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无儿童图画书、儿童文学吗?

图画书(日本人叫绘本),现在已成童书出版与阅读推广的新宠,不说铺天盖地至少也是触目可见。由于不少绘本品种是从欧美日韩引进的,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等,于是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好像图画书是外来的东西,中国没有这玩艺。此见甚谬,且不说上世纪20年代,我国的本土原创图画书已蔚为大观,令日本人羡慕不已;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图画书产品已经出现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万籁鸣、贺友直、杨永青、戴敦邦、俞理、陈永镇、蔡皋等一大批名家。实际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版图画书的国家,很早就开发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这就是《日记故事》。
01

《日记故事》是元明清时期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儿童教育“品牌书”,有多种内容与不同版本,最早由元代虞韶编著,所憾已经散佚。由于虞韶编著的《日记故事》在当时产生的品牌影响力实在太大,因而后起的编著者与出版商不约而同地共用了这一书名,这种情况与《三字经》的品牌效应下出现一大批“三字经”读本相似。作为品牌书的“日记故事”,本文需要介绍的是其中一种最适合儿童阅读兴趣与接受心理,同时也最具儿童文学艺术特色的儿童图画故事书——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刊印的《新刊明解图像小学日记故事》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印的熊大木版《日记故事》。

明正德十年(1515年)刊印的《新刊明解图像小学日记故事》二册十卷,卷前有浙江“山阴后学管昫廷”作的序言。十卷内容是:卷一生知,卷二爱亲,卷三敬长,卷四亲友,卷五宽宏,卷六亲睦,卷七涵容,卷八方便,卷九忠君,卷十德政。这部《日记故事》的版式是上图下文,全书近300个故事。其中,“卷一生知”的儿童化特色最为明显,故事主要篇目顺序为:《人号曾子》,《座称颜回》,《请面试文》,《答客戏谈》,《应日远近》,《字父不拜》,《言明未正》,《展书指字》,《观棋答意》,《持戈取印》,《执笔还对》,《赋朝阙诗》,《吟华山咏》,《感范滂母》,《灌水取球》,《击甏救儿》,《赋牧童诗》,《通孝经义》,《燃薪夜读》,《闭户读书》,《游市记经》,《凿壁引光》,《囊萤留照》,《护鸡向诵》,《乘牛勤读》,《映雪夜攻》,《与圣贤对》,《圆木警枕》,《书不再读》,《食不视顾》,《不展家书》等。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印的熊大木版《日记故事》,题“建安草窗虞韶以成纂集,书林鳌峰后学熊大木校注”。据考,清代倪灿、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经部小学类著录有《虞韶小学日记故事十卷》,可知此书初编于元代,明嘉靖中,熊大木加以整编、注释的这部《日记故事》,就是他在元代《虞韶小学日记故事十卷》的基础上加以编校注释,并增加了部分当代的“本朝”故事而成,最后由他自己刊行出版。明周弘祖《古今书刻》卷上福建书坊刻书门著录的《日记故事》,也是熊大木的这个本子。

熊大木(?—?),明代出版家、小说家,号钟谷子,又号鳌峰后人,福建建阳人。建阳熊氏是刻书世家,熊大木的先祖熊宗立是建阳书坊种德堂主人,又是医学家,以刻医书闻名,先后刊行医书30余种。熊大木本人是建阳书坊忠正堂主人,博学多才,精于史学,又善小说创作,与建阳另一通俗小说家兼刻书家余象斗均以撰写演义小说闻名。熊大木所著《宋传》,其中有50回为《杨家将传》,叙杨业一家抗辽事迹,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是后来广泛流传的《杨家将通俗演义》的祖本之一。(参见李瑞良编著《中国出版年史》上册第477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由这样一位出身于刻书世家而又深谙文学创作的出版家兼小说家,来为儿童重新编写《日记故事》,因而此书的选文、编排、可读性与发行量,自然是可以期待的。

熊大木于嘉靖二十一年秋七月,为新编《日记故事》写有如下一篇序言:“《日记故事》一书,乃童稚之学,诚质往行,实前言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事悉举而备,使资幼学者,讲习有所阶梯也。升堂入室,易以及难,要之至理,亦不外于是矣,岂可以其小学而忽之耶?余因馆蒙,以此进讲者,错落愈盛,至于句读不可以分。故暇日立意检点,疑者解之,紊者去之,日积月累,孟秋是书告成焉。邻居刘者恳求与之锓梓,余不敢以私为己有,欣然付之刊行。后学君子知有妄处,冀改而证之,非余之幸,实天下之幸也。”明末著名教育家唐彪对《日记故事》曾作过这样的评说:“《日记故事》,俱载前人嘉言懿行,以其雅俗共赏,易于通晓,讲解透彻,不独渐知文义,且足启其效法之心。”

由于熊大木版《日记故事》是对前贤《日记故事》的整理重编,“疑者解之,紊者去之”,因而与管昫廷版《日记故事》在分类与选材上有所不同,熊大木版《日记故事》分为9卷47类,共263篇故事。以下是对熊版《日记故事》47类263篇故事的统计(数字为每类的故事篇数):

