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厂: 《王梅玲书法集》序

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余通过鹰城名书家陈宝泰先生的引荐,得以与王梅玲女史结识,屈指一算,二十好几年了,让人感叹时光的飞逝不能留住。

1988年,余当时在书法上似乎刚入路,总觉自己写不出什么名堂,恐难有作为之时,这时的梅玲女史一纸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妇女书法展”,并很快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会员,让余这介书学后辈甚是欣羡崇拜。这期间梅玲女史供职在河南省舞阳县工会,不久当选为副县长,政务忙了,但挥亳临池从未费辍,似乎书法还又上了台阶呢!任副县长好像时间不长,梅玲女史调任平顶山市总工会副主席。1991年,梅玲女史首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颇为引人注目。1999年,当一册由王学仲(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题签封面的《王梅玲书法集》持在手中,心中很是激动,真心为梅玲女史取得的成就而高兴。《书法集》的扉页上是另一位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题签,王学仲和他的学生云飞作了《序言》,称梅玲女史的书法“寓温婉于刚阳之中,蕴潇散于险绝之内”,评价很高。2001年,山东某出版社又向梅玲女史约稿,拟为之出版个人书法集,梅玲女史心动,还请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邵华泽先生为其题写了书名。但天未遂人愿,梅玲女史的母亲大人突患绝症,汝遂四处求医问药,一时无暇顾及书法集的事了。越三年,梅玲女史的母亲不治仙逝,伊的身体随之也垮了下来:三年内竟做了两次大手术,自然出集子的事儿只有搁置下来了。接着2008年梅玲女史又患眼疾,致使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下降,书法创作颇感力不从心。近两年,梅玲女史随着身体的康复,创作激情又高涨起来。虽然小楷书法不能再写,但稍大的字仍能得心应手,所以出版书法集的愿望再次萌生,在朋友和亲属的鼓励支持下,终于下决心要出版这册拖了十馀年的书法集了。

今年入春,梅玲女史打电话过来,说将要出版书法集,让余帮忙挑挑书法作品,约好时间地点,余即到她先生的办公室进行了挑选。挑完作品,梅玲女史提出让余为她的书法集撰写序言,余自知非是面壁之人,故不敢应,无奈梅玲女史再三抬爱,余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梅玲《行草》137X33.5cm

这本集子里刊出了梅玲女史的书法作品近百幅,部分是早年的佳制,大部分是近几年的创作。早年书法中的小楷书法有唐人楷书的影子,重法度、要功力,是要花些气力才能写出些眉目的。梅玲女史在学书之初既无师授,又无庭训,全靠刻苦自习,写到如此程度亦实属不易。大楷书法,师法《郑文公》和《瘗鹤铭》,沉浑朴穆中不乏逸致,偶或带出来隶意篆姿,则更使书中逸气拂面,有如穆春风之感,让视觉很是享受。行草书法是北碑的底子,尤其是大字榜书,气势逼人,很显刚阳之气。细节处也充溢着柔美之姿,既有冲天的豪气,又有入水的飘拂,数十年的用功皆在字中表现出来了,让人忍不住叹之又叹,赞之又赞者也。

书法集中占有一定份量的还有“郑体”书法,也即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六分半书”甚是别致,能融正、草、隶、篆于一炉,又时掺黄山谷长枪大戟的笔意,“隶楷参半,极瘦硬之致,亦间以画法行之”。字的通篇大小参差,疏密轻重,又极为自然妥贴,人称“乱石铺路”。梅玲女史抚“六分半书”,甚是得体,圆转连绵的行楷笔画里,简直是写活了。

梅玲女史的“六分半书”能如此挥洒自如,自然隶书和篆书也能上得手。隶书典雅,篆书古穆,秀雅挺拔,疏落有致。有“并无曲笔要人看”、“直气横行翰墨端”的气势。

梅玲女史祖籍河南舞阳。幼年发蒙,酷爱书法,数十年临池挥洒不辍。中年勤于政务,仍不废挥毫,且成就卓然,可谓政艺双丰收。老而弥健,去年的书法作品仍是获得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诗书画大赛”金奖。如今梅玲女史人书俱老,书法当将进入炉火纯青的化境矣!

是为序。

2012年5月19日于不歌楼南窗


自由书画谈于建华 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