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吴龙飞||栀子花开(连载2)

我们家还有一个从来没有喊过我“幐子”的人就是我的大哥。我的印象中大哥一直对我和颜悦色。大哥和二哥阅历相似,处境差不多,关系一直非常好,大哥对老三、老五都发过脾气,动过手,甚至种仇,唯独对我一直如兄如父,就是后来家里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我们俩也没有吵过一次。我上高中时,父亲多病,一家人温饱问题都难解决,大哥那时候做磨面生意,有时候能剩一点脚手粮,我回家时大哥时不时接济一点,别看是脚手粮,面对饥饿,它可是能中大用的。有一段时间大哥的大儿子和我一样也在县城上学,上初中,我学习很用功,大哥让他的儿子周六周日都到我那里跟着我,就等于把孩子托给我,这是多大的信任!还好,后来大侄子也考上了学。大哥很能干,脑子也灵光,经济条件比我家(早已分家)好多了,大侄子和我在一起也常常接济我。

大哥很能干,他和二哥一起置办了几乎全套的农机,差不多包揽了当地各行各业的生意,如磨面、磨红芋粉、耕地、播种、打麦子、农机维修,甚至还自家安装了一台变压器,让我们当地好几个庄子用上照明电。那是1988年,我们家在当地风光无限,当然主角是已经分开门、离开户的大哥、二哥。

大哥经常让我顺路帮他办点事,都是先拿钱。办完事,我和他算账,他也不让,说剩的一点钱你就留着花吧,这和他让别人办事完全不一样,我知道这是大哥变着花样帮衬我。

记得大哥创业早期曾经弄一台手扶拖拉机跑过一段时间运输,有一次拖拉机出了故障,停在临泉宋集修理,要经常请修车师傅吃饭。有一天,应该是暑假的某一天,大哥骑自行车驮着我跑几十里路,说让我陪着他。当天中午请吃饭,大哥让我上桌子,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外面吃席面。当时我大概十二三岁。吃饭前,大哥小声和我说:“四,看到什么上桌,你就快点吃。”开饭了,上了好几个菜,印象最深的是上了一条红烧鱼,这也是这桌席面最硬的菜。我们大家一起起筷,真好吃,我还没有品完味道,等到再下筷子时发现那条鱼已经仅剩骨架了。别人会聪明地把第一筷子鱼先放到碗里,赶紧叨第二筷子,可我不懂。那个年代,遇到这样的场合,饱餐一顿比面子、礼节重要,况且我们都是普通人,是芸芸众生。这顿饭让我终生难忘,这可能是大哥有意给我机会,让我见见世面、打打牙祭。我后来上大学家里非常困难,大哥还一直资助我,我很感激,这可能是我和大哥的缘分!我也不知道大哥为什么就一直单单看重我?大哥可能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吧!

我比三哥小三岁,上中学时也受英语成绩差的困扰。初三复读一年,取得的最好成绩就是参加了全县中考预选。1985年,考中专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选择。考试前先预选,预选成功才能参加中专招生考试,绝大部分的初中毕业生连参加预选的资格都没有。我所在的临泉县高塘中学是当时临泉县中专生出产大户,复习班经常升学率过半,在临泉县非常有影响。但我没有考上。上这么多年学,没有突出过,更是与学霸无缘,也没有什么野心。当年我所在的班有位女同学,应届加复习初三上了八年,在一个班主任旗下,几乎每年座位都没动,终于考上师范,一时成为励志美谈。我没有她家那样的经济条件,也缺乏她那样的恒心。但还是很佩服她!

毕业当年暑假,还是混沌未开的我不怎么知道愁滋味。反正兄弟多,家里人口大,我如空气般存在。那年月,初中毕业回家教老牛下操是成千上万中学生的命运,当时还没有“下海”一说,更没有“农民工”这个词。继续上高中更罕见,老百姓的普遍观点是,既然考学无望,多上两三年高中,花冤枉钱有什么用?

当年父亲已离休,三哥已经接班上班,姐姐刚出嫁,弟弟小,上小学。一天父亲很严肃地找我谈话,说“四儿,你看你没有考上,现在家里也不需要你干活,不行你还是上学吧,上高中去多学点东西。”这既是父亲在征求我的意见,也是父亲的决定,不轻不重,波澜不惊。父亲当一辈子教师,六个孩子一个没有培养出来,当时父亲已经风烛残年,体弱多病,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没有在我身上找到希望。我隐隐能感觉到父亲的失望与遗憾。三哥很快帮我在一所学校报了名,我也以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平淡不一定就没有奇迹!就是父亲的这一次决定,让我开始了几乎开挂的人生,差一点惊掉了家人的下巴。如今回想起来,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上高中这所学校是临泉县长官中学。我们这一届两班一百二十多人,与往届不同的是,这一届学生来自全县招生。是学校历史上生源最好的一届,因此学校在师资配备、重视程度上都高于历届。

