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102 2024-06-12 08:18:36 接上一篇继续学习痰饮,后半部分是水病。痰饮篇条文桂林本伤寒论14.41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主之。解释己椒苈黄丸可以治疗腹水,主证是口干;肠子有咕噜咕噜的声响,肚子胀满,有这些主证的话甚至心包积液、胸腔积液都可能会用得到。和十枣汤的不同是比十枣汤要温和,腹水增长太快的话用十枣汤,如果来得及的话还是用己椒苈黄丸。缺点四味药都是寒凉药,所以要考虑顾护脾胃。但是相反的,如果有腹水,但是补脾胃补肾反而越糟糕的时候,就要考虑用己椒苈黄丸。如果需要要想快点的话,也可以用煎剂,但是大黄和防己的剂量要减量,用到常规剂量就可以。药效椒目不是暖药,它可以把水气抓回正位,润嘴巴,所以它可以治疗口渴,各种气喘病,用炒过的椒目磨成粉,热开水吞一小勺,大概两钱以下,治气喘效果非常好。小青龙汤也可以加椒目,增强疗效。它适用在十枣汤攻击太猛,茯苓泽泻渗利又没有效果的时候,效果比较好。它可以把水分从小便排出。葶苈子的主证:大小便不通,舌苔有点黄,肺闷胀,肺有热郁闷在里面,身体某一个部位的水压过高。一般用过己椒苈黄丸的话,口中会比较润一点,但是如果还是继续口渴的话,可以加芒硝半两。和水病的腹水鉴别因为我们仍是接着上一条笔记的痰饮,所以这一条的腹水仍然属于痰饮篇。但是水病篇也包含腹水,那么这两个腹水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水病篇的腹水一般会有头脸,身体的浮肿;而痰饮的腹水没有身体浮肿。桂林本伤寒论14.42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解释仍然是呕吐篇我们学过的,呕吐的病机一般是因为痰饮。小半夏汤基本上是一个基础方了,这里加了一个茯苓,是因为除了呕吐以外还有心悸的感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可能小半夏汤处理的是胃这边有一坨痰饮,但是加上茯苓的话就有一点像是胸部大范围的区块都有水气,闷到了胸部,导致心悸,身体的水运化也被挡到,所以比较容易口渴。所以有口渴、有心悸的呕吐,用小半夏加茯苓汤。而单纯的呕吐,因为有痰饮不会口渴,用小半夏汤。至于头晕的话,是泽泻白术汤更有效一点。推扩用法1.梦游病,有的人胸部痰饮闷在这边,导致影响人心神的运作了,可能造成梦游病。2.睡觉磨牙,痰饮闷到胃,足阳明胃经可以上到人的牙床,所以当胃觉得很闷的时候,可能会睡觉的时候磨牙,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也可以治得到。桂林本伤寒论14.43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解释脐下悸说明下焦有死水,吐涎沫说明中焦有死水,头晕是上部有死水。这种上中下三焦都有水,就觉得是水运化不良,用五苓散比较好。五苓散是治肾机能不足最普通的方,甚至当一个人体质上有一点要变成尿毒症的时候,这些症状都会出来,身上的水有代谢不掉,就可以用五苓散。五苓散甚至可以治疗脑水肿。吃到很多味精,感到口渴,都可以当做解毒药来吃。用药注意用药比例:泽泻用的最多,桂枝最少。生药打粉的药效最强。《外台秘要》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解释痰饮吐后,伤到胃气不想吃饭,用茯苓饮开胃,效果比四君子汤还要好。这里对比一个以前《差后劳复篇》学过的竹叶石膏汤,那个汤治疗的是生病后少气发热,这个汤是生病后胃口不开,可以联系起来记比较好记。金匮要略12.32咳家其脉眩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主之。解释一般悬饮用十枣汤,也就是胸腔积液一类的病。但是也有支饮,咳嗽时间长了以后也会用到十枣汤(会不会是慢阻肺这些老肺病,咳嗽三四十年的,出现胸腔积液的机会也很多,不过现在通过x光片,很容易能看出来)。叔叔说即使是这种情况,病久了很虚弱的人,还是有取代的方的,比如说三子养亲汤或者是《医心方》中,用100克大枣去核,100个杏仁烤一烤,然后再用130颗豆豉做成小药丸,比梧桐子大一点,每天含两颗可以治疗久咳不愈,或者是用傅青主的乌梅跟川贝母做药丸。金匮要略12.33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解释咳嗽时间长了,脉本来应该是虚弱的,如果脉实大数,说明邪气很扎实,就很不好治。对于咳很久的状况,需要从补肾药开起,比如用肾气丸搭配茯苓饮,就是治疗久咳的一个很好的结构。脉虚的人会特别容易头晕,因为本来就已经有支饮在胸中,所以治疗的时候要从饮家的治法去治,比如用木防己汤来治疗哮喘,用泽泻汤来治疗头晕。