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对于南北疆气候的影响有多大?

来源:襄平词客@bigfun社区
注:本文所指的“南疆”泛指天山以南,因此包括位于天山以南的吐鲁番(高昌),哈密(伊州)等地,但是不包括巴里坤等虽然属于哈密市,但是位于天山以北的地区。
俗话说的好:
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
从赛里木湖的粼粼波光,到禾木小村的袅袅炊烟。从伊犁河畔的万顷绿野,到博格达峰下的宁静天池。
北疆,怎么看都是一幅壮丽而又不失秀美的塞外风景画卷。
北疆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从喀什噶尔的街巷转角,到库车古镇的市井街坊。从帕米尔之上的垒石古城,到罗布深处的楼兰疑云。
南疆,自古便是四大古老文明交汇之处的生命摇篮。
南疆的风土人情令人迷醉其中。
而将这片可爱的西域土地一分为二的,正是滋养了两千多万各族群众的天山山脉。无论何时何地,广大的新疆游子都会自豪的称呼自己为“天山儿女”。
在人口的聚集方面,天山山脉更是塑造了诸如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庞大的内陆都市,为干旱少雨的中亚大漠带来了文明的奇迹。
天山,这座横跨中亚,巍峨险峻,平均高度超过四千米的高大山脉,分割了游牧文明与绿洲农耕文明,也塑造了南北两疆截然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绚丽多彩的风光背后,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天山作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作用。
作为世界闻名的巨大山脉,天山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价值,也是众多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载体。
不过,咱们的天山在这方面似乎并不为人所知。真正让广大学子们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天然地理分界线还是那著名的”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作为南方与北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汇聚之处,在我国的农业区划,植被区划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对于海拔高度更高,长度更长的天山山脉,其对于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是否更大呢?
答案是肯定的。
闲话少说,咱们直接上数据。
该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以下表格由新疆主要的气象站点1965-2017年的月均温数据处理而成。
北疆主要气象站点1965—2017年最冷月(一月)月均气温排名
南疆主要气象站点1965—2017年最冷月(一月)月均气温排名
隔着天山,南疆与北疆的最冷月月均温,相差达到了惊人的6.4℃,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与北京与上海的冬季平均气温差。如此巨大的差异用一句话来形容,只能是“隔山如隔天”了。
在平均零下十四度的低温面前,北疆严寒的冬天确实令人难以忍受。很多读者也许不清楚零下十四度的月均温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值与我国东北地区的长春(-15.1℃)一月月均气温十分接近。
而在阿尔泰山脚下的富蕴及青河,其最冷月气温甚至要明显低于冰城哈尔滨(-18.3℃)。即使是位于北疆最南端,气候明显较为温暖的乌鲁木齐,其年均气温也低于沈阳(-11.0℃)。也就是说,论“冷”这一点,只有北疆可以与包括蒙东在内的东北地区一决雌雄。
天山北坡及阿尔泰山山区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著名的丰雪区。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南疆还是北疆,其冬季乃至全年的平均气温都是明显高于同纬度的东北地区的,阿尔泰山的阻挡作用或多或少还是减弱了冷空气长驱直入的能力。
而更加高大的天山更是直接抵御了寒潮的入侵,使得南疆成为了我国纬度最高的暖温带地区之一。
相对温暖的气候使得古老的城市得以发展。
然而,与南疆相比,即使是全北疆气候最为温润的伊宁,其最冷月气温依然达不到南疆的平均水平。
天山山脉凭借着一己之躯,把严寒肃杀的冷空气隔绝在了北疆,留给南疆温暖而又短暂的冬天。相比于冷空气可以长驱而下的东北地区,南疆无疑显得要幸运了许多。
当三月的乌鲁木齐还在漫天飞雪之时,只有一山之隔的吐鲁番却杏花盛开,四处春意盎然。
当三月的沈阳人还在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时,西边同纬度的库尔勒人已经只穿着毛衣和薄外套在孔雀河畔踏春了。
天山对于气候的影响,真的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吐鲁番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及环境原因,成为了我国纬度最高的暖温带地区。
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的年积温及年无霜期等方面,南北疆也具有巨大的差距。
由于南疆植被稀少,沙漠戈壁众多,比热容相对较小,因此春季升温极快。冬季虽然较为寒冷,但持续的时间并不久。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地,年无霜期可达近220天。
相当于我国华北地区甚至是黄淮一带的标准,而吐鲁番盆地的年无霜期日数甚至超过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可以达到惊人的270天。
而天山以北的北疆,冬季则显得漫长严寒的多,年无霜期也骤降至180天以下。对于乌鲁木齐而言,五月飞雪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在相对更北的阿勒泰等地,年无霜期甚至不足150天。
南疆的冬季虽然相比华北平原更加寒冷,但是其春天反而要到来的更早。吐鲁番盆地的杏花在三月中下旬即可盛开,相比于北京要早上半个月左右。
而在具有巨大物候学意义的年大于10℃积温方面,南北疆同样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北疆地区的年大于10℃积温均在3500℃以下,乌鲁木齐在3000℃左右,属于适合一年一熟的中温带地区。
而南疆地区的年大于10℃积温普遍高于4000℃,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华北平原的标准,适合两年三熟的暖温带地区。
而炎热的吐鲁番盆地年大于10℃积温甚至可以达到5300℃以上,已经超过了亚热带地区的积温标准!
