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淦
证治经验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
我们分析了3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异型增生病变患者的病机,认为本病的病机具有虚实错杂、本虚标实的特点。病变以脾胃为中心,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本、湿热邪毒、气滞血瘀为标。除宏观唯象辨证外,必须结合微观辨证,主要是胃粘膜在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变化,其它尚有血液流变学检查:
1.胃粘膜颗粒状增生隆起、皱襞粗大。息肉均可视为病理性块状物,根据王清任“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的理论,是为瘀血所致。
2.胃粘膜病理以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异型增生为血瘀阻络所致。
3.若胃粘膜分泌液少,呈龟裂样改变,中医辨证为阴液亏耗。
4.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见增高,提示血流不畅,有瘀血阻滞。
对本病的治疗宜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理气化瘀。健脾益气养阴药,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并有明显的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清热药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抑菌消炎又能促进胃粘膜恢复其正常的组织结构。理气药有促进胃排空,增强胃肠的动力。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量,使胃粘膜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萎缩的腺体得以复生。
二、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即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前者多为青少年,起病急、消瘦、病情重、有酮症,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后者多为中年以后起病,病情轻,较稳定,肥胖,不易发生酮症,一般可不必用胰岛素治疗。中医中药对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本病属中医Ⅱ型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发生本病的内因是素体阴虚、五脏柔弱,而诱发的外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暴饮暴食、劳伤过度有关。遗传因素多责之肾虚,而饮食不节、劳倦太过、可致脾气亏虚,房劳过度、内伤肾元。总之其本为脾肾两亏,而其标为燥热内生,日久又可入络导致血瘀阻滞,其治疗既要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又要清热润燥,佐以活血化瘀通络,标本兼施。
三、腹泻型肠胃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累及食管、胃、肠在内的整个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一般可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两大类。其中以腹泻型较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一日数次,甚则十余次,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可同时兼有腹痛、腹胀、便意窘迫、粘液便,还可见到胸骨后烧灼感或堵塞感、恶心、嗳气、食少等食管和胃的症状。辨证属于肝气乘脾、木旺土虚、肝脾不和,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木疏土,助其运化之功,脾土营木,成其疏泄之用,两者相辅相成。若肝木过旺,失其条达之性,横逆侮脾,失其运化之功,则腹痛泄泻。治疗应采用抑木扶土,调和肝脾的方药,经临床观察,疗效卓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四、冠心病
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属中医胸痹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仲景将其高度概括为“阳微阴弦”,这里的“阳”是正气,“阴”是邪气,“阳微”就是正气虚,“阴弦”就是邪气盛,所以胸痹的病机是正虚邪实。根据临床实际,本虚除阳虚外,尚有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俱虚;标实除寒凝、痰阻之外,尚有心血瘀阻、痰热内蕴、热毒稽留、痰瘀互结和湿滞热瘀交阻等。冠心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不同。一般来说,久病、体弱、年迈者多以本虚为主;新病、体强、年壮者,多以标实为主。然而并非一成不变,在病情演变及治疗过程中,常可见到由本虚为主转成标实为急,或从标实为主渐至本虚明显。其治疗应根据本虚标实的主次及病情的轻重缓急,斟酌扶正治本与祛邪治标的孰多孰少,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补中寓通,或通中寓补,或先攻后补,或扶正祛邪并重。基于五脏相关的理论及心胃相通的学说,其治疗又有心肾同治、心胃同治、心肝同治诸法,这些方法均可灵活运用于冠心病的许多复杂的兼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