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白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爱得惊艳
《白蛇传·情》仍然以人妖爱情为主题,爱得惊天动地,撕心裂肺,辅以亲情、友情、悲情、怨情、离情,法亦容情。“情”有层次、多侧面、立体化,是人性的全面爆发。
5月20日,因为“我爱你”的谐音,网络兴起后成为“网络情人节”,风头大有超过正版情人节之势。《白蛇传·情》定在这天上映,当然是要大打“情”牌。今天(5月16日)下午,蒙南方都市报“正点观影”安排,在青宫电影城先睹为快。看完有感:此片惊艳,凡有情之人,定当一看。
《白蛇传·情》未映先热,已获奖等身: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提名、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技术”奖项、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类型之窗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大奖、第四届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戏曲歌舞影片”……影迷剧迷,期待有加。
粤剧电影乃至戏曲电影,怎样适合现代社会审美,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白蛇传·情》给出了答案。在主题、特效、底蕴(包括表演)三个重要维度,它具有标杆性的创新意义。
坚贞、有实力的求爱女性
“圆我的愿,心事千年,只等你遇见。为了他,我愿塔里再困千年”“他和她两情相悦,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里的天?”白蛇的唱词,青蛇的叩问,如洪钟撞击。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另三个通说为《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些版本也出现《天仙配》或《柳毅传书》,在我看来,全部收入归为“六大”更合适。《白蛇传》的故事形成最晚。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章,故事初步定型。时至今日,仍然是创作的宝库,进行新的演绎。
《白蛇传》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符号。从口口相传,到小说、评话、说书、弹词,再到各剧种表演、歌剧、歌仔戏、现代舞、漫画。搬上影视后,洋洋大观,包括日本版本电影。这部《白蛇传·情》,开创了戏典电影的新模式。相信其中的唱段会流传,不亚于90年代“一言不合就唱歌”的那部电视剧。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被拍成影视最多。它的年代背景(南宋)距现在最近,有实地场景印证:西湖、雷峰塔、金山寺,增添了亲切感。关键因素,还是它的主题。从“人妖殊途”升华到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反抗僵化礼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写人和异类相恋的作品并不鲜见,《白蛇传》是最成功的。《白蛇传·情》仍然以人妖爱情为主题,爱得惊天动地,撕心裂肺,辅以亲情、友情、悲情、怨情、离情,法亦容情。“情”有层次、多侧面、立体化,是人性的全面爆发。
白娘子是修炼千年的蛇妖,为了报恩和求真爱,变成小鸟依人的贤妻良母。盗仙草、水漫金山,又展现妖的法力,成了侠女打女。故事集“神追人”“女追男”“强追弱”于一体,在神权和男权当道的古代社会,不啻一颗惊雷,具有强烈的人性解放色彩。
白娘子作为妖,可以冲破人的禁忌,爱得直白炽热。这对古代女性不可想象,恰恰是人性的真实体现。那时的她们钟情意中人,只能藏于心底或者含蓄表达,求爱不得唯有单相思,甚至郁郁而终,哪有力量去和阻挠者斗法?
坚贞、有实力的求爱女性,白娘子的这个“人设”,女性自立才能获得真爱,在当下仍然适用。年轻人的爱情观,并不需要太时髦,传说中的已经足够好。
宋代风格的水墨大片
传统戏曲在舞台表演,往往故事简单,人物不多,场面朴素。作为写意艺术,改编成写实艺术的电影,存在语言体系转换的难题。既要保留戏曲的精粹,又要克服程式化的约束,进入电影的表达体系。视效刺激是电影必不可少的因素,戏曲片的视效却是天然难题。
天佑戏曲,白蛇的神话色彩,盗仙草的奇异,水漫金山的宏大,武打斗法的激烈,使它具备了成为视效大片的基因。
提到视效,第一反应是好莱坞大片。《白蛇传·情》的确想过走这条路线,最终放弃,确定画面风格为“宋代美学”,切合故事的时代背景。南宋正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高峰,既有华丽、浓重、大气,也有婉约、精致、留白,仿佛中国绘画的屏幕呈现,每一帧都可收藏作为壁纸。
