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证虚实论

五脏各有所主,至其病证莫不随所主而见焉。面赤喜笑,舌破口干,烦躁掌热,心痛而哕,脐上有动气者,心家病也。

面青多怒,胁下痛硬,咳逆目眩,肢节挛急,转筋溲难,脐左有动气者,肝家病也。(肝乘脾挟水气,故咳逆。足厥阴下终于阴器,故溲难。)

面黑而恐,呵欠呻吟,齿痛骨痿,耳鸣精泄,足胫寒,腰脊痛,小腹急疼,瘕泄而里急后重,脐下有动气者,肾家病也。

面白善嚏,忧愁欲哭,喘嗽气逆,咽喉不利,洒淅恶寒,时作寒热,脐右有动气者,肺家病也。

面黄、善思、善噫、善嗜,中脘胀满,饮食不消,身体肿重,肢节酸疼。

肾受病则耳不能听,脾受病则口不能食,心受病则舌不能举。五脏病证,以此观之,不待智者而后知矣。然而,心之恶热者何?热则脉溃浊也。肝之恶风者何?风则筋燥急也。肾何以恶燥?燥则精涸竭也。肺何以恶寒?寒则气留滞也。脾何以恶湿?湿伤肌肉,肉伤则痿肿也。

五脏之病,推原及本,安有不从所受中来哉?是以脏气有余谓之实,脏气不足谓之虚。

心实之候∶口干,喜笑,身热,汗血,痛满乎胛胁膺背之间。

肝实之候∶目赤,多怒,头眩,耳聋,痛引乎两胁小腹之下。

肾实之候∶腹膨,体肿,少气不言,骨痛,飧泄而小便黄。

肺实之候∶喘促咳嗽,上气鼻张,胫股肩疼而胸中满。

脾气一实,必至肢体重着而不举,腹胀,尿秘而苦饥。故曰脏气有余谓之实者,此也。

心虚则恍惚,多惊,忧烦,少色,咳唾,舌强,腰背酸疼。

肝虚则眼昏,胸痛,筋胁拘挛,恐惧面青,如人将捕。

肾虚则心悬如饥,胸痛引脊,厥逆,溲变, 冷,耳鸣。

肺虚则呼吸少气,鼻涕,嗌干,肺中声鸣,喘之咳血。(唾中有红缕者,此肺损,为热气所伤也。若胁下痛而唾鲜血者,此热气伤肝也。)

其或吐逆泄利,饮食不消,腹胀肠鸣,四肢无力,则脾虚之证生焉。故曰脏气不足谓之虚者,此也。

大抵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否则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东坡先生所谓至虚有盛势,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畏。吁!何畏哉?至若心病而直视,面黧,肝病而舌卷、囊缩,肾病而腰折、骨枯,肺病而毛焦、气出,脾病而脐突、唇反,此则五脏之气绝也。绝者无复生之理,脱遇岐、扁亦未如之何。虽然,病亦有虚实之证不同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