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孩儿摆摊

很多孩子都想过挣钱,连我五岁的儿子都想,他最近懂了一点儿加减法,攒了几个硬币,去文具店买文具,老板娘说十一块,他一边说:“十一,是两个五,加一个一”,一边从小钱包里摸出一个一块的硬币,放到柜台上,然后又摸出两个五毛的硬币,认真的放到柜台上。老板娘笑,他姐姐也笑他。

他不高兴,决定要和姐姐挣钱。

其实他们两个以前在美国就摆过摊,那是大夏天的周末,两个人用榨汁机榨了一瓶橙汁,在家门口摆了一个桌子,两个小孩戴着墨镜,守着那瓶橙汁和一盒饼干,姐姐有点害羞,弟弟却很大胆,有邻居的车开过,他就招手。好一会儿没人买,姐姐有点失望,刚才开车过去的邻居停好车,走过来了,问他们是不是在卖橙汁,姐姐兴奋的说:是的,一个quarter (美国两毛五的硬币)一杯,邻居是个中年人,微笑着说:“我刚好有个quarter在口袋里太热,待不住了”,他拿出硬币,递给姐姐,弟弟捧过盒子,姐姐把硬币放进去,高兴的给邻居叔叔倒了杯橙汁,叔叔谢过他们走了,后来又一个邻居阿姨和她女儿过来消费了一块钱,还不用找钱,他们开心的不得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个月,姐姐迷上了烘培,做了好几次蛋糕和饼干,也做过热巧克力,很得意,和她的一个好朋友S商量,要在我家附近卖吃食,筹款捐给小动物保护组织,两个人都很爱狗,我们当然支持,小弟弟在旁边上蹿下跳,也要加入,姐姐本来不愿意,我提醒她回想弟弟以前帮她卖橙汁招揽顾客,她同意了,决定雇佣他做销售员。

我不放过这次机会,循循善诱,问姐姐:你准备筹多少款啊?要卖多少饼干或者热巧克力才能挣到这么多钱?需要准备多少成本啊?姐姐傻眼了,我乘机给她科普了一番成本、利润、定价的知识,又问她:你准备给弟弟付多少工钱?姐姐说:要不给他五毛钱吧。 弟弟大力点头:太好了!

我看着无知的弟弟,又给姐姐讲了三种销售员酬劳机制:底薪制、抽成制和底薪加抽成制,姐姐恍然大悟,决定为了最大程度的调动弟弟的积极性,采用第三种:一块钱底薪加每个顾客一毛钱的抽成。

姐姐和S在S家厨房准备食物,我在微信朋友圈替她吆喝了一圈,她们当天要打网球,下了课就五点半了,天黑了,三个孩子在我家旁边邻里中心一家超市门口开张他们的小摊,他们做了一张海报,写了热巧克力和土豆泥和单价。

但是事与愿违,已经是年底,周围学校都已经放假,我们住的地方是大学城,行人寥寥,加上那天非常的冷,大家都缩着脖子匆匆走过。

姐姐和S鼓起勇气问路过的人:我们在义卖筹款,您想要土豆泥或者热巧克力吗?

大多数人都很冷淡,不理她们,继续往前走。两个在和睦的小学校环境成长的孩子惊讶又失望,S说:他们怎么这么没礼貌?

有几个人会笑着摇头,或者解释一句:要去吃饭,不想买。

还好一个小顾客买了他们第一份食物,吃完了,还义告奋勇的替他们招揽客户。

这下看出孩子的性格不同了,这个小顾客笑脸迎人,锲而不舍的追问行人,小弟弟也跟着他学样,终于招揽来一些客人,S和姐姐也努力去问人,他们让顾客在海报上签名,捐款也有顾客的贡献啊。

在冷风中站了一个半小时,中间我和S妈妈消费了5杯热巧克力和N份土豆泥,天完全黑了,孩子们又冷又难过,生意冷清呀。

妈妈们鼓励姐姐和S,不管别人是否拒绝,咱们还是要努力啊。两个女孩和几位看似冷淡的行人推销,说服了其中一位买了杯热巧克力。

七点钟的时候,我们决定收摊,孩子们得到奖励,欢天喜地的吃麦当劳儿童套餐,打包回府。

一路走回去,我和果果聊天,我知道她对于人们的拒绝难过,她觉得她在做一件特别好的事,怎么会这么少的人支持呢?我告诉她,大家都有原因的,有的人也许觉得不需要保护流浪动物,有的人也许觉得你做的食物还不够好,还有的人急着去做其他事,不管怎样,在现实中,被拒绝是件正常的事情。

我其实挺高兴他们今天受点挫折的,冷静面对拒绝是个多么棒的能力,即使只为了这一点,我也愿意让他们去摆摊。

女儿听了我的话,点点头。

我问她:你下次还要摆摊吗?

她说: 不知道。

我继续问:那你还想保护小动物吗?

她说:想。

我告诉她: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你想做,也有益,那就要坚持去做。不管结果怎样,你做了这件事,这个行动本身就有意义啊。

女儿笑。我搂住她的肩,牵着弟弟,高高兴兴的往家走。

这几天女儿看网站,照葫芦画瓢,学会了做纸杯蛋糕,而且味道非常不错,她又开始跃跃欲试,要去摆摊了。

我呢?我觉得做事比读书有的时候更重要,我们父母很多时候觉得孩子时间都不够做题做作业了,还要摆摊,多浪费时间,但我们又经常羡慕敢于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的人,其实是左右矛盾,读书好上好学校孩子将来也许会多点选择,但是人生不在于多少选择,而是看到自己内心,找到正确的选择,持之以恒做下去,摆个摊何尝不让孩子更看到书本外的价值和现实呢?更何况还有自食其力的乐趣,而且小弟弟下次就可以用自己挣得钱买文具了,当然前提是姐姐要大方的提高销售员的酬劳。

所以我已经在期待女儿和弟弟的下一次摆摊了。

---

点击公共号底部“育儿”菜单链接阅读以往育儿和教育类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