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产后瘀血——下瘀血汤

产后六 瘀血十六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双泻土木之郁也。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于脐下,肝气郁阻,而为痛也。宜下瘀血汤,桃仁,(庶虫)虫破其瘀血,大黄下其癥块也。

1 产后腹痛,非虚寒即瘀血也。法当枳实芍药散,法当二字,是为一定之理。假令不愈者,上条气滞与本条血瘀的区别。重点,瘀血下如豚肝。亦主经水不利,是因瘀血导致的经水不利。大黄即可泻瘀还可泻瘀生之热。

论;治疗瘀血的正常思路,就是活血化瘀,消磨固涩。本条用下法,治疗瘀血,是善用法也。下法之瘀,皆是新结之瘀。久病久瘀,则或难下,则用消磨固涩,如大黄丸,桂枝茯苓丸。

附一,姜春华医案,痛经

何某,女,26岁,月经常衍期,经来量少,腹痛拒按,色紫黑成块,有血块排出后,痛即缓解。舌边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证属癥瘕积聚,瘀血阻滞。用下瘀血加减;

桃仁6克,大黄6克,鳖虫3克,桂枝9克,芍药24克,甘草6克,香附9克,7剂

按语;姜老经验,下瘀血汤,活血化瘀,专治月经瘀滞不爽。桂枝与大黄同用,治月经衍期。芍药甘草汤加香附治经行腹痛。药后经来正常。

论;瘀血之脉,皆见涩象,瘀血之象,皆见紫黑成块。此不是活血化瘀,而破瘀下瘀。

附二,陈果然医案,崩漏

姚某,女,45岁,患者从1982年开始出现月经过多,经中西医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每次月经要用卫生纸5包以上。1986年9月底月经突然如崩,持续一月。自诉经期小腹部有坠痛感觉,血块多,疲乏无力,大便干结而5至6日一解,诊见舌质淡苔薄,脉沉细而数。患者经血过多,气阴两虚,但刻下经血多,有血块,伴小腹疼痛,血瘀现象显见,虚实兼有,当以治实为主,投下瘀血汤加减;

地鳖虫,桃仁(打),白术,女贞子,全当归,木香各10克,莪术15克,太子参30克,大黄3克,甘草5克,

服上方15剂,月经在来时小腹坠胀已除,精神转佳,月经量较前减少,上方隔日服1剂,服1月,月经量明显减少,但经期仍较长,又续服1月,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又巩固治疗2个月,上述症状未在复发。

论;治实为主,是瘀血结块之义。血脱肠燥,故大便干结,窍涩而便难。沉为失藏,细为亡血,数为火逆,也就是中虚,火逆失藏。木气下陷,故小腹坠痛,木郁土困,故疲乏无力,血瘀故见结块,血瘀木郁,土败故见血崩,疏泄不止,故见月经不止。破血下瘀,即是建中,疏木止泄也。

本条医案,可以与旋覆花汤,行营血寒涩之痹着,还用李老医案用的桂枝龙骨牡蛎汤,建中固脱,互相参考。

附三,张谷才医案,产后胞衣不下

石某,女,37岁,产后两日,胞衣不下,腹中冷痛,形寒怕冷。脉象弦迟,舌淡苔白。一医认为瘀血内阻,用抵当汤破血泻衣,胞衣不下;一医认为气血亏虚,用八珍汤扶正下衣,少腹胀痛更重。殊不知病因乃客寒外侵,血凝瘀阻,单用破瘀或纯用扶正,都不能下其胞衣。因为寒凝瘀阻,非温阳寒不解,非下瘀胞不下,所以用四逆汤温阳祛寒,用下瘀血汤活血下。

大黄,桃仁各10克,鳖虫8克,附子6克,干姜3克,甘草4克,艾叶5克。

1日服两剂,胞衣即下,诸症消失,后用生化汤调治。

论;此方还可以加味旋覆花汤,葱白行经气之滞,旋覆花行经脉之瘀,以助下胞衣恶露。

附四,下瘀血汤医案,(网摘)

扬某,女,30岁,北京解放前夕。因久病卧床不起,家中一贫如洗,邻人怜之,请义诊之。亡其骨瘦如柴,面色灰黑,少腹硬满而痛,大便一周未行,舌紫暗,苔黄褐,脉沉弦,知其为干血停聚少腹,治当急下瘀血,与下瘀血汤加味;

