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这话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例子?
这是很扯的一句话,常常用来祝福、安慰(自慰)、自矜。
“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这话最早出自《媚史》。《媚史》不是史,而是小说,另外一个名字叫《禅真后史》。
《禅真后史》也不是小说全名,小说全名很长《新镌批评出像通俗演义禅真后史》。读起来也不通顺,背起来也很烧脑,要记下来仅仅靠走心还是不够的。
它的作者也不是外人是河南郑州人,一说是郑州荥阳的,叫方汝浩。方汝浩的这个小说还有姊妹篇,《禅真后史》上部叫《禅真逸史》。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方汝浩不是现代人,而是明末人士,故而“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并非现代语。
该话出自《禅真后史》第十一回,《禅真后史》讲述的是唐太宗到周太祖的女儿武则天的神话传奇故事。在第十一回中,唐(周)朝人真人瞿天民说到这句话时,还说的是古人云,足以证明这话出自先唐。先唐是我参照先秦而“发明”的词,意思和先秦意思完全相同。
《禅真后史》原话是这样的:
“此乃天地间第一罪人,汝辈切记,切记!古人云'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生于何处、死于何所、葬于何地,自有分定之数,不可妄求也。”
“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有点宿命甚至迷信的味道,但《禅真后史》原话却有点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落土为安才是孝的味道。
瞿天民纳了媚儿为妾,为他人连丧两亲操办,该家年轻人建议,因为祖坟已满,应该选好风水宝地再葬。
瞿天民也就说出这样的话,大意就是,你还年轻,不懂事理,新丧宁可随便葬,也不能曝尸在家。多少官N代、富N代就是为了选择风水宝地而耽误了下葬,让人误以为不孝。更有甚者,有的还有以寻找风水宝地为名,不肖(孝)子孙们推诿扯皮而让逝去的亲人曝尸。
那么“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有福气的人不会流落到没有福气的地方。进一步来说就是,有福气的人是会住在福窝里,不会妻离子散,流落他乡,寄人篱下。
和“有福之人不用忙”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浅白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吉人自有天相。
这话多是用于祝福、安慰、自矜。
第一、祝福
今天的人,在交际中对亲友或有业务往来的人,时不时地给予一下祝福。诸如,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之类的。尤其是在分离之时,当年刘邦押送闾左黔首去咸阳服役。他那一帮哥们儿少不得要说“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类似的话祝福刘邦的。萧何更是多出钱,多祝福,当然他们祝福也有很大的安慰作用的。毕竟咸阳路程遥远,不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儿。这时,萧何等人的心态就是兄弟,我们祝福你,你是有福的人,不会倒霉的。
第二、安慰
而刘邦押送民工去咸阳服役时,肯定不愿意去,但圣命难违。刘邦的妻儿老小,对他担心,只能祝福加安慰地说这话。其目的主要是安慰刘邦,也是安慰自己,消除精神压力。
尤其是在刘邦斩蛇起义,心里没底,前程渺茫时,手下的民工还有刘邦少不得要说类似的话。还有刘邦被困芒砀山时,吕后、太公被项羽俘虏时,在危急的时候,这话就是安慰自己,安慰他人。多少有点麻醉自己,让自己做阿Q或让别人做阿Q的味道。
我相信,在朱重八连丧几名亲人后,他的邻居、好友也会说类似的话安慰他。亲友未必是能直接帮助自己的人,但他们却是在心里支持我们的人,他们安慰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内心变得坚强、强大,改变心态,走出心中的那道坎。
第三、自矜
当刘邦、朱元璋历尽千辛万苦,成为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真命天子时,他们在忆苦思甜中,少不得感慨万千。会向臣下,说自己的传奇经历就是“有福之人不居无福之地”。这种说法,多少是在暗示自己是天命所归的有福人,不免也就有自矜之意。
他们再自矜,谁也不敢说什么,就是今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成功了,在多数人心里会认为成功人士说得都对。
后来在“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又诞生了一句姊妹句——“无福之人难居有福之乡。”这句也就和“无福之人跑断肠”,起到的作用是对敌人的心理打击,或者陪衬乃至强调“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的重要性。大抵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