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前景广阔的原子无线电技术
面对强电磁干扰,以传统电子学为基础的雷达、通信、导航等设备很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永久失效。
今天,让我们揭开这一“黑科技”的神秘面纱,探索原子无线电技术是如何穿透电磁“迷雾”、看清复杂电磁世界的。
伴随量子信息技术脱颖而出
精确感知让信息“尽收眼底”
——以原子为“媒”。众所周知,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原子核和核外分层排布的电子组成,核外电子就像地球一样围绕原子核这个“太阳”进行“公转”。不同的是,电子的运动轨道不像地球那样一成不变,它可吸收能量“跳”到半径更大的轨道上,甚至在不同半径的轨道上“跳来跳去”。这一现象被称为“能级跃迁”,核外电子处于较大轨道半径上的原子,被称为上述的“里德堡原子”。
——以光子为“尺”。光学频率的测量,是世界上公认的目前所能测量物理量中最为精确的测量方式。它就好比一把尺子,能像测量长度一样精确获取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物理量。
在原子无线电技术下,使用激光照射原子,原子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核外电子“跳”变到更大的轨道半径上,成为“里德堡原子”。当空间中存在电磁场时,“同频共振”会使“里德堡原子”的量子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原子对激光的吸收性质。通过测量激光穿过原子后透射激光的光谱信息,即可间接获取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息。
在军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提升对弱小目标的探测能力。传统的电子学电磁信息感知技术,利用电磁波改变金属中自由电子运动状态、产生电流的方式,来获取电磁场信息。然而,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并不“自由”,它会在金属中进行随机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会导致提取信息不准确,且不能及时对微弱电磁场作出响应,金属材料也会对待测场产生干扰。即使在测量前进行校准,也无法精准快速测量电磁场。原子无线电技术使用光学手段进行测量,能克服自由电子热噪声影响。即便在极弱的电磁场作用下,也会产生“同频共振”,具有超高灵敏度,特别适用于对隐形飞机、无人机等弱小目标的远距离探测。
——提升与武器装备的兼容能力。传统的无线电接收,通常需多个天线、放大器和其他组件接收信号,单个天线无法实现宽频谱信号接收。同时,频率越低,所需天线尺寸就越大,这极大限制了其在武器装备的应用。原子无线电技术在实际系统应用中,仅使用一个毫米甚至微米量级的原子气室,即可实现全频段电磁信息感知,突破了传统电磁信号接收天线尺寸的限制。小型化、集成化的巨大优势,使该技术可在单兵、单车、单机等各类作战平台上大显身手。
——提升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传统电子学电磁信息感知技术,在强电磁辐射情况下,接收机易损毁。在原子无线电子技术下,原子体系可被重复利用,在强电磁辐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能有效抵抗电磁毁伤。另外,原子体系感知电磁场的方式灵活、隐蔽,不像传统天线会强烈吸收电磁波能量,造成天线位置处的电磁场发生较大变化而暴露目标。因此,相关设备在战场上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战场上,原子无线电技术发挥出的作战效能将会远超我们的想象。
来源:解放军报 安强、杨柳、方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