大黄15克,桃仁10克,土鳖虫6克,麝香少许。

结果因其家境贫寒,麝香只找来一点,令其用纱布包裹,汤药煎成,把布包在汤药中一蘸,仍留下次用。服一剂,泻下黑紫粪便及黑水一大盆,继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1个月后面色变白变胖,如换一人。

附五,姜春化医案,瘀血

金某,男,45岁,两年前从楼梯坠下,留下脑震荡后遗眩晕症,时作时止,发作时头晕眼花,泛泛欲呕,伴心悸,健忘,痰多白沫,舌左侧见瘀斑,苔白腻,脉沉迟。用下瘀血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鳖虫9克,大黄6克,桃仁9克,茯苓12克,桂枝,白术9克,甘草6克,川芎6克

服药5剂,眩晕心悸好转,续方5剂后病愈。

论;土鳖虫,大黄,桃仁,化干血之要药。开方用药,仲景方用药,是优先选择之药。

瘀血阻格,肺气不降,则痰多白沫,津液凝瘀,填塞心窍,故见苔白腻,甲木不降,则头晕眼花,泛泛欲吐,有瘀血者,必有见忘之症,此是一定之理,观阳明瘀血条则知。沉为血结,木陷不升,木郁上冲,则见心悸,迟不为虚寒,而为瘀血阻滞。

附六,林上卿医案,尿血

郑某,男,41岁,1981年4月2日诊,尿血两月余,多方求医,经用止血剂及参芪,龙骨牡蛎,茅根焦栀等治疗,尿血见消。嗣后渐感脐下不适,痛处程块状,日益加重。证见;脐下肿块疼痛,拒按,触之不坚,皮色不变,面色黯淡,口干不喜饮,纳少,口唇色紫,指甲不泽,大便时结,小全清,舌色淡紫,苔灰而燥,脉沉涩。辩证为尿血,早用补涩,聚而成瘀,结为干血,病着脐下,此非寻常活血化瘀之剂所能胜任,宜下瘀血汤加味;

鳖虫,桂枝各6克,桃仁10克,大黄15克(后下),水煎,温分二服。

服1剂症平,2剂后大便二头昏脑胀,色黑,溲中带血,脐下块痛减轻,遂以原方减大黄为7克,续服2剂,诸症尽消,继以宁血养血善后。

论;卷八;瘀血十,血之吐衄溲便,必因先瘀而不行。血已郁矣,而不亡于吐衄,则血瘀于上,不亡于溲便,则血瘀于下。瘀而不去,较之外亡者“更重”,不得不下也。本条溲便外亡,前医反用止血之剂,此不是实其实,见血则止血,见血则补气以统之,此是庸论之遗毒,导致治病之理法错误。错误的理论,遗害无穷。

本条病例,和瘀血九,瘀血十,提纲相同,沉为血结,涩为瘀涩不行。此病论治,不是化瘀,而是下瘀。

附七,赵复国医案,胃脘灼热

刘某,男,35岁,1993年8月5日初诊,患者属阳脏体质,形体健壮,胃脘灼热如焚,日轻夜重,渴思冷饮,夜间烦热。视其所用药方,皆清热泻火之类,服药时减轻,停药时则灼热如故。缠绵三月余,深为苦闷,刻见手足见灼热,胃脘部按之灼手,大便干燥,小便黄短,舌苔黄燥,舌边尖紫红,脉数实。证属;瘀热搏结,热耗阴伤,治用泄热祛瘀,养阴生津法,予下瘀血汤加味;

土鳖虫,桃仁,大黄,甘草各10克,水蛭6克,黄芩,石斛各15克,知母20克,

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一日一剂,服药两剂后,得便泄数次紫黑恶臭,胃脘灼热减其半。药中病要,故在守前法,制小剂以服;

土鳖虫,桃仁,大黄,甘草,黄芩各6克,水蛭3克,石斛,知母各10克,两日一剂。

缓缓调治,服药三剂后,大便通畅,胃脘灼热消失。嘱忌服烟酒香燥助火之品,胃脘灼热之证未在发作。

论;本条医案,是阳明瘀血证。《伤寒》阳明四十八条,合热则消欲善肌,脉数不解。胃脘灼热,此是瘀血之热,合阳明胃腑之热,故见灼热如焚(即搏结之义)。清热泻火之类,能泻胃腑之阳热,但不清瘀血之瘀热,药停则灼热如故。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

小便黄短者,此是胃腑之土燥,黄为土色。舌苔黄燥者,黄为土色,胃腑之热燥,肺燥亡津。脉数实者,数为热盛,阳明腑热与瘀血之热合热,实为阳明之大,沉缓有力。渴思饮冷,又不能饮,不欲饮,是瘀血的表现。此属阳明瘀血,则渴而能饮。不用抵当汤,下瘀血汤也能下之。

