现了一个规律: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最有效的反击战略是转移至一个不同的市场或细分市场,而不是在同一市场中发起反攻。在他人的领地上进行战斗可能更有效、代价更小。
如果做出反应的企业,有机会转入对手的一个核心市场,尤其是这个市场正在为竞争者的攻击提供资源时,这样的行动会特别有效。
这也就可以帮我们理解,今天为什么一些企业会用那样的竞争策略。
当王兴的美团推出美团打车、从而动了滴滴的蛋糕的时候,程维的反应是“尔要战,便战”,随即推出滴滴外卖,直接将战火烧到了王兴赖以立身的外卖市场。
当阿里通过封杀了淘宝的微信二维码、微信的淘宝链接、支付宝在微信上的应用等策略来扼杀微信电商的时候,腾讯通过给京东以平台和流量支持的方式,向阿里的腹地发起反击。
微软推出必应(Bing)等搜索和网络广告业务,向谷歌的传统地盘发起了攻击,谷歌采取的策略是反过来打入微软占据优势的业务领域,包括推出了网络版办公软件谷歌Docs以及Chrome浏览器。
亚马逊是世界最大的云计算供应商,甲骨文是最大的数据库软件供应商。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自己的关系数据库服务Aurora,直接瞄准了甲骨文的核心市场,并不断地通过扩展其数据库产品组合来蚕食甲骨文的地盘。甲骨文的反击策略是构建自己的云,从而直接打入亚马逊的市场。
迈克尔·波特曾经指出,“寻找某些行动使竞争对手的报复即使有效,也会使其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是在竞争中掌握主动的重要手段。
所以,有些竞争者采取“先夺其所爱”这一策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局面,让自己的竞争对手得出一个结论:对抗性的行动是不明智的。
而更强势的竞争者采取“先夺其所爱”的策略,往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攻击对手的利润核心和关键市场,迫使对手从别的市场调动资源来巩固核心阵地,从而打乱对手的市场部署和发展规划,打乱对手的节奏,使其顾此失彼,难以实现其战略意图。
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把竞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为自己在主要战略方向的行动,创造出最有利的条件。
孙子说:“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制服诸侯靠的是伤害它的能力,役使诸侯靠的是扰乱它的能力,调动诸侯靠的是引诱它的能力。所以高手用兵,从来不幻想对手不会挑起战火,而是依靠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充分准备。从来不幻想对手不会发动攻势,而是依靠自己具备对手不敢轻易进攻的实力。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竞争中,主动权从来都不是对手恩赐给你的东西。竞争的本质就是围绕主动权的争夺。没有一个对手会拱手让出获利与成长的机会,也没有一个对手会拱手让出主动权。对手的善意与同情从来都是靠不住的。
所以,“先夺其所爱,则听矣”的一个启示就是:在竞争过程中,要想控制对手,塑造对手,调动对手,具备反制对手甚至伤害对手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敢战才能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