那么,天山山脉是如何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候分界线的呢?
让我们以天山南侧的吐鲁番市与天山北侧的奇台县为例:
吐鲁番与奇台仅仅相隔了一座天山,二者只相差一个纬度,然而气候却大相径庭。
先来看看两座城市的气温数据吧:
光看数据,想必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二者的差距有多大。我不如这样形容:
奇台与吐鲁番的年均气温差,接近于北京与广州的年均气温差。
而这两座城市,仅仅只隔着一座天山山脉。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学到一个专有名词——焚风效应,这是天山山脉对于南北侧气候影响的最极端体现。
当来自于北方的冷湿气流,遇到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大天山时,被迫抬升,在遇到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时,会产生凝结作用,而在天山北坡的奇台山区形成大量的迎风坡降水。
这些丰沛的降水也铸就了那驰名中外的壮美景观——奇台江布拉克。寒冷潮湿的气候使得雪岭云杉与落叶松满山遍野的生长,肥沃的草场广布,最终在干旱的亚洲大陆内部创造了如此绿意盎然的生命奇迹。
优美广阔的江布拉克牧场
然而,当气流终于鼓足力气翻过了巍峨的天山,却早已被耗尽了宝贵的水分。干燥的气流在寸草不生的荒芜山坡上俯冲而下,随着海拔的降低而越发变的酷热难耐。
相比于海拔高度七百多米的奇台,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吐鲁番又加剧了气流的升温作用,最终形成了席卷整个吐鲁番盆地的滚滚热浪。吐鲁番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最炎热最干旱的地方。
寸草不生的吐鲁番火焰山脚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的天山不仅分割了气候与自然景观,同样分割了不同的人文特征,甚至是不同的历史走向。
实际上,对于以地形复杂多样而闻名的新疆来说,天山山脉的平均高度并不是最高的,仅仅有4000-5000米。在以平均高度为衡量依据的山脉划分标准上,甚至达不到“极高山”的规格,只能算是“高山”。即便如此,高度经常被“严重高估”的天山山脉,还是硬生生的依靠着自己壮阔的脊梁骨,将西域的大好河山划分为风格迥异的南北两半。
如果说,阿尔泰山划分出了北侧潮湿寒冷的亚寒带森林,以及南侧干燥凉爽的中温带北疆荒漠草原。那么昆仑山与阿尔金山则划分出了北侧干旱温暖的暖温带南疆盆地,以及南侧四季皆冬的羌塘高原。
什么叫三山夹两盆啊?