宋本还有一句“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就是咳嗽气喘,躺下去咳的更凶的话就考虑小青龙汤,但是要注意一点,如果左寸脉虚的话,还是说明心脉不够,细辛需要减量,细辛会对心气有一点剥削的效果。水肿概述治法治法主要有三种。第1种是发汗法,也就是开鬼门,提壶揭盖法,一般适用于实证,用重麻黄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这一类。第2种是虚症,用利小便的方法,也就是洁净府,用防己,黄芪一类的药物。第3种是逐水法,一般用十枣汤来把水控干净。水肿条文桂林本伤寒论14.44【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解释水病分为5种。但是黄汗是一个比较暧昧的存在。1.风水,外感风寒怕风,最表层的水病,可能是急性肾炎这一类。2.皮水,再往里一层的水肿,不怕风。(肾源性水肿?)3.正水,再往里面一层,心肾阳虚,人会发喘,有胸腔积液这一类。(胸腔、腹腔积水,心源性水肿?)4.石水,最里层,腹满不喘,肚子鼓起来。(肝源性水肿?)5.黄汗,黄汗病不一定肿,但是它是水堆积在人的淋巴组织里面,可能会导致一种体质,就是很容易变成蜂窝组织炎。水肿按气分,血分分类1.血分是先有了瘀血才会肿起来,就比如说有的人水肿是一只脚肿而另一只脚不肿,是他一只脚被血瘀住,其实不是体质。(局部性水肿)2.气分的水肿是用手压皮肤,仍然会弹起来,这和一般的水肿有很大的区别(非凹陷性水肿)。叔叔讲这种可以想象成是每个细胞的肿,而不是有水渗在组织液之间,这种水肿可能是最严重的一种水肿,甚至可以涉及到癌症,(粘液性水肿?)这种病是要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就是转气汤。桂林本伤寒论14.45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为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黄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解释这里说风水会有骨节疼痛,其实不一定,他只是为了表达风水是外感。皮水不怕风,也是在表层,应该用发汗法来解。正水和石水都偏里,应该用利小便的方法来解,也就是真武汤,济生肾气丸,五苓散这一类的补肾阳的方。黄汗是水被闷住,所以脉沉迟,不一定会肿,会造成很容易发生蜂窝组织炎的体质。黄汗是夹在水肿和历节(痛风)之间,可以向这两个方向发展。桂林本伤寒论14.46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解释这条是讲人为什么会有水肿?他给的理由有两路。一路是用越婢汤系的说法,就是有风邪和热邪把水束在皮肤表面了。另一路就是身体因为虚所以积水,哪里虚就往哪里去。脉浮为风是因为外感的风邪,也是因为有气闷在那里营养堆在那边发热的情况,所以又有表邪,又有营养运送不良。风气相搏是说表邪和里面闷住的气,交缠在一起会导致人皮肤发痒,会有皮肤过敏这一类的病,但是时间长了也不会自己变好,皮肤过敏会越来越严重,可能会导致皮肤溃烂。气强则为水,是说气闷在里面就会让水也闷在里面。难以俯仰,是会导致动作不灵活。身体洪肿是身体开始肿起来了,外邪跟里面闷住的气牵扯到一起会造成水肿。恶风则虚,怕风说明是风水,虚的话需要用补虚的药,比如说黄芪剂。这一条可能是断简残篇直接讲到了黄汗,黄汗是不怕风的,是一种体质的病,而且水又淤积在上焦,所以下焦的膀胱气化没有大问题,没有小便不利的问题。死水淤积在上焦,所以睡觉的时候容易流口水,而且黄汗不一定是热性的病,有可能死水本身还是寒性的,也有寒性体质的人容易发炎。桂林本伤寒论14.47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其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风水。解释这一条讲风水的症状,寸口脉沉滑,其实浮肿的话,不是很容易把到脉,这只是一个理论说明,沉是说有什么东西塞在里面,滑是有热闷到了,所以会有寸口脉沉滑的现象。因为皮肤组织里面有水气,所以会面部肿大,有热是有可能这个人有一点发烧或者有关节发炎的问题,不过也可能是在合理化越婢加术汤中石膏的用法。眼睑有水肿,所以可能是肾源性水肿,(急性肾炎一类?)或者其他类型水肿轻症。其颈脉动,就好像是因为右心衰竭或者是三尖瓣闭锁不全这些病导致的,颈静脉搏动,这种情况就要防止治疗过程把病人搞的太虚。桂林本伤寒论14.48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但当利其小便。解释这里又把风水和感冒做了一个鉴别,感冒是有骨节疼痛的,而风水是体重而酸,没有关节疼痛,这就是风水,和急性肾炎的早期症状很像,用发汗法就可以了,但是发汗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如果这个病人非常怕冷的话是很虚,所以不能随便用发汗这招,可能要用黄芪剂来处理。