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没糖尿病!专家带来不扎手的血糖监测方法,精准控糖不受罪!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贾伟平 主任医师
在门诊中,我们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发生了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后,一查餐后血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血糖是有问题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餐后血糖的超标会增加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糖前期的人群来说,如果这个指标过高,变成糖尿病的速度也会更快,甚至在糖前期的阶段就可能直接发生心梗、中风!
所以判断血糖正不正常,不能只看空腹血糖,尤其是60岁以后的老人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非常重要。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提示血糖异常,建议去医院检查确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贾伟平 主任医师
我们曾经在社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年轻人的糖尿病更多见的是空腹血糖高,而老年人的糖尿病更多见的是餐后血糖高,70%的老年人会出现餐后血糖飙升的现象。
为何老年人餐后血糖更容易飙升?
点击下方视频,听专家讲解
↓↓↓
老年人产生高血糖两个重要原因: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和胰岛素作用下降,导致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下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是正常人,三餐血糖基本上是稳定的,也没有什么大的波峰上的变化,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就不一样了,主要是早餐后的血糖最容易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因为人清醒了以后,有很多升糖激素也是升高的,另外胰岛素在早上和下午的效用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一般早餐后最容易引起餐后的血糖升高。
贾伟平 主任医师
我们通常要着重关注早餐后的血糖控制,如果患者能够控制好早餐后的血糖,基本上一天的血糖都会比较平稳。
餐后血糖飙升的症状有吗?
大多数人不会有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在糖尿病早期出现午餐前低血糖的反应(头晕、乏力),有些人出现血糖以外的表现,比如皮肤上长疖肿、查不出病因的外阴瘙痒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专家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合并有其它指标的异常,精准控糖要做到三高共管,牢记密码“1308072618”!
13080—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7—糖化血红蛋白<7.0%
2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6
1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8
(数字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专家建议应该分层管理,坚持七八九原则:
年龄70岁,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年龄80岁,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
年龄90岁,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9
专家推荐更精准控糖方法:持续葡萄糖监测
点击下方视频,听专家讲解
根据血糖波动,精准用药的病例
↓↓↓
那么,我们如何了解血糖的24小时里具体的变化呢?
专家告诉我们,持续葡萄糖监测仪能监测糖尿病患者24小时的血糖情况,相比于指血的自我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能更清楚完整地展现出血糖的变化信息。
贾伟平 主任医师
其工作原理是: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固定在传感器上的生物酶,如葡萄糖氧化酶,经植入到皮下组织中,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测量的电信号,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的记录仪或显示器,经过算法处理,将电信号转化为葡萄糖浓度,并最终形成持续葡萄糖监测数据和图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专家建议:最好去医院咨询内分泌科专业医生后再安装持续葡萄糖监测仪。
▲观众体验持续葡萄糖监测仪
你知道吗?
糖友吃饭顺序不对
餐后血糖相差5—6mmol/L
那么正确的吃饭顺序是什么呢?
点击下方 健康谈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