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15):难遇高古真且精 幸见藏友存标本

一件标本级高古玉蚕的看点赏析

在假仿遍地、一真难求的大收藏时代,见到真古很难、遇到精品更是一种奢求。

藏友偶然请辨的一件玉蚕(图1,以下简称“此蚕”),恰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高古玉精品。

图1-1

图1-2

整器沧桑毕现,所谓“玉到高处堪共睹”(参见《古玉学步(159)》),堪称标本级别。略列标本级看点如下以供共赏:

(1)自然蚀斑遍布。玉看皮,此蚕几乎含藏了高古玉皮所具有的全部典型特征。所谓“玉面平静先看砂整器老旧辨风化”(参见《古玉学步(80)》,此蚕老化严重,蚀斑遍布,并且蚀斑呈现了典型的蜂窝状自然态土蚀(图2),沧痕历历。

图2

(2)沁色过渡浑然一体。整器沁色自然、层次丰富,老土大黄、锈绿、灰褐等多种沁色共生,相互含存、彼此共存浑然一体、似共还分。

(3)灰皮趋向钙化。此蚕所呈现的灰皮带有高古玉灰皮的典型特征。本条前曾专文分析《细察灰皮好似内流浆,伴生结晶方为真白霜》(参见《古玉学步(24)》,此蚕的流浆样灰皮和结晶态白霜是为非常难得的标本件注解(图3)。灰皮已经趋向钙化,因出土而终止继续钙化的发展状态。

图3

(4)开窗呈现埋土熟透。开窗明显,呈现千年埋土的老熟态,熟、透非常(图4)。

图4

(5)工痕与玉皮状态一致。整器皮壳一致,表现蚕节的槽痕仅在凹部意会曾经用“工”,其余所有作之上皆与皮壳浑然一体,成为皮壳的同质状态,曾经的“工”已经全部被沧桑覆盖(图5),呈现工上自然态。

图5

(6)桯、管开孔复合原始古朴。系挂孔口沿处喇叭状和洞深处隐约的旋磨痕,显示桯、管结合钻的古朴特征,断代为文化期(青铜金属管钻工具出现之前)(图6)。

(7)埋迹中止和包浆。由于出土导致埋藏中止,已经产生一层后期的厚厚包浆,呈现出高古玉的“宝光”现象(图7)。

图7

蜷曲的玉蚕是呈现蚕养成之后准备结茧入眠前的成熟状态,富足而呆萌。此蚕具备出土高古玉所具有的各类典型在此不一而足,堪为文化期高古玉的标本件,值得收藏和细细把玩品味。

此玉蚕把中国桑蚕文化前置到五六千年前的文化期,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价值,是为不可多得的高古玉到代真品、文化学术价值具备的高古玉精品。

(0)

相关推荐

  • 古玉识趣(16):百媚千娇因打光,图辨莫轻认包浆

    一夫之 高科技时代,藏玩也与时俱进,网络图片鉴识赏玩是太过普遍了.照片是会失真的,在鉴识古玉的型.纹.痕迹等方面尚可,如果在沁色.包浆方面,切不可以图为据信以为真,更不能自欺欺人噢.有藏友发图共辨(图 ...

  • 有一种古玉包浆叫作:自然氧化

    包浆.包浆.包浆! 皮壳.皮壳.皮壳! 看河南博物馆的一组藏品,大家自己体会吧! 有人成为浆土沁,你怎么看 许多因素不必究其成因,各有说法瓜瓜奇谈不如仔细看图:面对古玉,多看多记!比学说专家重要的多, ...

  • 古玉拾粹(9):古玉局部辨识的管窥基本功

    整器全面考量是辨赏的基本要求,但局部辨识"管中窥豹"却是要具备的一种过硬的功夫. 任何一器绝对不可以局部定真伪,但是任何一个局部截面都要能解读出其所含藏的信息.所提取含藏信息量的多 ...

  • 古玉拾粹(17):欣赏玩味探门道 急功近利藏热闹

    假仿遍地.一真难遇. 但从品味辨玩的角度来说,无论真仿每一件藏品都是学习的材料.所谓真有真章.仿有仿点,"看点"是藏品的门道所在. 一件藏品上来,得其门道者可一眼判真伪,是建立&q ...

  • 古玉拾粹(4):文化期古玉打磨解玉砂痕迹特征

    古代制玉不离解玉砂,无砂不成器, 现代堪玉当然要熟悉砂文化(参见<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 漫说一个砂字可是不简单,八千年古玉文明同样经历了解玉砂的漫长行程. 五千年的文化期 ...

  • 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原创一夫之2019-11-21 08:04:21 钻孔是古玉制作的一大难题,在工具简单的文化期,钻孔是一项带有高技术含量的技艺.尤其是新石器早期完全靠人力手工来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文化期古玉打孔( ...

  • 古玉拾粹(6):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下)

    原创一夫之2019-11-25 07:56:36 文化期古玉打孔大约有刮刻击打磨扩孔.桯钻打孔.管钻打孔.桯管复合打孔和砣具打孔(镂空)等五大类型(参见<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

  • 古玉拾粹(7):威风凛凛玉雕鹰 古工朴素出磨蹭

    原创一夫之2019-12-09 09:56:19 推磨是制玉工艺的起源. 漫漫五千年(甚至更长)的文化期制玉工艺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期的打磨阶段.中期的推磨阶段和中晚期的推磨与砣琢并存阶段(参 ...

  • 古玉拾粹(8):红山开孔有特征 系挂孔上辨磨损

    原创一夫之2019-12-17 15:33:30 最是难辨识素器,文化期的素面玉璧尤其难如此. 文化期的素面玉璧无纹饰.型制上简单易造(图1),如果在沁.蚀上没有慧眼如炬的功夫,是很难辨分珠目的. 图 ...

  • 古玉拾粹(10):浅看打磨工况 深察皮壳沧桑

    原创一夫之2019-12-19 12:03:05 "瓷看底.玉看皮". 皮上看什么?浅看皮上的工况.深察皮上的沧桑(沁.蚀.包浆). 古工制玉的秘诀是解玉砂(参见<古玉学步( ...

  • 古玉学步(206):高古沧桑蚀伴砂 仿古嫩皮无文化

    2021-04-14 11:44:03 古与仿古观一皮即可鉴真伪,所以有"瓷看底玉看皮"之说. 古与仿古制玉,皆离不开皮壳的打磨工艺,区别在于古工用解玉砂打磨,砂痕粗细.长短.带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