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作用,针灸和艾灸的主要区别是啥

针灸的作用有哪些?针灸是中医传统的一种疗法,那大家知道针灸的作用具体了有哪些吗?下面就来讲讲针灸的作用究竟有哪些?还有针灸和艾灸的区别是什么。

针灸的作用

>>>>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

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所谓通则不痛,通则不痛!身体哪里痛了,则表示哪里不通了;下面介绍一下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状。一起来看看你是否中招~

1手厥阴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2手少阳三焦经常见症状:

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3手太阴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4手阳明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6足阳明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

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

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

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11足太阳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

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12足少阴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14足厥阴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14足厥阴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03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失眠、便秘、颈椎病、胃病、两目干涩、肩周炎、小腿抽筋

01

高血压

1)两经两穴防治高血压

治、防高血压,直接的方法是敲肝经和胃经。

治、防高血压,间接的方法是按揉合谷穴和足三里!

2)太冲、太溪、曲池(大肠经穴,肘横纹外侧端)是最好的降压药。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高血压,自古至今证明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就是太冲、太溪和曲池!每天坚持按揉五分钟,两个月后,可以有效降血压!

02

冠心病

平躺,将双手摩擦发热,然后摩擦胸部50次,力度较大。(上下)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背部中线以及至阳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反手握拳拇指压处既是)

用右手食指按压(弹拨)腋窝下的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直至感到麻木。

用拇指指腹端用力按压内关、神门穴,各30次。

睡前轻轻拍心前区40次,可预防冠心病发作。

糖尿病

推任脉:紧贴腹部,自胸骨下至中极穴(脐下4寸,膀胱经、肾经、肝经、任脉的会穴)用力推擦2分钟左右。

横推腹:用手掌的掌根沿一侧侧腰部用力推擦至对侧侧腰部,然后改用五指指腹勾擦回原处,按摩3分钟左右。

抱颤腹部:双手自然交叉,两个手掌的掌根按在双侧大横穴上,(大横穴的位置在肚脐两侧4寸一个横掌处);双手小指按在关元穴(脐下3寸)上,双手拇指抵住中脘穴(脐上4寸)。找好位置后,轻轻下压腹部5分钟左右。

点揉中脘穴:用拇指点揉中脘穴1分钟左右。

点揉气海穴:用拇指点揉气海穴1分钟左右。(脐下1.5寸神阙与关元穴中间)

点揉天枢穴:用拇指点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左右。(脐旁开2寸大肠经上)

擦揉脚踝内侧:用大拇指在内侧和跟腱处进行擦揉,每侧4分钟左右

擦肾腧:用双手虎口自上而下,擦双侧肾腧。(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04

失眠

坐好,全身放松,全神贯注。双手握拳,用拇指关节沿脊柱旁两横指处,自上而下慢慢推按。

用右手中间三指摩擦左足心涌泉穴,然后换成右足心。

脱衣仰卧于被内,双目自然闭合。用两手食指第二节内侧缘从两眉内侧推向外侧。

用两手中指端轻轻揉按太阳穴。

用两手拇指指腹沿两侧颞(nie)部由后向前推摩。

用手掌根部轻轻拍击头顶囟(xin)门处。

用两手拇指端揉按风池穴。(胆经与阳维脉会穴,后发际凹陷处)

将两手叠放在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鱼际轻轻揉按中脘穴。(脐上4寸)

将两手移至下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鱼际徐徐揉按丹田(也气海穴,脐下1,5寸)。

05

便秘

指揉中脘。右手中指按于中脘穴(脐上4寸),其余四指贴附于腹部,然后做顺时针揉动30次。

揉按天枢(脐旁开2寸)。两手掌心按于天枢穴,其余四指贴附于腹部,按揉50次。

揉脐摩腹。右手在下,左手叠于其上,按于脐部,稍用力做顺时针揉动30次。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摩全腹50次。再由上而下推左腹30次。

点按承山穴(小腿后正中提脚跟腓肠肌凹陷中)。大拇指按压承山穴1分钟,再捏拿承山学周围腓肠肌30次。口臭者揉按足三里1分钟;腹冷者揉按三阴交1分钟。

06

颈椎病

将双手张开成爪形,拇指按压两侧风池穴50次,直到感到酸胀、麻木为止。

用中指指腹按压第七颈椎旁50次,左右手互相按摩对侧穴位,直到局部有麻木感。

用双手拿、捏头部,同时将头部向上提拿。上下5次。

双手按压颈椎旁线,边揉边移动。上下5次。

用双手掌心摩擦颈部,直至颈部产生灼热感。

用双手固定颈部,前后俯仰头10次。

07

胃病

四个穴位孝敬后天之本---脾胃

胃管受纳、脾主消化,脾胃为后天之本!

(1)让胃永远舒服的是足三里和天枢,每天按揉足三里和天枢3-5分钟,从根本上把胃扶起来,有效防治各种胃病!

何需吃药?!脾俞与足三里就足以壮脾,每天不定时按揉足三里3-5分钟,每两三天在脾俞拔罐一次,您会觉得吃得很香!

(2)肚胀呕吐找足三里、中脘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经气汇聚于腹部的位置,和足三里联手能治疗胃肠道的任何疾病。两穴位每天分别按揉3—5分钟即可。

08

两目干涩

为自己补血

---血海和足三里是让肝不血虚的首选!

