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何足道,该讴歌的是那个时代!

【读史记·伯夷列传01】  
都说“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历史称道周文王、周武王盛德,儒家对其行为普遍唱赞歌。而在西周时代,有两兄弟站出来斥责武王不孝不仁,公然以绝食的方式反对以暴制暴的周革殷命。他们是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大王子伯夷与三王子叔齐。
孤竹国是商朝墨氏封国,位置大约在今河北省唐山秦皇岛至辽宁西部一带,有近年来出土的考古器物“父丁孤竹罍”为证。孤竹国君临终遗命三王子叔齐继承王位,叔齐推让给伯夷做。伯夷表示不能违抗父命,便逃之夭夭。叔齐也跟着大哥的脚步逃走。孤竹国人只好让老二某某当了国王。
伯夷叔齐听说周文王怜贫惜老,名声在外,想去投奔他。刚到小邦周,周文王就去世了。看到的是周武王抬着文王的灵牌,率领着浩浩大军正在赶往灭商的路上。
伯夷叔齐,不顾千里奔波的年迈体衰,跑上前去拉住周武王的缰绳劝谏说:“你父亲去世不行丧礼,而要动干戈,可称得上孝吗?你作为商朝的臣子去弑君,可以称得是仁吗?”这哪是劝谏,直接是打脸的两耳光,好个不孝不仁的周武王!武王侍卫想要斩了这两个老东西,姜子牙挥挥手说,算了,让他们走。
周武王灭商,一夜之间摧枯拉朽。商纣王自焚宣告商朝灭亡,天下诸侯宗周。伯夷叔齐深感耻辱,义不食周粟,跑到首阳山去隐居,采薇而食。有位过路的老婆婆对他们说,你们既然这么有气节,怎不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山上的薇草都是周朝的。伯夷叔齐听了,悲伤地唱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便不再采薇当食,直至饿死在山上。
司马迁将“伯夷列传”列于传记之首,意义深远。文中列举了三个故事,推位让国、叩马而谏、首阳采薇,而在文末并没有出现太史公曰一贯的评论。
伯夷叔齐之举动是否值得赞颂?革命家言,不值得为这种迂腐不知变通者树碑立传;士大夫说,应该效法这种特立独行的清士节操,举世混浊而横流不迁。前者如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后者如韩愈之《伯夷颂》。
伯夷叔齐见容于周武王之世,伯夷叔齐不见于今时今日。并不是今天无伯夷叔齐,而是无周武王之世。伯夷叔齐之死,怨得了谁?自作孽,不可活也,所以孔子评价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全天下的人都赞不绝口的时候,有一两个人反对,且能容得下此一两种不一样的声音,这种社会值得称道,如武王之世对伯夷。当一个不一样的声音出来,全天下的人急切地跳将起来去围堵攻击,这种现象令人匪夷所思。更有舆论:为什么不说它的好?那么多好没发现,而要说它的坏处?——全天下的人都在附和叫好,还差一个伯夷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