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游记:在即墨的马山上,俯瞰青烟威荣城际铁路 2024-07-30 03:37:12 古人给大山命名时,常采用动物的名称,或因其形状,或取其典故,龙山、虎山、马山之称呼,比比皆是。以“马山”为例,在胶东半岛,很多县市区都可见这一地名,莱州、即墨、招远、莱阳、福山等地皆有之。前几天,刚给大家介绍过莱州的马山(小沽河发源于此),而这次的主角,则是即墨的马山。 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乍得提起马山这个名字,可能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如果换个说法,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即墨北站旁边那座山,相信很多人就会有些印象。原因很简单,马山就在即墨北站的旁边,如同地标一般。笔者最早知道这座山,也是乘车路过即墨北站时从地图上看到的。 即墨的马山其实并不高,但在平原洼地居多的即墨中西部区域,它已经很显挺拔。尤其是在山峰一角上,还有一大片红色建筑,虽然在动车上看不太清,但也能隐约感觉是庙宇之类的传统建筑。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底蕴,路过的次数多了之后,笔者不免对即墨马山的兴趣越来越浓。再加上之前在一篇关于即墨和平度(即墨故城在现平度市的古岘镇)对齐国“即墨大夫”认同感的文章当中,有当地朋友留言说,如今的即墨对于“即墨大夫”这位历史人物已经相当重视,马山公园的广场上就有一座“即墨大夫”的雕像。这个信息又增加了笔者对马山的好奇,于是前段时间,笔者在去青岛访友时,就特意从马山脚下经过,中途停车,上山一游。 与莱州的马山相似,即墨的马山也是因为山形似马鞍而得名。《即墨市志》载:“马山,位于楼子疃、 大信村、营上三乡(过去的区划,现在是在通济、北安和大信三街镇交界处)的边界线上。旧名马鞍山。主峰海拔233 米,突起于县境西部,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县城。”就笔者的感受而言,这座山的马鞍形状,在西北向东南眺望更为直观,自南向北虽然也可看出轮廓,但线条不如前者清晰。而从即墨北站的方向来看,整座山只能露出一个侧面,难以感受到马鞍的造型。即墨马山的高度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地位却不低。根据即墨区情资料的介绍,马山在1994年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76公顷。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马山主要有四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主峰马山(海拔233.1m)、西峰大山(海拔211.1m)、小峰宝安山(海拔145m)、团山(海拔126m)。在群山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景点。由于时间关系,笔者这次只去了其中一个景点,那就是正对着即墨北站的“狐仙居”,也即之前提到的在动车上可以看见的那片传统建筑。 因为海拔不高,攀登马山无需太长时间。从即墨大夫雕像附近到狐仙居,大概十来分钟就可以。路程虽然不远,但坡度较大,想要一口气爬上山,也相当吃力。笔者上山途中,遇到不少游客同行,这一路上,要么他休息,要么我停下。走走停停,气喘吁吁,才来到了狐仙居门口。 马山公园本身是一处免费景点,不过狐仙居门口倒是写着“凭票入内”的牌子。“狐仙居”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奇传说,想必里面也有相应说辞吧。 由于旅途匆匆,笔者这次并没有入内参观,而是到旁边的观景平台看了一会儿风光,然后就返程下山。 马山虽然不高,但对即墨北站乃至即墨城区也可构成俯瞰之势。放眼远眺,车站的站房坐落于山前,城区的高楼拔起于旁边,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则穿梭于两者之间,颇有“江山多娇”之感。总体来说,此次马山之游,时间是短暂了一些,但收获也不小了。 赞 (0) 相关推荐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怎么去?交通攻略来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2日讯 到达胶东机场有地铁.高铁.机场快线.客运班线.出租车.公交.私家车等多种出行方式,由于胶东机场离青岛主城区较远,路面交通受天气条件.交通状况影响较大.从出行时间.经济 ... 转场时间确定!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最全出行攻略来了,速收藏… 7月12日上午,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时间确定! 2021年8月12日零时 将正式实施转场运营, 并同步关闭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1月27日下午,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试飞成功.(资料图片) 想知道胶东机场 ... 