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东新李家寨,红色基因永传承

▲作者演讲中
红色基因永传承
文/蔺州人
乌蒙山麓,赤水之滨,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因郎酒而香飘世界;它,因四渡赤水而名扬九州。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古蔺。
是的,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古蔺五十四天,红色基因洒遍了古蔺的山山水水。二郎滩背水战、镇龙山奔袭战的英雄壮举恍如昨日。开仓分盐、郎酒慰红军的鱼水情深永载史册。
是的,英雄的故事,感动一方热土;一方热土,又培育了无数的英雄。我的家乡李家寨也不例外。
余辉,东新李家寨人,1922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1935年,13岁的他被破格吸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余晖以优等生资格,被千户庵小学推荐到古蔺中学学习并留校当了职员。余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以“瘦牛”为名,作诗一首:“鹬蚌宜先觉,泽畔有渔人。莫待俱伤日,相对泪淋淋。”痛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47年初,余辉同刘振美前往泸州,借护国镇改选之机,策划推翻当地“五恶”专权的斗争。之后,余辉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黔北以教书为名,协助领导遵义、金沙、大方等地的地下活动,并积极培养党员对象,发展党组织。1949年春,金遵特支成立,余辉担任书记。1949年12月1日,余辉只身前往枫香坝接应解放军,并带回了解放军的重要指示、布告和标语。在返回西安寨的途中,由于叛徒的告密,被国民党保安独立营逮捕。无论敌人怎么威胁、利诱,还是严刑拷打,余辉始终临死不屈。敌人奈何不了余辉,于1949年12月4日,残忍的杀害了余辉。那年,他才27岁。
李宗佑,东新镇李家寨人。庞孝熙,东新镇李家寨人。他们两人都是早期的地下党人,为党的革命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在解放军已到贵州遵义的时候,垂死中挣扎的国民党抓捕了他们,同赵瑞林一起,被关在大村区公所,对他们实行严刑拷打。但他们坚信革命必胜,所以,哪怕粉身碎骨,依然坚贞不屈。当得知解放军已到贵州的庄子上,准备过赤水河的时候,敌人为了逃命,准备将赵瑞林、李宗佑、庞孝熙押解到古蔺。正当押解到东新的一个小地名叫转转石的地方的时候,遭受酷刑拷打的赵瑞林等人实在走不动了,就被敌人枪杀在了那儿。

忆往事,岁月峥嵘。看今朝,山花烂漫。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英雄的精神薪火相传。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在北川的抗震救灾现场,活跃着一支朴实而又勇敢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就是,来自古蔺李家寨村的志愿者。面对灾难与危险,有人问,你们能行吗?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能上的,我们能上,你们上不了的,我们也能上。在抢救生命的废墟里,在为灾民抢运东西的现场,无不闪现着李家寨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吃苦耐劳、大爱无疆的行动,实践着入党时的铮铮诺言。
余芬,东新李家寨人,党的好干部,贫困户的贴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总是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意志,丈量着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殷殷期盼。把贫困户当做亲人,余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的路上;她,用一名普通党员的行动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啊,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个余辉、李宗佑、庞孝熙这样的英雄,还有无数个余芬这样的好干部,是他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人民的幸福与安康。是他们的初心不改,才使我们的祖国处处艳阳天!
回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不由得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故而赋诗一首,以抒胸意:
英雄浩气贯长空,壮士丹心化彩虹。
党史百年辉日月,锤镰引领尽东风。
文/图 蔺州人

红色古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