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食管憩室
作者:李文东 胡茹文
萱草花 张小斐 - 你好,李焕英 电影原声大碟
甲状腺左叶上极背侧可见低回声结节,内可见线状强回声,与食管关系密切。
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饮水后结节变化
吞咽后,可见液体进入其腔内。
左叶横切
左叶纵切
吞咽动作后,可见内部线状强回声飘动
吞咽动作后,结节随吞咽而活动,与甲状腺运动不同步并可见液体进入
定义
·咽食管憩室指咽食管连接部的食管壁一层或全层从食管腔内局限性突出于食管壁外,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状突起,是食管憩室中最常见的类型。
解剖基础
·咽与食管交界部的后部有咽下缩肌斜行,其下方有环咽肌横行,在此二肌间有一小的三角形区域,称为Killian三角,其间缺乏肌纤维,是解剖学上一个薄弱间隙。在此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管内压力增加从而使局部黏膜或黏膜下层经该薄弱区膨出而形成憩室。这一薄弱区在后中线的两侧,左侧更为明显,因此多数咽食管憩室发生在左侧。
·咽食管憩室依据咽部黏膜的凸出方向可分为两种:向侧面凸出的称为Killian-Jamieson憩室,多发生在咽食管交界处与环状软骨相邻的颈部食管前外侧壁且横向延伸;向后面凸出的称为Zenker憩室,发生在环咽肌后壁(食管上部与咽交界薄弱处)。Killian-Jamieson憩室较Zenker憩室更为罕见,常被误认为甲状腺肿块而被超声意外发现。
临床表现
·咽食管憩室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体检或检查甲状腺时被偶然发现。少数患者早期可出现短暂的吞咽困难,咽部不适、嗳气,后可逐渐并发炎症、穿孔,严重时可因呛咳发生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甚至可发生恶变,危及生命,以50~80岁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超声诊断要点
·(1)位置:多位于甲状腺左叶背侧,与其解剖薄弱区有关;
·(2)大小、形态及边界:咽食管憩室大小不一,形态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呈环形管壁状结构,可见病灶壁与邻近食管壁相连;
·(3)内部回声:憩室内部回声与内部含气量有关,有少量气体是表现为点状强回声,有较多气体是则可表现为团块状或弧状强回声且动态观察可见飘动;
·(4)吞咽动作: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其内部可见光点飘动,结节随吞咽而活动,与甲状腺运动不同步;
·(5)饮水试验:嘱患者饮水后可见液体自食管与病灶间通道进入病灶内,体积可有增大,病灶内气体强回声可见移动;
·(6)血供: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
·(7)探头加压:病灶外形可压缩及内部强回声可见移位征象。
·(8)弹性成像:结节质地偏软。
鉴别诊断
·(1)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源于甲状腺内,吞咽时动态观察结节与食管存在相对运动,内部回声相对较咽食管憩室结节均质,内钙化强回声清晰,后方可伴声影。
·(2)甲状腺脓肿:囊壁厚薄不均,无层次,可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脓肿周围血流信号增多。吞咽动作或饮水试验后,脓肿大小无变化。
·(3)甲状旁腺肿瘤:甲状旁腺肿瘤的后方无明显声影,嘱患者反复吞咽及饮水后观察肿块内部回声变化加以鉴别。甲状旁腺腺瘤以女性多见,一般以实性偏低回声为主,呈高血供状态,且供血血管特征性地从腺瘤的长轴一极供应腺瘤,进入腺瘤后,沿着瘤体边缘呈树枝状分布。
治疗
·目前对咽食管憩室的治疗,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憩室较小,症状轻者可以保守治疗;包括饭后饮清水冲洗食管、局部按摩等方法,促使憩室排空。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咽部憩室一旦形成,会逐渐增大,引起食物存留;导致返流、恶心等症状,并逐渐加重,故发现憩室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