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17日,一架挂载着4颗氢弹...

1966年1月17日,一架挂载着4颗氢弹的B-52轰炸机在西班牙上空加油时,与加油机意外相撞。在轰炸机爆炸前几秒钟,飞行员将4枚氢弹抛向了下方!

据悉,这架轰炸机上携带的氢弹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250倍,一颗就能让15公里范围内的生命灰飞烟灭。好在美国人很快在西班牙帕利马雷斯斯附近的陆地上找到三颗氢弹,它们都没有爆炸。然而还有一枚氢弹,美国人迟迟未能找到。不过根据已经找到的三颗氢弹的位置,美军推算出剩余这颗氢弹可能掉在帕利马雷斯沿海,也可能落在一个直径两英里的圆形地带。

美军先从可能性更大的那块圆形地带入手。他们组织了300多人手拉手,从北向南穿越了这个地区,结果一无所获。很快,他们又开始第二轮更为细致的搜索,但仍毫无结果。至此美国人相信,那枚氢弹应该是坠入大海了。

很快,一支规模庞大的海下搜寻力量聚集在帕利马雷斯沿海,其中包括航空母舰、扫雷艇、驱逐舰、登陆艇等大量舰船,此外还有包括103名潜水员在内的大批专业人员到场。

搜寻人员首先使用拖曳声纳对帕利马雷斯沿海进行了全面探测,不过由于此地海底崎岖不平,地形复杂,探测行动一无所获。搜寻人员只好动用深潜器下海观测,然而20多天过去了,四艘深潜器仍然毫无收获。

搜寻人员猜测,也许是这颗氢弹和降落伞一起落入了海中,然后被潮流给卷走了。为此,他们派出“阿尔文”号深潜器到远处的大陆架斜坡去探寻。

“阿尔文”号深潜器长6.7米,重13.5吨,潜深1800米。它由两名艇员操纵,艇身有一只多功能机械手。

3月15日上午,“阿尔文”号开始在预定地点下潜搜寻氢弹。在700多米的深处,深潜器发现了一块2.5米长的、形状奇怪的碎片。艇员们顿时警惕起来,他们小心翼翼靠近碎片。在强光的照射下,他们终于看清,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氢弹降落伞!

艇员们按捺着内心的激动,在水下继续工作了80分钟。在弄清降落伞与氢弹仍然连在一起后,“阿尔文”号关闭强光灯和发动机,开始在附近巡视,等待另一艘深潜器“阿鲁明纳”号来接班。

“阿鲁明纳”深潜器号长15.5米,重81吨,潜深2430米。它由7名艇员操纵,前方有两只大机械手,举力各为91公斤。

待“阿鲁明纳”深潜器就位后,紧张的打捞工作正式开始。两艘深潜器潜入水下,用机械手去抓降落伞和氢弹之间的绳索,不过看着氢弹周围泛起的泥云,打捞人员担心,这样试下去,万一不小心将氢弹引爆,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更有效、更安全地打捞这颗氢弹,打捞人员决定采用第一代海洋机器人——CURV-1支援打捞工作。

CURV-1水下机器人配有电动推进器、水下电视摄像机、声纳以及机械手等,它能在600米深水中工作。为了能让它更好地打捞这颗氢弹,美国人特地对它进行了改装,使它的机械手能夹住整颗氢弹,同时它的工作深度也有所增加。

3月25日,CURV-1和“阿尔文”号一起潜入深海,CURV-1夹住氢弹, “阿尔文”号机械手去抓住降落伞的绳索,然后两艘潜艇缓慢同步上浮。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在距水面100米时,一身巨响,绞索突然断裂,氢弹和降落伞翻着筋头跌入海中,海底泛起一团“泥云”。“阿尔文”号上的艇员吓得大惊失色,冷汗直流。

4月1日,“阿尔文”号再次下潜时,发现氢弹已不在原来的地方了,打捞人员内心的失落不言而喻。

不过经过4天的搜寻,在海底淤泥里,打捞人员再次发现了氢弹。“阿尔文”号当即用机械手抓住降落伞的绳子,试图把一根纲丝绳系在它身上。然而天不遂人愿,意外再次降临,氢弹又从斜坡上滚了下去。

第二天,“阿尔文”号再次下潜。经过四个小时的不断尝试,它终于用机械手臂将从水面放下的钢丝绳精准地缠在了降落伞上。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阿尔文”号的蓄电池马上要用完了,它被迫再次放弃打捞。

4月7日清晨,“阿尔文”号又一次潜入深海,这次它终于用机械手将钢丝绳缠在了降落伞上。与此同时,CURV-1机器人也成功夹住氢弹。它们宛如一个整体,以每分钟8米的速度同步缓慢上升。

当氢弹提升到离海面30米时,为防止意外再次发生,打捞工作暂时中止,潜水员下水将氢弹牢牢控住。上午8时45分,这颗在水下停留足足90天的氢弹,终于浮上了海面。

2000年,此次事件被改编为赞扬美国海军潜水搜救的电影《怒海潜将》。显然,这是一种避重就轻、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美国科技固然强大,可谁能保证每次都这么幸运?生命不堪一击,请常怀敬畏之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