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4战威诗解1道威力胜令一夺众
题文诗:
凡兵之用,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
讲武料敌,使敌气失,而师以散,虽形全而,
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定法制,严明赏罚,
便利器用,使其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
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
此力胜也.王侯明此,三胜之法,毕其用矣.
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军形未加,兵之未接,
而之所以,夺敌者五:一庙胜论,二受命论,
三逾垠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
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后动,击虚夺之.
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所以夺者,
心之机也.令者所以,一众心也.不审所出,
号令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出令之法,
小过毋更,小疑毋申.上无疑令,众不二听;
动无疑事,众不二志.真情执一,令不二门,
志实意坚,顺乎民意,合于人心,争义乐用.
【原文】
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如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夫将(卒)[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刑(如)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三曰逾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
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夺者,心之机也。令者,一众心也。众不审(不审所出)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故(出)令之法,小过无(毋)更,小疑无(毋)申。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译文】
战争有用道胜的,有用威胜的,有用力胜的。讲求军事准备,判明敌人虚实,设法促使敌人士气沮丧而内部分化,虽然军队的组织形式完整但却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以道胜。审定法制,严明赏罚,改善武器装备,使人人都有必战的决心,这就是以威胜。击破敌军,斩杀敌将,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强攻敌人城邑,粉碎敌人防御,占领敌国土地,功成之后,班师回国,这就是以力胜。战争决策者明白这些,就能完全掌握三种胜利方式的具体运用了。
将冲所赖以作战的是军队,军队所赖以作战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勇于战斗,士气沮丧就会溃败。在军队还未行动,双方还未接触时就能够压倒敌人的条件有五个方面,一是朝廷的决策英明,二是将冲的选拔得人,三是进入敌境的迅速突然,四是本国防务的坚强充实,五是列阵决战的指挥正确。这五个方面都要先分析敌情,而后行动,用以实击虚的办法去压倒敌人。
善于用兵的人,能压倒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压倒。压倒敌人,在于将帅的机智。号令是用来统一军队行动的,对军队情况不了解,号令就会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号令,纵然下达了,大家也都不会相信。因此,下达号令的原则是,有小的缺点不必变更,有点不明确也不须重申。所以,上级没有可疑的命令,大众也就不会无所适从;行动没有犹豫不定的事情,大众就不会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