这里补充一个以前的方子,如果是纯粹的感冒,发汗后人变得怕冷,这个是要用什么汤呢?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皮水病不怕风,不是从外感而得的。如果既有口渴又有拉肚子,说明这个人脾胃虚冷,水气又转不下来,如果也有尿频的话,说明他的肾气也很衰弱。脾胃虚冷,肾气衰的人适合用发汗法吗?好像都不适合,所以要用五苓散,真武汤之类的调体质。然后是黄汗,身体可能有一点浮肿,摸起来是冷的,就是没有关节发炎的症状,但是身上有一种游走性的疼痛,胃口也不开,晚上烦躁不能入睡,说明这个人的阳气很不够,所以黄汗基本上是一个阳虚阴实的体质了。接下来说到正水,有咳嗽喘气,可能是胸腔积水,这种情况也不能用发汗法要用利小便。金匮要略14.5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解释这一条是肾源性水肿,不要被那个黄肿给误导,其实是不发黄的,大部分医家都认为说,就是皮水,但是胡希恕教授独排众议认为就说里水就好,这种肾源性水肿,就是在里面的病,所以里水也很合适。用越婢加术汤效果非常好,但是肝硬化的腹水就不好用。最后这一条给我们提了一个注意要点。就是口渴有小便利的,这种情愿退一步用防己黄芪汤,不要用越婢汤,毕竟是一个重麻黄剂,对于这种津液有损伤的,要小心发汗。桂林本伤寒论14.64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解释这一条是脉沉也可以用越婢加术汤,就是这种肾炎的状况还是可以酌情用发汗法的。越婢加术汤历代反馈非常好,但是甘草麻黄汤不是有很多人用,因为它的麻黄剂量非常大,而且没有反佐药。甘草麻黄汤吃下去会纯汗解不尿解。历代有一案就是治气喘病,不是治疗水肿,肺里面邪气太盛,肺闷在那边喘,一点汗都流不出来,那种水肿也可以用这种重麻黄剂来开。总体来说是上半身肿,比较适合用发汗法,下半身肿比较适合用利小便法。如果是头脸肿而下半身不肿的,也有机会用甘草麻黄汤,但是最后可能也要用补药收工,总之需要慎重。现代用法越婢汤是风水病加术,恶风加附子。风水病是因为表虚,所以加术补虚。阳气不够就加附子,所以我们现代人体质都是阳虚偏多,所以一般就直接开越婢加术附汤。日本人用它来治疗各种疮疹内陷的瘤疰,就是比如说,这个人皮肤经常喜欢长烂疮流黄水,但是慢慢的这些毒会渗到底下去,结成脂肪瘤一类的东西,用越婢加术汤发一发会比较好。和阳和汤的发阴疽的感觉很类似。金匮要略14.6,14.714.6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14.7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解释这两条其实是一个对比,就是阴实水肿和消渴水肿,一个是体质寒的水肿,另一个是体质热的水肿。胃脉一般是沉的,如果绷紧说明这个人平时体质就偏寒,容易有肚子疼,寒疝病等,如果用攻击性的药,就会导致这个人体质更寒,会虚到胸闷短气,水也不太会运化了,就会比较容易造成水肿的问题。如果胃脉变的快了以后,就是本来体质就偏热,是糖尿病的患者。本来的症状是尿频,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的小便反而有点尿不出来了,说明肾功能已经不太行了,这样子的话他也会发水肿。这种情况用五苓散调整都来得及。金匮要略14.8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浮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解释这里的脉象仍然是一个理论指导,临床上不一定把得到。比如说寸口脉浮而迟,他是说有热要上来,但是被什么东西闷住跑不动,趺阳脉浮而数,就是胃有热但是散不掉闷在里面。总体来说是上中焦有热闷住,导致水也会闷住而形成水肿。这种开药就要用越婢加术汤,又发汗又清热。然后接下来是另外一路虚症。“沉则脉络虚”,本来运行的气在一些地方憋到了,有些地方气就不够,“伏则小便难”,就是脾胃的脉,热闷到会有小便不通的状态,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就是水因为热而闷在身体里面,而皮肤表面又因为气走不到,所以就虚掉了,这是防己黄芪汤的情况。辩证点在于是否怕风,如果是怕风的话是表虚而有水堆积,用防己黄芪汤,如果不怕风的话,是表实,用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14.9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入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解释上一条讲的热闷住的情况,这一条讲的是冷型的。脉弦紧是寒导致的气分不通,水运行不畅变成腹水。“少阴脉紧而沉”,寒气凝结到已经不会动了,所以水也运化不了会变成腹水。结束语这一篇同样有很多讲病机,比如最后一条。