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诗帖》要这样学!一招教你避开学米“陷阱”
米芾的字,苏东坡曾评价:“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这里面透出米芾书写的两个特征,一是下笔果敢,不犹豫;二是行笔速度快。
米芾他自己的评价为“刷字”,这也从用笔动作、速度和结果上透露了他的运笔、行笔、用锋的技法特点。
或许,只有悟出这些,才能写出米芾书法独特的味道。
对比历代书法,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在书法创作上呼吁变革、要求突出变化、强化创作风格的时期,对米芾的推崇与学习就尤其热烈。比如明末清初书坛的傅山、王铎,比如强烈逐变、追求个人风格的近现代书坛。
王业鑫老师作品
每谈书法创新,为什么就学米芾?
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在他笔下,意趣、情绪为首要表现对象,不要规规矩矩坐在字格里,可以哭可以闹可以耍小性子。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处理得恰到好处,米芾的字,难也难在这里。
12届国展入展书家王业鑫老师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八面出锋”、“险绝”、'以奇为正'...
这些形容米芾行书的词可以说既形象又抽象:形象是因为看字面意思就能够想象到字的大概样子;抽象是因为不知道用毛笔如何表现出来。
王业鑫老师说:“用锋和结构的姿态表现是米字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知道在书写时笔锋的频繁转换怎么去把控。结构中的“造险”与“救险”如何去配合...'
王业鑫老师作品
同样经历过瓶颈的他建议:从《苕溪诗帖》入手,探究米芾书风理念,破解其笔法、字法、章法,继而以米芾手札为拓展,探究一条可行的“学米”之路。
米芾自称用笔“八面出锋”,极尽笔法百态。
早于《蜀素帖》一个月书写的《苕溪诗帖》,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便是米芾“八面用锋”的杰出代表之作。
与米芾之前的作品相比,《苕溪诗帖》代表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原貌,此帖结体构思精巧、气韵潇洒舒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米芾行书的高超技巧与纵逸神韵。
放大看,更震撼!细至纸纹肌理,笔画的每个细节尽收眼底!
《苕溪诗帖》局部
《苕溪诗帖》用笔上下提按,大起大落,点画或粗或细,反差极大,笔势如“风樯阵马,快剑斫阵”;结体则“不作正局”,左右倾侧跌宕多姿。
其中中侧锋运用十分丰富,而且有些夸张,“看”中撇的笔画是夸张的侧锋运用,又有些飞白意味,毫无做作的嫌疑。
《苕溪诗帖》中勾的写法也极为别致,如图所示“将”字。这种笔法主要集自颜真卿《争座位帖》,在此帖中强化为习见的手段。
竖画完成后稍微向上收笔,平勾出稍向下弧的勾,向上挑出,这种勾的写法铿锵有力,沉着痛快。
整篇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空间的大小、疏密,都极富变化。总之就是“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烟云”,变怪多态的侧锋使用,给米芾的字增添了千般风流,万种仪态。
一般来说,作品中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作者的情绪表达就越强烈,米芾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塑造了“米颠”的形象。
那种爽利超逸的气质在笔锋的肆意挥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