附八,姜春华医案,慢性肝炎

蔡某,男,47岁,患慢性肝炎已三年,SGPT持续在100U以上,服中,西药,均不下降。现脐下痛,肝区刺痛。舌紫暗苔白厚,脉细弦。治拟活血化瘀。

桃仁、制大黄各9克,鳖虫6克,桂枝、丹皮、赤芍各9克,田基黄30克,九香虫4克,14剂

按语;本案为慢肝,血瘀症状明显,用下瘀血汤及桂枝茯苓丸加减,九香虫为姜老治疗肝痛的有效药物,田基黄清利湿热。药后痛减,通过活血化瘀,SGPT下降至50U以下,续方14剂,以资巩固。

论;瘀生百病,下瘀血汤,也能治百病。

上海老中医,姜春华

附九,姜春华医案,中风后遗症

陈某,男,59岁,脑血栓形成中风后遗症,两足行足艰难。尤奇者每隔十分钟左右,必哈哈大笑数次,不能自主,诊之舌上有瘀紫斑,脉涩,治拟活血化瘀,

桃仁9克,制大黄9克,地鳖虫6克,5剂

按语;本案脑血栓中风,瘀血阻滞症状明显,经用下瘀血汤数剂之后,不仅笑声立即停止,而且两足行路也觉方便,血栓中风症状也完全消除。

论;现代中风病特别多,后遗症也很多,活血化瘀下瘀,可以参考。

(0)

相关推荐

  •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化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桂枝茯苓丸,中成药名.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的功效.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 ...

  • 跟师张胜兵心得体会:下瘀血汤原来可以治疗这么多疑难杂症!

    张胜兵中医 今天 在中医方剂学理血剂中有许多经典名言,大家熟知的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温经汤.生化汤等等,但有一个经典名方"下瘀血汤",虽然平时用得很少,其实却能治疗很多疑难病症 ...

  • 痒: 理,证,治,III: 瘀血

    寻道山人 身体中有瘀血的情况前面一篇文章中已经做过比较总合的介绍.后来我又读了三位医家对瘀血的论述,觉得他们论述的非常不错.他们是刘方柏,邢斌,和黄煌.其中邢医生的对瘀血的综述以及他的若干医案,很有代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方药]大黄二两(6克)桃仁二十枚(9克)鳖虫二十枚(熬,去足)(9克)[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现代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15克,日服1次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金匮悬解》痰饮——小半夏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汤,十枣汤

    痰饮二十五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呕家津伤燥动,本当发渴,渴者,为饮去而欲解也.今呕吐之后,反不作渴,此心下有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 ...

  • 《金匮悬解》痰饮——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

    痰饮十五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停瘀胃口,土湿木郁,胆经莫降,故胸胁偏支胀满,目珠眩晕.以君相同气,甲木失根,君火亦腾,神魂浮荡,无所归宿,是以发眩.目者神魂之开窍 ...

  • 《金匮悬解》妇人杂病——大黄甘遂汤与肾气丸

    杂病十七 水与血结三十二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妇人少腹满,其状如敦,小便微难而不渴,病在生产之后者,以水寒土湿,乙木竭抑,积水与瘀血俱 ...

  • 《金匮悬解》——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历节四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仰,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1 ...

  • 《金匮悬解》卷九奔豚——桂枝加桂汤,奔豚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金匮悬解卷九 内伤杂病 奔豚四章 奔豚之证,水寒土湿,而风木郁发者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不生,土湿则不长,生长不遂,则木郁而风动,动而不已,则土崩堤坏,而木邪奔腾,直冲于胸膈,心腹剧痛,鼻口火发 ...

  • 《金匮悬解》卷八——惊悸吐衄下血瘀血

    内伤杂病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十八章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虽不一,而原则无二.惊悸之家,风木郁动,营血失敛,往往上溢而下泄,不溢不泄,则蓄结而内瘀,内瘀不去,久成痃癖,痃癖渐大,多至殒命而亡身.故瘀 ...

  • 《金匮悬解》内伤——惊悸吐血下血瘀血

    金匮悬解卷八 内伤杂病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十八章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虽不一,而原则无二.惊悸之家,风木郁动,营血失敛,往往上溢而下泄,不溢不泄,则蓄结而内瘀,内瘀不去,久成痃癖,痃癖渐大,多至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