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老师30天认知训练营学习笔记3

今日王烁老师更新的是第二模块 人间世的第二讲 07嫉妒:只要你过得比我差。
这一讲非常刺激,也很烧脑,我听了四遍,觉得算是基本把握了其中的逻辑,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谈谈我选中的这首经典老歌,《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听到这首歌的风靡,那可是将近三十年前了,我们小学生也在传唱,但是改编了歌词,将歌中的温柔、爱意完全颠倒了过来。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我们改后的歌词,改成了这样“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死得比我早!什么也难不倒!” 那时小,自然对其中深藏的恶意体会得不是特别深刻,现在再思考,那就是嫉妒的恶意,我改变不了你过得比我好的现状,但我诅咒你死得比我早的未来,从而获得内心的平衡。
在我听完两遍后,我发起了如下的讨论:
你体会过嫉妒的情绪么?
怎么理解嫉妒这种情绪?
提到嫉妒,你能联想到什么?
应该如何应对嫉妒这种情绪呢?
我将我的思考与各位分享,这时候其实已经受到了王烁老师课程的影响,毕竟已经听了两遍。
1,你体会过嫉妒的情绪么?
体会过,作为主体与受体都有过体会,当然印象不是特别深。
有时以为自己免于这种情绪,但相关人等觉得我就是被这种情绪缠绕。挺有意思。我经历这种事情,被人往这个模子套,印象最深也是在男女之间的感情纠缠中。
年轻时,一直有一种很强烈的信念:对于爱情的独占欲体现了爱情的浓烈程度,很难理解为什么喜欢一个人能够容忍另一个异性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所以当看到这样的事实时,就挺崩溃的。记得那时,甚至觉得心中的女神与其他人结婚生子,不可想象,OMG,想想都要心碎,都感觉艰于呼吸!

但时间啊,真是奇妙,人慢慢会变,各个方面都会变,容貌身材会变,彼此关系会变,自己的认知会变,感情会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都会变,变得判若两人。
2,怎么理解嫉妒这种情绪?
我对嫉妒下的定义是:
嫉妒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是对于自己与他人状况进行比较后,产生的不平心理,往往会引发彼此关系的恶化,是造成中伤、使绊子、下黑手等下作行为的背后心理动因。

3,提到嫉妒,你能联想到什么?
提到嫉妒,引发我许多联想。
前些年的流行语,让人羡慕嫉妒恨。表达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情绪。

嫉妒让我想到了妒妇、怨女、宫斗、仇富情结、酸葡萄心理、现实主义的政治信条、《论语》中提到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想到了不平等、对公正的渴求、人对优越感的追求、人的比较心理,想到了时间带来的人的变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道德经》中提到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想到了制度的督导作用......
从文艺作品说,宫斗剧就不说了,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文学名著《红与黑》,我最喜欢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推动剧情发展,引发矛盾的都少不了嫉妒的影子。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反面人物之一查图尔面对考试竞争,就很自然地想到,第一是自己竭尽全力做准备,同时则要诱惑竞争对手,让其不能好好做准备(通过在其宿舍塞入花花公子类似的杂志);三位好朋友中的两位在看考试成绩后,旁白的感慨“我们学会了人类行为学重要的一课,当你的朋友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你感到难过;当他考第一的时候,你感到更加难过”。

4,应该如何应对嫉妒这种情绪呢?
我想到从两个层面进行应对:
从自身层面,作为嫉妒的受体,也就是被人嫉妒,有时不是啥坏事,所谓不为人妒是庸才。

口水定律讲的是同一回事,当一个人的状况让其他人流口水的时候,关于他或她的口水就多了,说的是一个道理。

但同时应该知道有时该低调就低调,好事不可占全,面子,里子不可占尽,平白惹人嫉妒实无必要,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也是古老的做人智慧。


