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思念|纪念笛子宗师赵松庭逝世二十周年——詹永明演专辑
赵松庭,1924年9月30日-2001年3月9日。教育家、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东阳人,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肄业。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鹧鸪西行去 · 幽兰春常在
《春逝》乐曲以诗乐相通,采用散文诗体的叙事手法和自由体曲式,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深切思念之情,追忆和缅怀与恩师共同度过的岁月,表现了“鹧鸪西行去,幽兰春常在”的诗意。虽然恩师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的道德风范,犹如兰花一样春常在我的心间,激励和鞭策着我为笛子事业拼搏与奋斗!
詹永明
· 幽兰逢春 ·
《幽兰逢春》是赵松庭、曹星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笛子曲。作者借以此曲缅怀最受人敬爱的周总理。兰花常常生长在多荫的幽谷,象征着飘逸的美,赵松庭先生有感于此,和曹星先生一起创作了《幽兰逢春》这首笛曲,以倾诉自己的衷肠。该曲的题记中写道:“周总理曾说昆曲是朵兰花。今天,兰花逢春,重放幽香。缅怀总理,仿昆曲情趣,作此曲。”乐曲采自昆曲音调,慢板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过场音乐。优扬雅致,委婉抒情,从压抑到舒展,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以幽兰之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该曲是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其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 《鹧鸪飞》 ·
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以李白《越中览古》诗意而改编,为南派曲笛经典作品。80年代初,笛子演奏家詹永明继承和发展了南派笛子演奏艺术,订制演奏谱与作曲家钱兆熹合作编配成笛子与乐队,乐曲描绘出“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的诗意。1986年7月詹永明独奏音乐会首演北京音乐厅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协奏指挥张进并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首张CD专辑唱片发行海内外,1993年获中国唱片金唱片最佳演奏奖。
· 《早晨》 ·
这首经典笛曲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当时,曲作者赵松庭是志愿军文工团的团员,因为负伤,回国住在东北的一所医院里休养。每天拂晓,他散步在树林中,深深感受到祖国春天的早晨充满了宁静、甜润的生活气息,而这种生活气息,正是由于志愿军在前线英勇奋战才得到了保障。作者在强烈的创作冲动下,用三年时间雕琢成了他的笛子代表作《早晨》。
这位南方文人气质的笛者,经历了战场生灵涂炭,到北方感受到了鸟语花香的清晨,而只有将南北笛技以及循环换气技巧的融汇运用,才能够完整地表现这一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之景,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笛子曲《早晨》。这不仅仅是笛曲创作之路的起始,此曲更在无形中为南北笛艺笛乐的地域性风格差异衔接上了一个桥梁。
· 《三五七》 ·
《三五七》原是浙江婺剧乱弹唱腔,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旋律流畅华丽。1957年笛子宗师赵松庭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因为《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三、五、七个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三五七是曲牌体音乐过渡到板腔体音乐的典型形式,它保留了曲牌的特色、节拍、行腔和过门均有严谨的规定。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和板胡,唱腔与伴奏构成丰富的对比性与声复调,它可以和其它各种板腔连接,自由而多变,无论悲、喜、哀、乐的情绪,三五七都可以通过速度、旋律的变化得以表现。根据速度、音属差异可分为中板三五七,慢三五七、快三五七和高调三五七。
赵松庭先生将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倒板、平板、流水等板腔变化、组合、发展而成为戏曲韵味浓郁、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和现场效果的笛曲《三五七》,既体现出赵先生对浙江婺剧音乐的深入了解和对各种板腔的灵活运用,又体现出赵先生在笛曲创作中对各种形式的广泛借鉴和吸收。赵先生这一笛曲创作特点是积极且有意而为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
· 《西皮花板》 ·
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根据浙江金华地方剧种婺剧素材所改编的《西皮花板》,采用曲笛、梆笛交替的演奏技法,其演奏流畅、自然,表情丰富,戏剧韵味十足,令人沉醉其中,用竹笛将激越、粗犷的婺剧音乐元素呈现令人叫好。
· 《采茶忙》 ·
早在唐代,就有“吴声清婉”的说法。秀丽动人的江南风光,赋予吴越民歌细腻柔美、婉约轻扬的风格。笛曲《采茶忙》便是赵松庭先生根据杭州建德民歌《顺采茶,倒采茶》为素材,于1964年创作而成。在调式上做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描绘出一群采茶姑娘喜采新茶、嬉戏山间的动人情景。此曲用曲笛和梆笛交替演奏。统称“排笛”。
· 《二凡》 ·
此曲由赵松庭先生根据婺剧曲牌改编而成,是先生早期代表作品。曲调悲壮、激昂、华丽流畅,富有浓郁的浙东戏曲音乐风格和特点。
【倒板】以饱满的气息,尽抒悲壮激昂之情,令人感动。
【正板】慢起渐快至小快板,甚为流畅华丽。“走马”这里绵延十六小节的花舌连音,造成走马灯般运行不停的意境,可在较为适宜的音符处用循环换气法吸气。
【流水板】长音可充分而自由地演奏。“紧皮、散板”先是再现了乐曲开头“倒板”的后半部分的旋律,悲壮激昂之情更烈,接着以极快的连续反复的华彩性旋律,形成全曲高潮。此处的Fa(4)音,可用全开一、二、三、四、五孔指法,气稍轻。音高介于本位Fa与升Fa之间。
整个乐曲演奏力求气息饱满,指法富有弹性。
演奏家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