09

小腿抽筋

患者俯卧,用拇指用力按压、揉捏膀胱腧3分钟,直至患者产生酸胀。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足三里、太溪穴、阳陵泉各3分钟,直至患者感到酸胀为宜。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承筋穴、力度较大,3分钟左右。但切记,一定要等小腿抽筋稍微缓解以后再按压。

手掌握拳,如果小腿抽筋比较急,则用力击打小腿肚中央,可用迅速缓解症状。

改卧为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紧握前脚掌,向外侧旋转抽筋那条腿的踝关节。旋转时动作要连贯,一口气转完一周,中间不能停顿。旋转时,如是左腿,按逆时针方向;如是右腿,按顺时针方向。需注意的是,旋转时足向外侧扳,紧跟着折向大腿方向,尤其要用力,脚掌上翘到最大限度。

10

肩周炎

用对侧手掌置于患侧肩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以患处感觉到热为宜。

以对侧手拇指、中指指腹按揉患侧肩井、肩髃穴、肩贞穴各50次、至感到发热。

用手掌刮、擦患侧肩膀,以产生灼热感为宜。

用对策手掌托住患侧肘部,做前后左右摆动肩膀运动。

用对策手掌托住患侧腕部,做向上抬举肩膀的运动,反复10次。

调理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1

偏头痛

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疾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也有特效。

2

前额和眉棱骨痛

3

此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

耳朵上部痛

头顶痛

4

太阳穴痛

5

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

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

后头痛

8

头颈僵痛

俗话说“头项寻列缺”,可试试肺经列缺穴。

9

肾虚头痛

头项寻列缺”,可试试肺经列缺穴。

9

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

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复溜穴、太溪穴等改善。

10

左边的偏头痛

经常出现在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

肾经的筑宾穴,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

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来调理。

11

右边的偏头痛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2

酒后头痛

耳尖刺血显奇效,能治11种病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属经外奇穴。

现代临床运用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病症】高热,爆发火眼,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青春痘,高血压,口眼歪斜,失眠,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麦粒肿,舌痛,湿疹等

[工具] 针灸针、三棱针,一次性注射针头、刺血笔等

[操作]直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耳尖所在的位置,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对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耳尖穴对应于头部与会阴部的位置,故它对头面部的上火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现代临床运用

1、 高热:

这是耳尖点刺放血最常用最有效的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肺炎、扁桃体炎所引发的高热,尤其是在以上疾病经过几天后仍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用耳尖放血常可迅速退热,有时针刺一二次放血即可。(可结合十宣、大椎)

2、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

为眼科常见的传染病,接触传染,发病急,多见于春秋季节,流行于学校等集体场所。它以明显的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为主要特点,轻者仅眼睑结膜微红,有分泌物,早晨明显,病人自觉眼痒、眼涩。重者球结膜发红,眼白呈一片血红,并有水肿,分泌物增多如脓状,早晨睫毛及睑缘粘住,不能睁眼,病人感到眼睛灼热,怕光及磨痛。

治疗取单侧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可结合太阳穴)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3、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

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治疗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可结合关冲、少泽)。

4、麦粒肿俗称“针眼”:

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3-7滴,每日1次,一般2-5次即可。(也可在背部1-7胸椎旁开3寸范围内寻找异常反应点,如压能点、粟粒状突起、丘疹等。如无反应点或不明显可选心俞、神堂等穴)

5、口腔溃疡:

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如果溃疡多时可在太阳穴放血是最好的)

6、角膜炎:

角膜炎分溃疡性角膜炎,非溃疡性角膜两类。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治疗耳尖点刺放血,充血重的结合太阳穴刺血尤佳。

7、痤疮俗称“青春痘”:

又叫“面疱”“粉刺””“暗疮”等,中医称“肺风粉刺”。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

治疗双耳尖取穴、大椎、肺俞刺血。

8、失眠症:

失眠症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是人体处于一种渴求睡眠而又难以达到睡眠要求的状态,具有经常性和一定的病理顽固性,常伴有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等,中医称本病为为“不寐”。

耳尖刺血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结合间谷、行间再加风市穴效果更好。

耳尖刺血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如此一来心肾皆开窍于耳,又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因此耳尖刺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治疗失眠很好的穴位。

9、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这种病常规针刺可加耳尖刺血,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闭眼的动作,能结合健侧的合谷穴更佳。

10、高血压的防治:

耳尖刺血一周一次,一次刺一侧即可,左右交替,坚持二三个月,有助于血压的平稳。

11湿疹、荨麻疹:

耳尖点刺放血能使湿疹、荨麻疹得到有效控制,且不易复发。特别是对肝胆经脉所循行之处,如面颊、耳后、胁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部位的湿疹,针刺耳尖能明显减轻瘙痒缓解症状。

总之,耳尖放血因其简便效验广泛适用于由胸膈以上尤其是头面部的热性疾病,耳尖穴是我最常用于放血的穴位之一,这里就对耳尖穴的疗效介绍一下,耳尖对几乎所有的眼病都有效果,像上述的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炎等。

在治疗口眼歪斜时,如果在口腔粘膜放不了血时,可以在耳尖穴放血代替。另外耳尖穴放血治疗失眠症,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在耳尖穴放血,还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

为什么耳尖对那么多的疾病有效果?这有它的道理: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由于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两侧至耳上,少阳经循行耳朵。表证与太阳有关,皮肤病与风与表皆有关连,所以耳尖可以主风主表,可以治风也可以治表。

另外少阳经也循行眼的内侧及外侧,在这里放血,可以治疗眼的疾病。因为少阳主风,又胆透过脏腑别通与心通所以可以治失眠症。大家都知道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因此在耳尖刺血治心悸及多汗(心主汗)亦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