极北的西伯利亚森林虽然湿润而又植被茂密,但是严寒的天气还是使得人类望而却步。南方的羌塘高原作为生命的禁区,更是不允许人类有片刻的驻足。
唯有天山,横贯其中,将热量条件最好的盆地平原地区一分为二,用源源不断的冰川融水与中山带降水滋润了干渴的大地,为远古的文明之光提供了庇护的温床。
气候相对湿润寒冷的北疆,草原四布,雪峰纵横。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冬季尤为严寒,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无法发展大型农业的天山以北成为了游牧民族驰骋的天堂。因此,北疆多极富游牧文明色彩的蒙古语(或者其他古老游牧民族语言)地名:
阿勒泰(金山)
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存疑)
博尔塔拉(银色的草原)
奎屯(即“辉腾”,蒙古语意为寒冷)
吉木萨尔(沙砾滩河,存疑)
然而,过于严苛的气候也使得广袤的北疆在历史上始终未能发展成为新疆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纵然有伊宁,巴里坤,吉木萨尔这些历史名城的存在,可新疆“南农北牧”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变。
直到乌鲁木齐这座后起之秀的城市猛然间在博格达峰下崛起,伴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天山北麓的一片片处女地,属于北疆的时代才悄然到来。
北疆的茫茫草场孕育了古老的游牧文明。
而气候明显较为温暖干燥的南疆,在塔里木河和雪山冰川融水的共同滋养下,自古便成为了农耕文明与商贸手工业的沃土。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南疆便已发展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旱地农业。因此,位于天山以南的南疆,在相对发达的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丝绸之路上的古国名城,它们的名字即使到了今天也同样可以名震四座,闻之皆惊:
龟兹国(今库车--阿克苏一带)
焉耆国(今焉耆--库尔勒一带)
疏勒国(今疏勒--喀什一带)
于阗国(今于田--和田一带)
以及后来的高昌国(今吐鲁番一带)
南疆地区在古代较为繁盛的原因,与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传统意义上干旱区文明的发迹是相同的。
泛滥的塔里木河就像尼罗河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那样,喂饱了干渴的土地,也滋养了远古的先民。对于单一的农业社会而言,拥有炎热夏季以及充足供水,冬季又无严寒的南疆实在是太过优越,太适合生存了。因此,一直到了解放之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大的西域大地依然呈现出南疆人口较多,北疆人口较少的不均衡局面。
南疆则产生了灿烂的绿洲农耕文明。
正是由于气候的截然不同,才使得南北两疆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与民族分布。北疆的游牧民族与南疆的绿洲农耕民族在同一座高大的山脉两侧安然生息。
那么,又是怎样的原因,促成了北疆在近现代的崛起,又造成了南疆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的衰落呢?
水与科技,改变了南北疆的命运,也塑造了二者完全不同的发展局面。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来自高海拔冰川的融水汇聚成了蜿蜒流淌的塔里木河,也塑造了辉煌灿烂的南疆古代文明。无论是充沛的水资源还是温暖的气候,都使得南疆的塔里木河沿岸绿洲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天堂。
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原本为大漠宝地的南疆绿洲,终于遇上了发展的难题。
仅仅依靠冰川融水聚成的塔里木河,根本不足以发展大型的连片现代农业,更加难以进行大型工业基地的建设。而南疆的年均降水量仅为几十毫米,几近于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属于苦寒之地,只能支撑游牧业的北疆,其优势便明显的呈现出来:北疆的年均降水量相对充沛,可以达到150-300毫米之间。而中山带降水所形成的河流和丰沛的地下水资源,更是成为了北疆得以发展大型工业的基础。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供暖设备的普及,冬日的严寒所带来的困扰逐渐被消除。
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等著名的城市开始在北疆广阔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跋山涉水来到了遥远的天山脚下,在原本荒芜的北疆草原戈壁上,塑造了商品农业的奇迹。
而南疆,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延伸下重新焕发生机。无论是作为经济特区之一的喀什,还是象征着开拓精神的库尔勒,都承载着这片古老土地蕴藏的巨大潜力与美好未来。
北疆美丽的景观吸引着四方来客
南疆丰富多彩的人文气息则是永远的名片
从第一颗播撒在塔里木河畔的种子,到博格达峰下繁忙运转的大都市,西域大地在天山的怀抱中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
就这样,南疆与北疆,犹如我国西北边陲最为坚实的两翼,伴着丝绸之路的点点驼铃声,把遥远东方的美丽故事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走在新疆博物馆的展柜旁,望着众多保存完好,光亮如新的上千年文物,才得以让我们最直观的认识到这些巍峨的群山对于西域大地是有多么的仁慈与厚爱!
正是这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巨大山脉,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促成了古代西域文明的辉煌,也促成了今日新疆繁荣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新疆博物馆是乌鲁木齐旅游的必去之地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千万年的历史匆匆而过,唯有天山依然傲立于云端之上。不久的将来,我们终究会实现在两千多年以前,西域的先人们面对苍天时,许下的那个伟大而又淳朴的愿想: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支持一下小编,请下方点赞、点和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