明天,我们一起说:胶东,你好! ・LOOK ! QINGDAO・ © | 未酉拾光 # 胶东时代 全新启航 #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山东首座 4F级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 将于明日零时正式实施转场运营 而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时代 ... 胶东游记:参观即墨金口天后宫,曾见证丁字湾辉煌的地方 "天后宫",是一种在沿海地区很常见的传统建筑.大凡渔民和商船较多的地方(港口),古代一般都会建设"天后宫"供奉海神妈祖,以祈求出海平海.在胶东半岛,青岛.即墨金 ... 胶东游记:莱阳濯村之印象 花开花落,五月将近中旬,胶东的樱花也已经过了最繁盛的时节.落花,是很容易让人回忆往事的场景.于是,我也想起到莱阳樱花胜地濯村游览的一段经历. 去年的五月初,樱花盛时,我和周张二友,去了一趟莱阳濯村. ... 胶东游记:探访莱阳大姚格庄村的“神泉” 如今的乡镇名称,大多与驻地村相同.但在过去,人们则喜欢使用一些有典故的称呼. 以胶东半岛的莱阳为例,虽然明清时期该县的"乡"范围较大.数量较少,但当时就已经有"迎仙乡&q ... 胶东游记:丁字湾跨海大桥之步行体验 连接在海阳与即墨之间的丁字湾跨海大桥,不仅是胶东半岛南部的一处重要交通孔道,同时也是一道靓丽的地标风景.很多朋友都喜欢到大桥附近打卡,而笔者对它也是情有独钟.平时只要到海莱即交界处探访,就算绕路,也总 ... 胶东游记:参观崂山华严寺,相传栖霞名人于七曾隐身在此 在胶东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待解之谜.栖霞籍抗清义军首领于七的下落,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之初,于七曾先后两次起兵,第二次举事是在顺治十八年.由于清军在当年底就调集旗绿兵丁数万人前来围攻,于七方面此次并没 ... 胶东游记:春日的周末,从烟台到青岛的城铁早班车体验 明末清初栖霞县的于七,是胶东历史上的名人.他的一生,与三个地点密切相关,即唐家泊.牙山和华严寺. 其中,唐家泊为其家族籍贯所在,牙山为其抗清的大本营,而华严寺则相传是他兵败之后的隐身场所. 此前,唐家 ... 胶东游记:烟台山灯塔顶上的瞭望台,风景很好就是风大 烟台山的灯塔,堪称烟台市的一座地标.这座灯塔,不仅有引航作用,也是一处不错的观光景点.只不过很多朋友虽然知道这处景点,但却没有真正上去过.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前后两天虽然都比较冷,但能见度却有明显差 ...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 ... 胶东游记:去了趟石岛,偶然得知“鲅鱼饺子”的英文名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海鲜,是胶东半岛饮食的一大特色.种类多样的海产品,不仅可以烹饪成美味的菜肴,同样也是加工饺子馅的好材料. 在烟威青主打海鲜特色的餐馆里,主食多半都会有海鲜馅饺子作为选择.有鱼肉馅 ...
古人给大山命名时,常采用动物的名称,或因其形状,或取其典故,龙山、虎山、马山之称呼,比比皆是。以“马山”为例,在胶东半岛,很多县市区都可见这一地名,莱州、即墨、招远、莱阳、福山等地皆有之。前几天,刚给大家介绍过莱州的马山(小沽河发源于此),而这次的主角,则是即墨的马山。 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乍得提起马山这个名字,可能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如果换个说法,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即墨北站旁边那座山,相信很多人就会有些印象。原因很简单,马山就在即墨北站的旁边,如同地标一般。笔者最早知道这座山,也是乘车路过即墨北站时从地图上看到的。 即墨的马山其实并不高,但在平原洼地居多的即墨中西部区域,它已经很显挺拔。尤其是在山峰一角上,还有一大片红色建筑,虽然在动车上看不太清,但也能隐约感觉是庙宇之类的传统建筑。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底蕴,路过的次数多了之后,笔者不免对即墨马山的兴趣越来越浓。再加上之前在一篇关于即墨和平度(即墨故城在现平度市的古岘镇)对齐国“即墨大夫”认同感的文章当中,有当地朋友留言说,如今的即墨对于“即墨大夫”这位历史人物已经相当重视,马山公园的广场上就有一座“即墨大夫”的雕像。这个信息又增加了笔者对马山的好奇,于是前段时间,笔者在去青岛访友时,就特意从马山脚下经过,中途停车,上山一游。 与莱州的马山相似,即墨的马山也是因为山形似马鞍而得名。《即墨市志》载:“马山,位于楼子疃、 大信村、营上三乡(过去的区划,现在是在通济、北安和大信三街镇交界处)的边界线上。旧名马鞍山。主峰海拔233 米,突起于县境西部,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县城。”就笔者的感受而言,这座山的马鞍形状,在西北向东南眺望更为直观,自南向北虽然也可看出轮廓,但线条不如前者清晰。而从即墨北站的方向来看,整座山只能露出一个侧面,难以感受到马鞍的造型。即墨马山的高度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地位却不低。根据即墨区情资料的介绍,马山在1994年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76公顷。