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沦为网友:你多久没有社交了?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29篇文章,高效能人士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前两天我的闺蜜,突然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她说这个星期一定要请我吃顿饭,不然我们快要沦为网友了。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她在忙项目,我们线上交流的时间都很少。
也是上个周,北京的一个朋友给我分享了一段微信读书的内容,他跟我说我们从朋友圈网友变成了书友,进步了。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都在武汉,打过电话,关注过QQ,但从未见过面。转眼六七年过去了,直到今年我说我们彻彻底底沦为网友了,于是十一我们一起在宜昌车站吃了顿饭,聊了聊人生,大家都喜欢阅读就时常互动。
这是每一个职场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无论你是就职于异地他乡,还是在本地,当你工作了之后你都会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你的交际圈越来越窄了。
1 你有多久没社交了?
我在任何一场分享,都会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每个月的社交频率是怎样的?
有的人好一点,一个月一两次。相当一部分人情况比较糟糕,几乎没有社交。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未婚的工作族经过5天工作甚至996之后,周末可以睡到下午,在家葛优瘫,刷刷手机,处理一下工作日未办的事项,基本上一个周末就结束了。
已婚的工作族周末两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有了孩子以后也只有周末可以有整天的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周末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家中度过。
我们如何定义社交?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就像社会系统的一个单点,当点和点发生链接的时候,这个时候社交就产生了。

想知道你的社交圈大小和社交频率,很简单,以你为中心向外记录发散出去的关系网络,发生的次数标记在箭头下侧,记录一个星期,你就可以得到一份清晰的社交网络图。

当你发现社交仅仅发生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看看自己的社交网络图,你的圈层将固化掉,再也没有向外流动的管道。如果情况更糟糕一点,在这个固化的社交网络里面,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线已经灰度化了,此时的情况将会更糟糕。
2 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交?
环境固化和缺乏流动性带来的后果,才是我们需要保持社交的根源。
我们来想象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假如你现在崩溃了,翻开你的微信、QQ或者通讯录名单,在那成百上千个名字里,有多少个名单是可以即时回复你的,有多少可以深度陪伴你,有多少个名单可以直接现在就过来陪着你的。
这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一个困境:当你的圈子不再流动的时候,你已经关闭了很多外界的信息和能量通道,而你自身的承载能力有限,这个时候对于各种复杂事件的敏感程度更高,你会陷入纠结、脆弱、焦虑甚至崩溃的恶性循环,而这些恶性循环会加深你的惯性思维。
你的精力就被这样的恶性循环和形成的惯性思维消耗掉了,尤其是内耗型精力人格的人,什么都没干精力血槽就空了。
但当你走出去,听听各种各样的人生态度和观点,说出你的困惑,你就会好很多。因为新环境带来的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增加你的精力,并消除一些消极因子。

社交,决定了一个人面对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很早以前,戴尔卡耐基就出了一句名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专业的技术,另外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

3 先做社交需求定位
很多人会说,有效社交才是关键,不必纠结于社交的频率和社交圈的大小。

但如何定义“有效”,这取决于你的社交需求。

做好社交需求定位,是社交精力管理的第一步。
“信息型”社交需求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见识更多的信息和观点。那么他可以去不同的社交场所去开阔自己的眼界,打开自己的思路。拥有这样需求的人往往更要求社交广度。
“专业型”社交需求是为了专业领域的人做深度链接,让自己在这个领域更有竞争力。那他可以制定社交计划在专业圈子里进行社交,和专业工作相结合。拥有这样需求的人往往更需要社交深度。
“拥抱型”社交需求是为了打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世界。这个时候建议选择温馨平等的社交环境。
你有多久没有社交了?走出自己的小环境,从外界获取能量,很多困住你精力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所以,
如果你正在迷茫
如果你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应付这个世界
如果你想去干翻这个世界但是一步也迈不出去
如果你十分努力却收效甚微
如果你经常焦虑失眠
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