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略说
记得在读小学时就听老师讲,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当时自己的头脑中对此根本没什么概念,因为那时候除了过年会随父亲到附近村子里的亲戚家拜年,平时就是在家、学校、还有自家承包的那几亩地之间往返,见到的也基本上都是熟面孔。直到读大学时,从河北的农村老家坐四个多小时汽车去首都,又从首都坐了三十六个小时火车到成都,才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土地之辽阔。
读大学时,宿舍一共住七个人,按照传统的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四人来自北方,三人来自南方。进一步细分:北方人当中吉林一人,山东两人,我来自河北;南方人当中,广东一人,福建一人,安徽一人。大家平时都说普通话,沟通起来没什么问题。可每当各自的老乡到宿舍来串门,老乡之间说起自己的家乡话,不同地区之间立刻就像竖起了一堵墙。北方人之间相对还能好点,除了音调有所不同,连蒙带唬,意思能听个大概。而南方的很多方言,则是一点也听不懂,特别广东潮州话、福建龙岩话,听起来就和听外语差不多。还好,自己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到了大连,不必担心听不明白方言。
这一周到南方出差,三个地方:连云港、常熟、湖州,各有各的地方话。除了工作上的正式交流大家说普通话之外,到了饭桌上吃饭时,当地人之间说起自己的地方话,我和同事则只有低下头来吃菜或者看手机的份儿,因为他们说的一点也听不懂。昨天中午在原料基地那边的镇子上吃饭,听到窗外传来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顿时倍感亲切,又忍不住感叹,在去过的所有地方,唯有这声吆喝,不论南方北方都差不多。吃晚饭时,突发奇想,问供应商,这湖州话能不能用拼音或音标来标注,这样,平时就可以像学外语一样自学。他们很认真地想了想,然后摇摇头,说很难,虽然汉字一样,但很多发音是标不出来的,要靠感觉,无奈只能放弃。
方言应该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方面吧,想要真地了解掌握,大概只能扎下根来,从平日的衣食住行开始,不能只靠着每次过来出差,学几个单词,下次隔上一年半载之后再来,又要忘掉重学。
欢迎点击文章上方的蓝字“人生掠影”,关注本公众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