如果作为嫉妒的主体,则需要考量了,嫉妒这样的情绪有时难以避免,是人性的局限,我们一般来说也不是完人,有嫉妒之心实属正常。

首先自己对自己诚实,这是最好的策略
其次认识到自己有嫉妒情绪后,如何应对?
有时应该消解,用理性情绪疗法自我调节,洞察世事,了解世间的不公,因为了解,所以慈悲;


有时消解不了,那就战斗:
化嫉妒为愤怒,对自己的愤怒,则发愤图强;
对不公制度的愤怒,则改良制度;
对博弈局面了解清楚,则各为其主,各凭手段。

----王烁老师其实这一讲讲的主要就是这一点,有时嫉妒就是这样的二阶理性,想更好地赢得生存竞争,就必须按照嫉妒指引的方向,我过的不好,你也别想好过,我有损失不怕,只要你的损失更大等等;
以上是从个人层面来看如何应对嫉妒这种情绪;
从组织、社会的制度设计层面,则在于将嫉妒这种自然的情绪力量健康引导,让社会在更高层面上还是公平公正。
简单地说就是获胜的规则能够摊开来说,能够经得起公开的讨论,或者说让嫉妒者除了嫉妒也干不了什么破坏性的事情,或者嫉妒者能认识,体会到与其破坏还不如去建设更容易、更划得来。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增长如此重要的一个原因。
蛋糕在做大,是正和博弈,大家彼此的矛盾就不会那么尖锐激烈,而一旦是分蛋糕,进入零和博弈,嫉妒的破坏性就会显露无疑。

而规则的合理性则更加显得重要,从而能够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进行腾挪;而实在做不到,那就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嫉妒者与被嫉妒者斗个你死我活。能量都释放,损失都足够大,大到大家都能清醒下来或者再没机会,没力气的时候,也就谈不上嫉妒了。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
以上是我听完两遍后自己的思考,下面是再听两遍后,对于王烁老师这一课逻辑的理解与提问:
王烁老师这一课最核心的是用二阶理性来理解嫉妒这种情绪:
一般对理性的定义是这样的:
知道自己有什么偏好,
也知道怎样为自己的不同偏好排出优先顺序,
然后将有限资源按优先顺序依次满足偏好,就算是有理性了。
如果自己的偏好只关乎自己,我把它叫作一阶的偏好。如果我们的偏好都只是一阶的,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嫉妒了。大家关心自己的升降沉浮,对别人的升降沉浮毫不关心。我不完全确定没有嫉妒的世界是不是更美好的世界,但能确定那是个简单得多的世界。
但是,人们的偏好往往还是二阶的。所谓二阶,我指的是在偏好这一项里代入的内容,不光是自己的指标,而是自己与同类在同一指标上的差别。
翻译过来说就是,光是我变好不行,还得你变好的程度没我高。我和你之间的差距,如果过往是我领先,那么绝对不能缩小,如果过往是你领先,那么绝对不能扩大。所谓嫉妒,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它不是不理性,也不是简单的一阶理性,而是二阶理性。
-----------------------
一阶理性与二阶理性折射了生存竞争的两重属性。
一重发生在不同群体之间,比如捕食者与猎物之间;
一重发生在各个群体之内,比如面对着捕食者的一群猎物。
如果是前者,猎物面对捕食者,猎物能做的就是自己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做不到就死无葬身之地,无话可说。如果是后者,则猎物变得再快再高再强也没有用,如果同伴比它更快更高更强的话,为了增加活下来的机会,除了自己要努力往上爬,还要把同伴努力向下拉。
------------------------
《嫉妒》这本书最后是讲了点疗法,自控、自助、自我完善之类。我看都是南辕北辙,嫉妒是被情感包裹的理性算计,表现为情感的释放,内在是理性算计。越理性算计就越有嫉妒的理由。《嫉妒》这本书没看到这一层,所以开出的药方只能哄哄孩子。
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偏好呢?不能将二阶偏好放下,只肯定自己的一阶偏好呢?而这不正是自控,自助,自我完善要做的事吗?
王烁老师分析的很精彩。最后,给出他的书籍推荐《嫉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