一生知类20;二学知类19;三爱亲类18;四思奉类19;五敬长类23;六亲友类8;七会文类2;八尊贤类2;九别愚类1;十炎凉类2;十一诚信类3;十二感旧类6;十三宽弘类3;十四长厚类4;十五廉介类3;十六不欺类2;十七贞洁类3;十八隐逸类3;十九恭谨类2;二十俭朴类2;二十一勤俭类1;二十二改过类2;二十三操守类3;二十四自持类4;二十五恬退类1;二十六高尚类1;二十七自适类2;二十八亲睦类5;二十九家法类4;三十家齐类11;三十一家训类7;三十二家教类4;三十三涵容类8;三十四谦抑类4;三十五报德类4;三十六择怨类2;三十七敦仁类4;三十八应物类3;三十九方便类4;四十阴德类10;四十一赈施类4;四十二济物类4;四十三忠君类11;四十四忠烈类4;四十五功成类5;四十六鲠直类2;四十七庄严类4。

02

无论是浙江山阴管昫廷作序的正德版《日记故事》,还是福建熊大木作序并刊行的嘉靖版《日记故事》,均清楚地说明了《日记故事》在明代蒙馆教育中极受欢迎的事实,是当时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与课外读物。这两种版本相距虽27年,但有不少相同之处,凸现出明代《日记故事》之所以广受欢迎的一些共同特点,尤其是熊大木的嘉靖版:

第一,注重儿童阅读兴趣与接受能力,将以成人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儿童为中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考察《日记故事》以前的蒙学读物,里面的人物形象、叙述本事几乎全是成年人,极少有儿童,即使是据说出自于九岁便以诗作扬名的浙江鄞县汪洙所写的34首《神童诗》,里面虽有“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励志向学的名句,但全书的整体基调表现的仍是成年人的功名利禄、风花雪月,看不到儿童的影子。《日记故事》则不同,无论是正德版还是嘉靖版,都把儿童放到了突出地位,让儿童首先出场,打开书本看到的就是儿童形象与儿童故事。这两书的开卷均是“生知”,所谓生知即是生而知之,“不待学而知”的智慧儿童故事。嘉靖版在“生知类”之后又增设了“学知类”,即学而知之,“有其理待学而知”。这两类故事的篇幅均超过以后各卷,足见儿童在编著者心里的分量。

尤其难得的是,编著者所选编或自撰的每个故事均形象生动,充满动感,大多是描写儿童智慧、儿童情趣、儿童生活,如有世人熟知的灌水浮球、司马光破缸、曹冲称象等,同时也有砥砺意志、发愤读书、惜时上进的故事,如凿壁引光、映雪夜读、管宁割席等。即使是后面各卷的成人故事,也尽量选择能使儿童产生兴趣的内容,如嘉靖版中的“敬长类”有孔融让梨、立雪程门;“阴德类”有范仲淹赞赏儿子的“麦舟助葬”;“庄严类”有苏东坡修建杭州西湖堤埂的“名苏公堤”等。

第二,开启了蒙学读物讲故事的形式。

故事是儿童的最爱,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性格,儿童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考察《日记故事》以前的蒙学读物的编著方式,虽然不少也有人物、有事件,但极大多数都是以三字、四字、七字的形式出现,里面的“故事”要靠蒙馆教师自己去发挥、想象。如南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布射僚丸,稽琴阮啸”。又如唐李翰的《蒙求》:“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日记故事》一改传统,突出故事的叙事,文字虽然简短,最长也不过一二百字,但却娓娓道来,有头有尾,有情节有交待,有性格有对话,难能可贵的是编著者十分注重故事的儿童视角、儿童化的语言与幽默趣味,一扫传统读物艰涩难懂、枯燥呆滞之风。

如《与客戏笑》:“魏杨修,九岁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设果,果有杨梅,孔君平曰:'此是尔家果?’修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也。’”杨修九岁时,有一天独自在家,有位姓孔的叔叔来看望他的父亲,杨修告诉叔叔家父不在,请他稍等,还端出杨梅招待他。这位叔叔望着乖巧的杨修,开起玩笑来:“哇,这杨梅是你们家独有的水果吗?”谁知杨修看了一眼叔叔,正经地回答道:“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孔叔叔家里的专有家禽呢。”孔叔叔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像这样风趣幽默、急智好玩的故事,儿童自然是十分喜欢的,严肃的蒙馆讲堂自然会充满笑声。

第三,图文并茂,版画精工,成为中国儿童图画故事书的传世范本。

中国古代的儿童图画故事书是一种版画艺术。古代版画是由画家起稿、刻工镌刻的。早在唐代晚期即公元九世纪中叶,中国版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纯熟的水准,敦煌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年)所刻佛经《金刚经》卷头扉画正是这时期的版画代表作。进入宋、元,由于书籍的大量刊行,版画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图经、图史和各种农、医、工、艺等实用技术类书籍中,福建建安与浙江杭州是当时的刻书中心和版画重镇。