作为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实现了戏曲电影的“大片化”。特效镜头占九成以上,视听效果震撼,“水漫金山”长达六分钟,堪比灾难片《后天》《2012》。观影团中有专业影迷,称“必须坐后排,才能看清浪花的层次。”
我看过粤剧《白蛇传·情》,在舞台版也称得上大制作,“水漫金山”有背景动画,演员挥动水袖写意展示,是全剧高潮,震人心魄。电影版的效果更上台阶,以舞蹈体系不可比拟的优势,让观众更深地沉浸和代入。
好莱坞大片和国内商业大片的特效,不乏“炫技”企图,特效高于主题和剧情。《白蛇传·情》的特效,有充足的故事基础和深刻的内涵,是剧情的自然到达;戏曲打底,比“钢铁侠”“星球大战”这样的漫威动画、科幻片,更有文化底蕴和独特美感,仿佛流淌的水墨画;是对脍炙人口桥段的创新表达,不能脱离基本框架,又要别出心裁,戏曲语言转换为电影语言的最直观体现。
正如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评价:“片子有很高的美学层次,最令人赞赏的部分,是完美的平衡。在戏曲与电影、文戏与武戏、西方特技与东方审美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对年轻人来说,《白蛇传·情》足以消除他们对戏曲片的成见——”拖沓”“沉闷”“布景简陋”“狭小舞台上的唱念打做”。在一场视听盛宴中,戏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自然渗透。
创新,让粤剧电影佳作不断
由《白蛇传·情》探究粤剧电影的历史,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粤剧是全国十大戏曲之一,广东三大剧种执牛耳者。进入光影时代,粤剧电影对推广粤剧发挥重要作用。一代代表演者居功至伟。
本片几位主演:曾小敏、文汝清、朱红星、王燕飞,表演达到化境。电影能细微传达表情,比舞台表演要求更高。曾小敏扮演的白娘子,与许仙在一起的甜蜜、面对雄黄酒的纠结、看到许仙死去的自责、与法海相斗的刚烈、开解小青的坦诚,都表达得丝丝入扣。武戏部分,则显出了硬桥硬马的真功夫,这也是粤剧的一大特点。
1933年,时装戏《白金龙》上映,是第一部粤剧电影,也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由邵逸夫和薛觉先合作拍摄。影片红遍粤港沪三地,在南洋及欧美票房也颇丰。尽管同名粤剧也很红火,但在新形态的电影面前,影响力还是望尘莫及。电影降低了观看门槛,极大地普及了粤剧。
据香港电影资料馆统计,香港生产了逾千部粤剧电影,良莠不齐。最快七天拍出一部,名曰“七日鲜”。薛觉先主演的《俏郎君》、《姑缘嫂劫》、《胡不归》,马师曾主演的《野花香》、《斗气姑爷》,名噪一时,白驹荣、罗品超等名伶也纷纷“触电”。
内陆在新中国文艺思想指导下,出品不多,出则精品,如马师曾、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关汉卿》,以及现代剧《沙家浜》。在香港,上世纪60年代后,随首西片市场和国语电影的兴起,粤剧电影产量减少,反倒出现精品。如任剑辉、白雪仙主演的《帝女花》、《李后主》,“邵氏七公主”之一陈宝珠、梅雪诗主演的《再世红梅记》,龙剑笙、梅雪诗主演的《三笑姻缘》等。
内陆粤剧电影制作一度停顿后,直至上世纪90年代再度兴起,有红线女、罗家宝主演的《李香君》。近年来,广东不断推出粤剧电影。古代题材《柳毅奇缘》《传奇状元伦文叙》《南越宫词》,拍出了新意。2018年春节档,《柳毅奇缘》在广州市青宫电影院场场爆满,不输商业大片。现代题材《刑场上的婚礼》,粤剧表达主旋律的创新。《刁蛮公主憨驸马》,动漫粤剧别有味道。
粤剧的一大特点,是因时而变,善于创新。这和广东的近代思想解放策源地地位有关,也和广东与港澳、海外密切接触有关。100多年前,粤剧就吸收了扬琴、大提琴、小提琴,甚至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作为配器。粤剧既传统,又时尚。在《白蛇传·情》,原汁原味的粤剧唱段,和史诗般的交响乐,融为一体,天籁回荡。唱段形式也丰富多彩,或情意绵绵,或轻快活泼,或义正辞严,或道貌岸然,适合传唱。
不可否认,所有戏曲都面临怎样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难题。《白蛇传·情》给出了有益的借鉴:戏曲也要“内容为王”,思想主题必须切合当下,能引起共情效应;必须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特别是融入声光电技术,新瓶装旧酒。它的成功,是粤剧电影的成功,对推广粤剧、传统文化,也是善莫大焉。
期待5月20日上映,揭开一场大戏吧!
(作者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