病机的讲法一向是稍显混乱的,但是整篇仔细的读下来,仍然是能够大致的勾勒一个水病的框架。下篇会继续水病,希望能在一遍遍的学习过程中夯实基础。以上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基本上比较客观的记录叔叔的观点,括号中是自己的思考,因为本身的能力水平局限,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另外,因为公众号目前没有留言功能,可以私信我哦~谢谢大家支持🙏🏻 赞 (0) 相关推荐 中医伤寒论“越婢汤”可消除全身水肿,打开全身腺体,可调“风水病” 中医伤寒论“越婢汤”可消除全身水肿,打开全身腺体,可调“风水病” 《伤寒论》113方——十枣汤 第四十九方--十枣汤 太阳百二十六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五) 伤寒论第27条辨: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一天发作两三次,并见心烦口渴,这个为表郁兼内热之症,如果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 这一节继续讲穴位,做一个收尾,同时开始<伤寒论>正文的讲解. 因为<伤寒论>主要是讲开药方的思路,对针灸涉及的其实不是很多,所以简单记录一下大家可以常用的穴位,并且艾灸的时候,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1) 今天开始学习少阴方剂了,个人是比较喜欢学方剂,毕竟这是实战部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11.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 这篇继续讲解少阴篇. ❶ 第一页的笔记主要讲了少阴篇的死症六条,因为病到少阴以后,心肾阳虚的状况会有很多.危险的程度就增加了. 死症总结来说就是阳气耗竭. 具体表现就是下利不止,手足逆冷,烦躁以燥为主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3 一 当归四逆汤补充 从当归四逆汤的命名原因来看,当归四逆汤的主要功能,是抓回血分中的阳气.血分有寒,所以会身体扯痛,手指发凉. 木通的药性 木通是一味特殊的泻心火药,不同于其他的下火药,木通是建立一条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5 今天开始学习厥阴篇条文,我们可以大致感受一下厥阴体质,总的来说是一种矛盾的体质,甚至可以说现在一些免疫系统病就是这种特质,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 而叔叔对这一类体质的人的性格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6 继续学习厥阴篇的条文,主要重点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和天门冬这味药. 条文 条文339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7 今天仍然学习厥阴篇条文,同时文末有福利哦. 中药 柏叶 主要作用是引导血归经,祛风祛湿. 柏子仁 主要作用是把心阳送达命门,所以益血:安心补心,治疗早泄:润药但是同时醒脾:平肝疏肝:治疗肠风下血 升麻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8 条文 条文360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解释 虽然是下焦寒导致的下利,但是出现有热的迹象就是好转的表现. 条文361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解释 脉紧为有寒,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89 呕吐分类 痰饮(轻症) 一般是因为消化机能不好,堆积痰饮,是这种没有实质性病变的胃炎或者神经症一类. 胃反(重症) 已经有实质性病变,比如说幽门梗阻或者癌变之类. 哕,嗝气 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有寒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1 消渴vs糖尿病 现在一般把糖尿病对应到古代的消渴.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是因为营养太好.体质太热,这于我们现在的一些观点是重合的. 但是从<伤寒论>来看的话,就会有另一种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