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不走寻常路的怪诗,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令人拍案称奇
喜欢诗词的朋友,都知道古诗词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诗词类型了。
不过,在相对正统的诗词之外,也有不少一些风格怪异、不拘一格的“怪诗”。它们推陈出新,有意打破常规,给读者特别的乐趣。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文化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聊聊6首不走寻常路的怪诗,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令人拍案称奇。
第1首,《题骑驴图》: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这是一首打油诗。所谓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多为游戏之作,而不被认为是“正格”。
很多人比较熟悉“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狗儿诗”,对上面这首“驴儿诗”就有些陌生了。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吴伟写的题画诗,可想而知,他画的一定是“骑驴饮水图”。“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好通俗的文字,好有趣的语句,好巧妙的构思。
诗人把水作为中介,把倒影作为趣味,在简单的生活里发现美,在平淡的图画里发现趣味。尤其作者这种通俗的打油诗写法,让这首诗很有画面感,很有感染力。
第2首,《偈颂》:据此丈室,无可不可。要行即行,要坐便坐。漆桶相挨,一时打破。三脚虾 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
这首诗是一首偈语诗,作者是宋代和尚“梵琮”。所谓偈语,又称佛偈,指的是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我们都知道,和尚喜欢说禅机,尤其是禅宗那些和尚,说的是大白话,但是白话里面有道理,颇为耐人寻味。
我们看这首《偈颂》文字相当奇怪,“要行即行,要坐便坐”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漆桶相挨,一时打破”,就有些高人的风范了。
至于“三脚虾 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就更加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明每一个字都认得,也知道“虾 蟆”就是蛤蟆,但是连起来好像就不知道这和尚在说什么了。
当然,有些慧根的朋友,已经明白这首《偈颂》的意思和道理了。知道这两句与嵩山的破灶堕和尚的一桩禅宗公案有关,乃是禅宗的一项禅机。
不过,我是不明白的,我是俗人。也希望理解这首诗的朋友,在留言区为我指点迷津一二,谢谢咯。
第3首: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这同样是一首打油诗,不过与滑稽的打油诗其实又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我认为可以划分为“笑话诗”。
打油诗未必是故意搞笑,只是语言通俗。而笑话诗,语言通俗,但创作目的在于搞笑,在于引人发笑。
显然,上面这首诗的笑点,就在于最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以诗词的体例而论,这种本来就不是诗,但是有诗的形式,所以称为笑话诗。
顺带提一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首笑话诗,作者则是众说纷纭,多为附会之词。这首诗是这样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璠桃献至亲。”
第4首:精神炯炯,老貌堂堂。乌巾白髯,龟鹤呈祥。
这首诗的作者也是不可考究,有人说是纪晓岚,有人说是徐文长,多半是假的。而诗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笑话诗”,但我认为“藏头怪诗”更为合适,因为诗的亮点就在于“藏头”。
把诗歌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精老乌龟”。这是相当讽刺的话语,却因为“藏头”的巧妙文字形式,而在后世得以流传。
第5首,《一七令》: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白居易这里是诗,后来则演变为词牌。这种“一七令”,又称为“宝塔诗”、“金塔词”。
因为在格式上,每两句就多一个字,我们依次排列起来,会发现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塔尖是“诗”这个字,而塔底则是“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不论诗词内容,单单是形势就有一种美感,让人拍案叫绝。
第6首:山山,山远花山,山路草云接山,山又猿飞绿鸟树山,深客片抱偷澄僧林,片绕僧树清澄,饭山山吟,客寻。
这是一首菱形诗,又称“飞雁体”。菱形诗的读法比较奇特,是从右上角开始往左下读,再从左上开始往右下读,交替进行。
所以这首诗的读法应该是“山远路又深,山花接树林。山云飞片片,山草绿澄澄。山鸟偷僧饭,山猿抱树吟。山僧请山客,山客绕山寻。”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