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清解汤应用 张西俭
柴葛清解汤应用
柴葛清解汤是笔者自拟的较常用的治疗外感高热经验方。
组方:柴胡、葛根、牛蒡子、僵蚕、黄芩、忍冬藤、板蓝根(或大青叶)、鱼腥草、淡竹叶。
主治:外感热病表证或表里兼证、伤寒在三阳、温热在卫气阶段。以畏寒或轻度畏寒、无汗、肢体酸痛困楚、壮热、头痛、脑胀为主症。
笔者数十年的经验,感证热病无论属于病毒或细菌感染,重用忍冬藤、黄芩为组方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此基础上加板蓝根、鱼腥草有增效作用。其中鱼腥草气味腥香,清热之外还有化湿去浊、帮助消化之效,在重庆地区民间用来消食,故对于外感热病脾胃运化迟钝,舌苔腻者,加用鱼腥草有好处。
(二)运用关键
有效运用这张处方的关键有两点:
1.辨证施用
有表证时如无汗、畏寒、体痛、鼻塞、流涕,适当增加透表之味,其中风寒高热其畏寒必甚,甚至战栗寒战、无汗、口不渴,脉无论在浮位或中位或沉位必弦直失柔,且在中或沉位有明显郁滑力,苔薄白,当以此方加薄荷、苏叶,或川芎、羌活、独活;又兼咳嗽气喘的,可加麻黄、杏仁、川朴、苏子,均增加辛温解毒药力。
如为风热、风温、春温、暑温、温燥所致表证和表里证,则不畏寒或短暂畏寒、口渴或不渴、有汗或无汗、口鼻出气热烫、咽干喉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其脉滑盛而气浮数(不一定是浮脉而是脉势亢张),如脉在中、沉位有郁滑有力之象,则内热重,病势也重。当于此方加桑叶、薄荷、蝉蜕主辛凉解表之旨,清热部分尚需加芦竹根、石斛,热毒甚者用大青叶、蚤休。如其脉洪、口渴、汗多,应重加生石膏、知母;如尺脉沉而满实有力、苔黄厚,又当加制大黄、全瓜蒌、天花粉、炒枳实;大便干结者改加大黄、芒硝急下。
夏天暑温证,此方应酌加青蒿、佩兰、滑石、通草,夏天受寒所致阴暑高热,则仿新加香薷饮法,加藿香、香薷、滑石、通草。
春夏秋的连绵雨季,外感高热易伴脘痞、腹胀、腹泻、舌苔腻,则运用此方加藿香、川朴、苍术、陈皮、茯苓、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才会有效。如舌苔厚重秽腻,其体温高而不易消退或表现如疟状,一日之间时而恶寒时而高热,则需加槟榔、厚朴、草果、桔梗、莱菔子、草豆蔻。
温毒犯人,扁桃体脓肿或咽喉剧肿或皮肤疮疡肿痛溃烂,则宜将此方与蒲公英、连翘、蚤休、紫花地丁、野菊、石斛、白鲜皮、玄参、僵蚕、大青叶等选择4~5味配伍。既往在重庆地区此证用马勃疗效不理想,可能与马勃的品种有关,今重庆药市马勃已正宗,仍可用。
对病属卫气分证,但病势易入营血分的疾病,此方当合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配方。外毒重甚之证,壮热喘促伴胸闷烦乱易致呼衰,需加味白鲜皮20~30g、栀子15g、水牛角30~50g、郁金或莪术15g。
总之柴葛清解汤不能当作一成不变的万能钥匙,应按病证实际情况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加减应用。
2.剂量重用
以笔者经验,成人量:柴胡、葛根、黄芩各24~30g,忍冬藤50~100g,板蓝根、鱼腥草各30g;毒甚之证可加蚤休30g,半岁内幼儿:柴胡10g、葛根10g、黄芩10g、忍冬藤20g、板蓝根10g、鱼腥草(后下)10g。半岁至3岁幼儿:柴胡、葛根各10~15g、黄芩10g、忍冬藤30g、板蓝根10~15g、鱼腥草(后下)20g。
本文与“感证热病”为相辅补充之作,为避文重,其他内容及病例本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