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马山主要有四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主峰马山(海拔233.1m)、西峰大山(海拔211.1m)、小峰宝安山(海拔145m)、团山(海拔126m)。在群山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景点。由于时间关系,笔者这次只去了其中一个景点,那就是正对着即墨北站的“狐仙居”,也即之前提到的在动车上可以看见的那片传统建筑。 因为海拔不高,攀登马山无需太长时间。从即墨大夫雕像附近到狐仙居,大概十来分钟就可以。路程虽然不远,但坡度较大,想要一口气爬上山,也相当吃力。笔者上山途中,遇到不少游客同行,这一路上,要么他休息,要么我停下。走走停停,气喘吁吁,才来到了狐仙居门口。 马山公园本身是一处免费景点,不过狐仙居门口倒是写着“凭票入内”的牌子。“狐仙居”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奇传说,想必里面也有相应说辞吧。 由于旅途匆匆,笔者这次并没有入内参观,而是到旁边的观景平台看了一会儿风光,然后就返程下山。 马山虽然不高,但对即墨北站乃至即墨城区也可构成俯瞰之势。放眼远眺,车站的站房坐落于山前,城区的高楼拔起于旁边,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则穿梭于两者之间,颇有“江山多娇”之感。总体来说,此次马山之游,时间是短暂了一些,但收获也不小了。
古人给大山命名时,常采用动物的名称,或因其形状,或取其典故,龙山、虎山、马山之称呼,比比皆是。以“马山”为例,在胶东半岛,很多县市区都可见这一地名,莱州、即墨、招远、莱阳、福山等地皆有之。前几天,刚给大家介绍过莱州的马山(小沽河发源于此),而这次的主角,则是即墨的马山。 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乍得提起马山这个名字,可能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如果换个说法,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即墨北站旁边那座山,相信很多人就会有些印象。原因很简单,马山就在即墨北站的旁边,如同地标一般。笔者最早知道这座山,也是乘车路过即墨北站时从地图上看到的。 即墨的马山其实并不高,但在平原洼地居多的即墨中西部区域,它已经很显挺拔。尤其是在山峰一角上,还有一大片红色建筑,虽然在动车上看不太清,但也能隐约感觉是庙宇之类的传统建筑。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底蕴,路过的次数多了之后,笔者不免对即墨马山的兴趣越来越浓。再加上之前在一篇关于即墨和平度(即墨故城在现平度市的古岘镇)对齐国“即墨大夫”认同感的文章当中,有当地朋友留言说,如今的即墨对于“即墨大夫”这位历史人物已经相当重视,马山公园的广场上就有一座“即墨大夫”的雕像。这个信息又增加了笔者对马山的好奇,于是前段时间,笔者在去青岛访友时,就特意从马山脚下经过,中途停车,上山一游。 与莱州的马山相似,即墨的马山也是因为山形似马鞍而得名。《即墨市志》载:“马山,位于楼子疃、 大信村、营上三乡(过去的区划,现在是在通济、北安和大信三街镇交界处)的边界线上。旧名马鞍山。主峰海拔233 米,突起于县境西部,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县城。”就笔者的感受而言,这座山的马鞍形状,在西北向东南眺望更为直观,自南向北虽然也可看出轮廓,但线条不如前者清晰。而从即墨北站的方向来看,整座山只能露出一个侧面,难以感受到马鞍的造型。即墨马山的高度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地位却不低。根据即墨区情资料的介绍,马山在1994年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76公顷。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马山主要有四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主峰马山(海拔233.1m)、西峰大山(海拔211.1m)、小峰宝安山(海拔145m)、团山(海拔126m)。在群山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景点。由于时间关系,笔者这次只去了其中一个景点,那就是正对着即墨北站的“狐仙居”,也即之前提到的在动车上可以看见的那片传统建筑。 因为海拔不高,攀登马山无需太长时间。从即墨大夫雕像附近到狐仙居,大概十来分钟就可以。路程虽然不远,但坡度较大,想要一口气爬上山,也相当吃力。笔者上山途中,遇到不少游客同行,这一路上,要么他休息,要么我停下。走走停停,气喘吁吁,才来到了狐仙居门口。 马山公园本身是一处免费景点,不过狐仙居门口倒是写着“凭票入内”的牌子。“狐仙居”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奇传说,想必里面也有相应说辞吧。 由于旅途匆匆,笔者这次并没有入内参观,而是到旁边的观景平台看了一会儿风光,然后就返程下山。 马山虽然不高,但对即墨北站乃至即墨城区也可构成俯瞰之势。放眼远眺,车站的站房坐落于山前,城区的高楼拔起于旁边,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则穿梭于两者之间,颇有“江山多娇”之感。总体来说,此次马山之游,时间是短暂了一些,但收获也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