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量到阅读力
作者:周慧虹
岁末年初,见朋友圈里有人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盘点、列计划。一个人能够把读书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不过,就笔者观察,不少人往往只是围绕阅读量进行盘点、规划,未免使人感觉有些美中不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可否认,阅读需要有“量”上的积累,很难想象,一年也不读一本书的人,期望其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胸襟视野。只有努力地多读书,才能使书中的养分逐渐内化为我们的精神骨血。
阅读不能没有“量”,但阅读又不能仅仅停留于“量”。如果阅读量的考量不只是局限于纸质书籍,应该说,现代人的阅读量并不低。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看手机、电脑。这当然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浏览式阅读、碎片化阅读。这样的阅读量,固然能帮我们打发无聊的时光,带来片刻的欢娱,但就其根本来讲,难以助力我们精神的充实与成长。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既要追求阅读量,还得探求阅读力。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力的作用甚于阅读量。“我希望,每个阅读者不仅仅惊诧于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也能体会到拥有阅读能力的无比美妙。”纳博科夫此言,值得读书人回味与践行。
笔者以为,阅读的意义,在于通过勤读善思,使得我们的精神能力有所增进。什么是精神能力?最起码,应当包括分析能力、辨别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通常而言,阅读量的积累有助于一个人精神能力的增进,然而,话说回来,两者之间又不必然存在因果关系。自古而今,书读得不少,然却食而不化,把自己读成了“四脚书橱”的大有人在。这说到底,还是其阅读力有问题。只有当阅读力提升了,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才能为一个人精神能力的持续增进锦上添花。
至于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尤需现代人警惕的,或许在于浏览。浏览的确能够带来阅读量的增加,却不一定引发阅读力的同步增长。很多情况下,它容易使人满足于“读”的表象,进而忽略了其内在实质。作家王蒙早就指出,阅读包括浏览,但浏览不等于阅读。浏览的发达,往往会造成信息获取的平面化、八卦化、消费化……“什么都耳濡目染一二,什么都真假莫辨、是非不分。没有分析、没有判断、没有发展,没有举一反三、没有见贤思齐,没有综合、没有创造、没有深化。也就是平庸化、思想懒惰、人云亦云,看似明白,其实糊涂。”
那么如何提升阅读力?提升阅读力势必涉及读书方法。古今中外,种种读书方法不胜枚举,细究不难发现,它们不乏道理,又或大相径庭。但是,有些基本遵循或可为阅读力改善给予助益。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遵循,在于“高端的追求”。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决不能满足于浏览网文、段子,不能满足于读一些浅层次、凑热闹的书,而是要尽力保持一种高端的文化追求,努力让自己亲近经典,努力发掘个人头脑的选择、消化、辨识、质疑、延伸、创造等功能。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更多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多地收获阅读带来的成效。
除此之外,提升阅读力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将他人成功的读书经验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于身体力行中催生聚变,成就自我。
当人人都在追崇阅读之时,英国作家霍伯斯则出言不逊,“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值此旧的时光远去,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们每一个面对阅读跃跃欲试者,都该从中读出一些警醒意味,进而告诫自己,讲求阅读量的同时,切莫忽视了阅读力的精进。(周慧虹)
来源: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