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蓄血证,温病学派有何新的发展?

温病学派对阳明蓄血证的辨治在张仲景基础上有所发挥。吴又可在《温疫论·蓄血》中指出“胃实失下, 至夜发热者,热留血分。更加失下, 必致瘀血冶, 认为胃实失下, 胃热移于下焦血分可致蓄血证。

这与《伤寒论》第257条“假令已下,脉数不解, 消谷善饥,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 有瘀血冶的观点吻合。且吴又可明确指出此时热型为“至夜发热冶, 符合瘀血发热的特点。

此外, 不同于仲景使用抵当汤, 吴又可创桃仁承气汤治疗本证。张仲景使用桃核承气汤, 方中大黄酒洗, 有辛散之性, 合芒硝泄热通瘀, 合桃仁活血祛瘀; 桂枝辛温可达表, 尚可制约寒药, 并伍芒硝辛咸除气血瘀滞; 甘草合桂枝固中气, 且甘能缓急, 防止峻下。

而桃仁承气汤在桃核承气汤基础上去桂枝、甘草, 加入当归、赤芍和牡丹皮而成。去桂枝以防温热动血, 去甘草以防甘缓药力; 另加赤芍、牡丹皮助清热凉血; 加当归活血养血, 无耗血动血之弊; 加强凉血活血的力量, 病证以服汤后热除为愈。

他还指出“若桃仁力不所及,宜抵当汤冶, 肯定了对蓄血重证的治疗仍应使用抵当汤。服药后“大势已去, 亡血过多, 余焰尚存者, 宜犀角地黄汤调之冶, 指出出血过多, 热未尽除者, 可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除瘀。

吴鞠通在吴又可桃仁承气汤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用量来加强清热泻下之力, 可见温病学派对蓄血证的治疗以泄热凉血化瘀为主, 且重视养血扶正。

两者处方虽有不同, 但立方原则却有相似之处。在瘀热关系上, 寒温两派均认为热为本, 瘀为标, 当急下存阴。在泄热逐瘀方中, 两者均选用温性药以助行瘀, 仲景选择桂枝合甘草通阳化气, 温阳可行血, 气行则血行, 全方用药以辛咸为主; 温病学派选用当归活血, 其化瘀之功较桂枝更强更为直接, 尚加入赤芍、牡丹皮以助清热凉血,用药以苦辛咸寒为主。

两方选药和配伍均有精妙之处, 各有特色, 并无优劣之分, 临床治疗热重于瘀之蓄血证时可结合患者病势酌情选用桃核承气汤或桃仁承气汤。

蓄血证是临床上的危重证候, 当准确辨治。综上论述可知, 其病机总为瘀热互结, 不仅可见于外感时病, 亦可见于内伤杂病。其辨证当在宗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的基础上, 以温病学派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为补充。

蓄血证的治疗应综合分析归纳各家之言并于临床仔细分辨体会, 结合患者病情灵活参考寒温二派的思路, 合理选择治疗原则和方药, 方可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应用水平, 提高蓄血证辨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

相关推荐

  •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差异探析

    桃核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桃仁承气汤首见于<温疫论>,二者方名相似,又同为治疗蓄血证之方,后世医家不免将其混称,出现一方多名.同名异方的情况.桃核承气汤主治太阳蓄血证;温疫病 ...

  • 20210509国网抽蓄负责人第一时间解读:新价格机制有力推动抽水蓄能加快发展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侯清国 今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

  • 国网抽蓄负责人第一时间解读:新价格机制有力推动抽水蓄能加快发展

    新价格机制有力推动抽水蓄能加快发展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侯清国 今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 ...

  • 中医温病学派常用抗癌名方:升降散 | 周志远

    升降散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一张经典名方,本方出自<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组成,原书谓:"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

  • 蓄胡王力宏周杰伦同框 新歌唱哭台湾首富夫人 他们还有这些渊源?

    近日,两大华语流行天王王力宏和周杰伦打破了"王不见王"的传言,同框演唱<唯一>,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满脸胡子的王力宏在深情演唱,而周杰伦则在一旁钢琴伴奏,网友们直呼这简 ...

  • 《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血热互结的蓄血证,是...

    <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血热互结的蓄血证,是泄热逐瘀代表方. 糖尿病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大便干燥,便秘,为胃肠燥热.灼伤阴津所致. 又多见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沉涩 ...

  • 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蓄血证 – 经方派

    主治/黄煌教授 整理/孟彪 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 C某,女,25岁,在国外留学,临近毕业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彻夜难眠达三月之久,终因晕倒而住院治疗,医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但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

  • 温病学派

    2005-01-14 王 履 王 履(1332--1391)字安道,号奇翁,又号畸叟和抱独老人.元末明初昆山人.其于<医经溯洄集>中明确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见解,指出温病的病因乃感天地 ...

  • 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叶天士

    叶天士 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 ...

  • 探讨《伤寒论》与温病学派治疗温病的异同

    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的温病学说问世,标志着温病学派的体系形成.温病学派形成之前,基本上延用仲景<伤寒论>体系的法则治疗温病.温病学派形成之后,在温病的治疗上,提出了一个有争论的原则问题,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