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求,让自己发光发亮

下午,我整理了一下网上的几个收藏夹。
很感慨。
在360浏览器的收藏夹里,还有我十年前收藏的网页链接,重点是十年来一次都没看过。
现在想看,链接根本打不开了。
很多人对待收藏的文章,跟对待老婆很像,自己的放在那里连看都不想看一眼,总觉得别人的好。
我以前也给大家提过这方面的建议,一定要每周,哪怕每月也行,抽出时间去整理和消化你收藏的东西。
收藏以后如果不看,还不如不收藏。因为如果没有收藏这个选项,你在发现好内容的第一时间至少还会认真的看一遍。不像现在,发现好东西,直接往收藏夹里一扔,就算学会了。
很多人都是这样,把收藏当学习。
我们总是习惯了向外扩,现在所有人也都在劝你走出舒适圈,冲出认知圈。
好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似的。
但大家都知道,我们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这就是矛盾所在。如果我们一直往认知以外冲,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呢?
所以啊,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现有的东西充分利用好,用高效的行动力在认知内多赚点钱。
用行动的量变,来产生能力和收入的质变。
很多人总是买新书,家里的书都不愿意看。
这就跟我们放在收藏夹里从来不看的文章一样,是一种假上进、假学习。
一本书,你读完了,当时可能觉得书里说的真好,真有道理,然后书扔到一边,自己该干嘛干嘛。
如果书里的内容不能指导你的行动,那就等于白读,根本不算有收获。
花 30 块钱买一本书,你应该思考如何用书中的知识给自己赚3000块。
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有一次跟几个做网络的朋友聊天,其中有个哥们情绪很低落。
我说你最近怎么总叹气啊!他就跟我说了他现在的困惑,每天都看着别人直播赚钱,认可这个行业,可自己就是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敢出镜,一方面是普通话不太好,一个面是晕镜头。只要一对着镜头,整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变得十分做作。不是偶像,却有非常重的偶像包袱。
一开始我还不信,我说我给你拍一段试试。
我一拿起手机对着他,马上就发现他鼻孔开始放大,表情也变得特别悲哀,我让他说两句话,结果他说话跟正常完全不一样,好像在演话剧。
我让他微笑一点,自然一点。
然后他开始在悲哀的脸上硬挤笑容,那笑容怎么说呢,比哭可难看多了。
我放下手机,想忍住不笑,但一想起他那又丑又僵硬的脸,还是没忍住。
他说,我这种,是不是基本告别自行车了?
我说,自行车倒是可以骑一骑,锻炼呗。
他说,我是不是先不要想赚钱的事,而是应该全力去突破自己性格上的弱点。
我说,还是别突破了。
他说,为什么?我没救了吗?
我说,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你把精力都用在关注你的弱点上,就没有精力关注优点了。我觉得赚钱应该跟木桶理论反着来,不需要补齐所有的短板,只要把自己最长的地方弄的越来越长就行了。
他说,可是,我好像也没啥优点啊!
我说,既然不适合做台前的工作,那就做幕后呗,不是所有人都要靠脸吃饭。
直播,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一个露脸的主播后面,需要100个不露脸的人,你干嘛跟自己过不去,非盯着那露脸的呀。你干点不出镜的事不就得了。
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做网红背后老板或者师傅的,都比露脸的网红赚得多。
他说,嗯,其实我早就该做这个决定了。
我说,我是真觉得出镜的活你干不了,所以就别挣扎了,去把能干的干好,比整天叹气有用多了。
一个金矿出来,卖铲子最赚钱,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现在主播确实吃香,但围绕网红去做卖铲子项目的更是大有人在,没必要跟自己的弱点较劲。
佛家主张向内求,不要向外求。
什么是向内求?
向内求就是向里问,问自己。
问自己不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找到问题,
做一件事最难的是准确的找到问题,问题找准了,找答案反而不难。
向内求,其实就是审视自己。
互联网变化太快,我们如果什么都追,最后肯定什么都抓不住。
大千世界,五花八门的赚钱方法,哪个跟自己能匹配得上,定下自己的根基,然后以不变应万变。
想一想,如果你三年前就认准一个方向一直做下去,三年后的今天还在做,再过三年你还在这个领域。你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干这一件事,没有什么能动摇你,你会赚不到钱吗?
如果人只有唯一的一个选择,其实赚钱反而容易,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选择太多了。
说到底,还是要多审视自己,不要总盯着别人。
努力让自己手中的东西发光发亮,而不是去羡慕别人手中发光发亮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