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图文/廖庚鸿

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史称宋元为文人画的黄金时代。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以心入画,以情造文”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美学理念,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追求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力。唐代王维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

宋代苏轼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文人画的理论,对于文人画的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

《红土地》 《延安颂》

明代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把元代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的阶段;明代徐渭,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较好的诠释了文人画的写意精神。

晚明董其昌一出,开拓了文人山水画的新境界。

清代到了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诸多顶级文人画家,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

文人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的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文人意识,大概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因此,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的价值性。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大高僧”之一。朱耷是清代画坛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独具风格、颇近现代意味的大写意花鸟画,兼有梁楷的减笔与倪瓒的逸笔,以极简的线条与墨色,在白纸之上,达到中国写意画的极至之境,三百年来影响深远,从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到清末海派吴昌硕,直至近代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深受熏陶,代代因袭,一脉相传。

石涛(1642-1707)作为文人画的代表,其艺术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他长于山水,兼工花鸟和人物,是中国文人画史上不多见的在多个画科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他对文人绘画有精深的把握,他的绘画有大气局,对中国艺术精髓的理解能与苏轼、董其昌等相匹比,可以说是决定中国文人画标准的大艺术家。对石涛艺术的研究、传承,是接续宋元以来文人画正脉的重要途径。

《君子风范》 《君子之品》

倪云林提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它相对于民间绘画追求高雅、清逸的格调,并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在构图布局上显现新格,文化内涵上会境神通,为文人雅士和上层社会所青睐。至清明时代逐步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宋初人物画甚多,至元代人物画减少。明清文人画兴盛,标榜水墨为上。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目的。所谓“境界”,指的是书画家通过笔墨语言所创造的一种气象,一种意境,一种格调,以及品赏者通过精神体验、主观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

文人画写意精神是一种理念,写意精神也是一种品位与格调,写意精神最终要体现在作品的品位与格调上。绘画的主题内容仅是载体,艺术精神和韵味才是绘画的本质特征。

中国当代一些画家也学习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承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融入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但同时我们还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何加强对文人画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精神的深层内涵等。

中国画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

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写意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庄子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报春图》 《吉祥图》

中国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

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

文人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

画家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真正超乎自然真实的约束。就作品的造型而言,中国绘画无意于物象造型精确的研究与描绘,而重视形象意趣的考究,以抒情达意为目的,这正是中国画艺术的特点。写意之妙,全在于画家心灵深处与宇宙万物精神的交融。

中国文人画表现画家的感情和心境,特别是南宗的文人画倾向于静态的表现。传统文人画讲究自然,反对过分修饰,所以在笔墨及用笔上强调“偶得”和“神来之笔”。这种 “墨戏”的用笔方式是写意画家引用最多。当代中国画家如何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尝试,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把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艺术家简介:

廖庚鸿,江西赣州南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入江西赣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娄建国导师工作室学习深造。多次成功举办个展及联展,多幅作品参加全国中国画展并荣获奖项,作品被广泛收藏。

—END—

本文由蓝鹰书画原创,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0)

相关推荐

  • 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2017年01月25日    中国美术报   陈池瑜 [明] 沈周 盆菊幽赏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 23.4cm×86cm ...

  •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 ...

  • 中国文人画里的岁寒三友

    松竹梅--松,四季常青: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合称"岁寒三友". 松.竹.梅做为中国文人画经久不衰的题材,经常一起出现在画中,取松茂而文.竹瘦而寿.梅寒而秀,是三益友之意 ...

  • 中国文人画为何以禅宗为本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如同写诗一样,它们都运用自己 ...

  •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四条屏拍出千万天价

    吴昌硕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其绘画上承徐渭.八大山人的笔墨而具自家神貌,下则启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等花卉之风气,可谓开一代先河者,吴昌硕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而其大写 ...

  • 中国文人画的审美超越

    恽寿平作品 在中国文人画的审美中,"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南田论画>)文人画家在自己的绘画中体 ...

  • 中国文人画之山水一一陈子庄

    中国文人画之山水一一陈子庄 对陈子庄,喜欢的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不喜欢的不得了.当然也有人不是真喜欢,怕别人说他不懂画,只得装装格调:也不排除不喜欢的不是真不喜欢,而是被动于人云亦云. 陈子庄极富个 ...

  • 「原创」陈子庄篇(中国文人画之山水一一陈子庄)

    [原创]陈子庄篇 中国文人画之山水一一陈子庄 想谈谈陈子庄. 对陈子庄,喜欢的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不喜欢的不得了.当然也有人不是真喜欢,怕别人说他不懂画,只得装装格调:也不排除不喜欢的不是真不喜欢, ...

  • 中国文人画时代终结了!

    来源    艺术夜听 文/林明杰(新民晚报) 在上海美术馆精心策划的"上海新水墨系列展"首展上.第一个被推介的艺术家,是在中国美术界兼具学者和画家身份的卢辅圣. 语出惊人 拒绝高帽 ...

  • 浅议元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风格

    作者:贾志发 董其昌在他的"南北宗"思想中按照"褒南贬北"的主观臆断,将唐代以来的院体青绿山水画家划分到了北宗,使得青绿山水和文人画相互背离,这也成了画坛中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