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篇:听别人的故事,攒自己的劲儿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是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吃啥用啥都要计划经济。那个年代,小孩子们能吃口猪肉都能美上天。
过年的时候,有个六岁的小男孩,跟着八岁的姐姐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奶奶说要给他们发桃酥吃,可把姐弟俩乐坏了。
爷爷颤颤巍巍地从高高的梁头挂钩上,取下一小包桃酥。姐弟俩迫不及待地望着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桃酥,馋得直流口水。
奶奶一层又一层地把油纸揭开,掰了一个小小的角儿,也就跟指甲盖那么小一小块儿桃酥,先给姐姐。
姐姐嫌桃酥太小,说什么也不接。
奶奶没说什么,转身把小块的桃酥递给小男孩,问他嫌不嫌小啊?
小男孩接过小桃酥,放在嘴里,开心地回答:“我不嫌,姐姐不吃,我吃吧!”
就这样,奶奶一小点儿一小点儿地掰桃酥,小男孩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品桃酥,姐姐就傻傻地站一旁等着奶奶发大块的桃酥。
最后,小男孩慢悠悠地吃了一整块桃酥,姐姐连桃酥渣都没吃上,气的直哭。
奶奶抱着哭泣的姐姐说:“别不把小块桃酥看在眼里,别不把一分钱看眼里,积少成多,才能持家!”
奶奶讲这句话的时候,小男孩才六岁,根本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直到多年以后,这个小男孩早已过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他才明白,当年奶奶那句话,对他以后的生活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这是大姐夫给我们讲过一个小故事。故事里的小男孩就是他自己。
作为过来人,大姐夫总能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我妈常说:剜到篮子里的才是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辈子空飘飘。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过度的奢望,终归是海市蜃楼,泡沫幻影。
拥有的,才是最好的;眼前的,才是最真实的;努力奋斗得来的,才是最踏实的。
珍惜当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