明代版画出现南北两京(南京、北京)中心,明中叶万历年间达到版画创作的高峰,浙派、闽派势头依然强劲,以新安为重镇的徽派版画异军突起。“而从版画发生、发展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间,元、明之际的福建书坊刻本的插图书,曾起了很为重要的纽带作用。它一方面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形式,即上图下文的狭长式的插图;另方面,所造的形象虽然都是小型的,粗线条的,但由于构图和镌刻,都很活泼生动,具'咫尺寻丈’之概,这就为后继的版画趋向繁密工致开了先河。再从我国古代版画的流派而言,它也是独树一帜,与后来形成的金陵派、安徽派构成鼎足之势。建派版画多刻在小说书和课蒙书中,前者可以五种全相平话为代表,后者当推嘉靖本《日记故事》为圭臬。”(《中国古代版画丛刑(二)》第7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据上所述,从中国版画史的历史考察,足见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印的熊大木版《日记故事》的艺术地位与份量,而从中国儿童图画故事书的历史考察,嘉靖版《日记故事》则担负起了绘画教科书的重任,并以其“上图下文,咫尺寻丈”的艺术创新与生动活泼的画风,成为中国第一种儿童图画故事书的经典。

03

需要提出的是,明代的《日记故事》文图配置,不但有上图下文,还有左图右文的形式。如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鼎镌校增评注五伦日记故事》四册,就采用左图右文。此书的序文为“龙飞万历癸已孟冬哉生明约庵吴宗札序”。以上两种明代嘉靖版和万历版《日记故事》均幸存于世,系由郑振铎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笔者曾在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典籍博物馆善本室,有幸见到过两书的真迹。

中国在明代不但有图文并茂的儿童图画故事书,而且还有图画精美、色彩艳丽的彩色儿童图画故事书,这就是《明解增和千家诗注》。此书共二卷,对传播广泛的儿童读物《千家诗》,以彩色插图的形式作了全新包装,每页上方均配置了与本页诗题相对应的彩图,每首诗均由谢枋得作了注释。此书刊印于1573年至1613年之间的明代万历元年至万历四十一年。

明代的图书出版业已相当发达,其时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建阳、湖州、常熟、徽州、成都等地,均是很有影响的图书出版与销售中心。如福建建阳县的崇化里,每月初一、初六日,都要进行图书交易集市。据明代冯继科《嘉靖建阳县志》卷三载:“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肖东发等主编《中国出版史》第34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完全可以想见,在这热闹的图书批发交易市场上,出自福建人熊大木之手的《日记故事》,自然是销往各地的畅销书。

中国儿童文学的传统遗产已经证明:中国明代不但有传播广泛的儿童图画故事书《日记故事》,而且还有彩色插图版的儿童读物《千家诗》,它们均比据说是世界上最早有插图的儿童读物——捷克杨·夸美纽斯(1592—1670)编写的儿童插图读物《世界图解》还要早。

04

明版《日记故事》虽有重要地位与影响,而国内学界却少有关注,更有妄言中国古代无儿童图画书与儿童文学之说者,本文特辑存数则明代嘉靖版和和正德版的《日记故事》原文,以见其内容、文采与特色:

取球击甕
宋文彦博幼时与群儿击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一儿坠水甕中,儿惊走不能救,公取石破其甕,儿得出。
老妪磨杵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一老妪磨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妇曰:“功到自成耳。”白感其言,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食果取小
后汉孔融四岁,有恭让之性,与诸兄共食梨枣,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字父不拜
魏常林,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拜,临子字父,何拜之有。”
对日食状
后汉黄琬,少辩慧。七岁时,祖父琼为魏郡太守,日食,琼以状闻。太后问:“所食多少?”琼未知所况。琬在旁曰:“何不言食日之余,如月之初。”琼惊异其对,即以其言应诏。
吟华山咏
宋寇准,字仲平。八岁,学识渊博,《吟华山》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其师谓父曰:“贤郎怎不作宰相?”《咏秋风亭》云:“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后果为相,(仁宗)封莱公。
展书指字
白居易字乐天,生七月能展书,指之无字,虽百试不差。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所吟诗文,人争传焉。
坐春风中
宋朱光庭,见明道先生。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
负米供亲
仲由事二亲时,尝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数百乘,积粟万锺,累裀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乎。”子曰:“由也,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暮夜畏知
后汉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故谓无知?”密怀而出。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饮泉不贪
晋吴隐之,字处默,有清操,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有无厌之欲。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侍曰:“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伯夷)、齐(叔齐)饮,终当不易心。”在州治民,清操愈厉。
持节牧羊
汉苏武,武帝时遣武为中郎将,持节使匈奴。单于欲降之,武不听,乃幽武至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吃雪与旃毛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使牧羝(公羊),乳(有奶)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采山实而食之。杖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昭帝即位,武得还,留匈奴有十九年,始去强壮,及还,须发尽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