开学不久学校为我们举行了一次全年级数学竞赛,我居然意外获得第一名。连学校数学教研室主任都高看我一眼。

我父亲特别喜欢书法,毛笔字在我们县也是小有名气,父亲对书法很痴迷,那时候物质贫乏,父亲因经常住校,闲来便在桌子上、水泥地上写呀写,和别人唠嗑时也不忘用棍子在地上画呀画。每逢春节,父亲能为乡亲们写春联写一两个星期,能写附近十来个村子,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还要赔上笔和墨,后来经济困难就不写了。我知道父亲能写,但我已经很少有机会饱眼福。那时候极少有印刷的春联,农民没有钱,找人写春联是绝大多数家庭的选择。父亲从来不推却,不收人家的钱,还要赔上毛笔和墨汁。父亲还能写榜书,当时当地好多墙上写的宣传大标语都是出自父亲之手。1976年毛主席逝世,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开追悼会,机关、学校、大队、生产队都有会场。当时没有电脑,更没有电脑喷绘,所有挽联都是手工书写,字体要大,严肃、端庄,要求楷书和隶书,父亲就是被抽选专门写挽联的人之一。

我上初中时,学习成绩一般般,受父亲熏陶,也从骨子里喜欢毛笔书法,偶尔也练,有时候能练到深更半夜,把家里的老书本都拆了写字。父亲既怕因写字耽误我学习,又对我考学没有什么信心,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我的毛笔字写得也不错。数学竞赛刚过,班级要出国庆节宣传板报,每班都有,可以配以彩画,还要征集同学们优秀的散文、诗歌、漫画等。我贡献了自己的散文,拿笔设计、书写了板书,优美的文笔、隽秀的毛笔字,再配上一些插画,顿时吸引了全校园的目光,连老师们都赞不绝口。比许多老师的毛笔字写得还好。学校搞过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我都拿过奖。于是女同学们送给我一个称号“才子”、“吴大才子”。其实,我的初中成绩很扎实,毕竟毕业于重点中学,和神仙一起洗澡,时间长了总能沾点仙气!

在老师们的赞许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里,我发奋读书,成了瘸子里的将军。当年班级搞了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我是学习委员,当主持人,歌曲、朗诵、相声,“山口百惠”(同学们为我们的班花也是校花起的绰号)还为大家跳了一支交际舞,全校大美男子——我们的语文老师为大家表演了一套拳术。晚会非常成功,其他班级的同学在教室外差点把我们的门窗都挤坏了,高呼:“山口百惠,再来一曲!山口百惠,再来一曲!”我也一下从年级红到校园。这应该属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鸡头效应”。于是我开始发奋读书,父亲知道后也很高兴。

作者全家福.摄于1998年秋

作者简介:吴龙飞,1969年出生,1993年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医生,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阜阳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热文榜▼

(0)

相关推荐

  • 王志林:春联情结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王志林:春联情结 作者:王志林 年二十六,镇书记打来电话,要我写一套春联送给韩国客商.书记说他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过年/赵煜

    久居城里,我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出口回望那条通向故乡的路.当北风卷着雪花,零星的鞭炮声在空中炸响,置办年货的乡亲浩浩荡荡的涌进城市,当那勤劳的双手点着一搭子钞票购置着所需的商品,当那被野风吹得有些粗糙的 ...

  • 赵文强/不敢触动的思念(散文)

    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不敢触动的思念 赵木弓 母亲去世五年了. 以前,每年到了农历腊月,我都在计划着何时回到几十公里外的乡下,给母亲父亲送回去一些过年的米面油肉,坐在老 ...

  • 散文||年味最浓是春联

    年味最浓是春联 胡德胜||湖北 老家在乡下,那里山青水秀,最能锦上添花的就是春节时那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老辈人称作对子,--一辈子都要贴在门上的对联. 父亲早年随姑爷读过2年私塾,毛笔字写得相当好,家 ...

  • 写春联的往事(散文)

     写春联的往事(散文) 美文墨夜 提倡传承古代优秀文化,书法是其中一例.教育部出台文件,大.中.小学要开设书法课,学生们将认真写好汉字,不丢掉我们祖先的传统书法艺术. 55年前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春联,镌刻在新年里的符号/罗凤霜

    腊八一过,浓浓的年味随着游子的陆续返乡也慢慢袭来.农家小院,巷陌人家,杀猪宰鸡,做豆腐,打糍粑,扫扬尘,贴春联--记忆中,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总是把一年的收获浓缩在腊八节后置办年货的喜悦中. 大年三十,走 ...

  • 【西散原创】赵建军作品 | 父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父亲走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然而 ...

  • 散文《回乡感怀》唐维业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2021年5月1.2日,利用在郑州出差的休息间隙回了一趟老家.记录了所见所闻所感.                 ...

  • 山东作家‖【我的读书之路】◆谷玉斋

    作者简介 谷玉斋,女,平日安安静静,爱读读写写. -我的读书之路- 我爱读书,闲来静坐,梳理下我近三十年的阅读经历. 幼时启蒙.爷爷幼读私塾,壮年学医,开了诊所,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中医.从记事起,爷爷 ...

  • 【西南作家散文】许 峰 / 吃年饭

    西南作家散文 吃   年   饭 许     峰(重庆) 说起吃年饭,那硬是家家户户忙了一年到头聚在一起愉悦快乐的日子. 飘泊在外的游子像鸟儿一样飞回温暖的家同父母.亲戚摆龙阵叙家常.讲一年的艰辛和收 ...

  • 【散文】阿瓦/春联记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阿瓦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就会给自家和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