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沟通视觉化正在成为趋势,表情符号你用对了吗?

左手职场.右手采购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1年4月13日

这是2021年第018篇原创文章

总第407篇原创文章

全文1758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新来的朋友,认识一下山哥...

你平时用表情符号吗?

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一张图片,忍不住笑了半天。

这是一张合成图,上半部分是埃及的象形文字,下半部分是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用的表情符号(表情包)。

合成图里配上的文字是:4000年以后,我们又开始重新使用同样的语言。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情符号(国外直接称它们是“象形文字”)自2010年前后开始在全世界流行,擅长“拇指运动”的朋友们尤其严重依赖表情符号。

现在30岁以下的网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表情符号,仅在“脸书”这一个通讯工具上,估计每天就有多达50亿个表情符号被使用。

2015年,牛津词典甚至把“年度词汇”这一殊荣颁发给了一个表情符号——“啼笑皆非”(英文原文解释是:因为笑得很厉害,笑出来了眼泪),就是这个

表情符号诞生于1995年,开始只有76个。随着2020年新添了117个,表情符号的总数量达到3136个。而且有预测说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353个。因为217个新的表情符号已经公布了发行计划。届时,用户们可以热切盼望着使用诸如“燃烧的心”,“有胡须的女人”和“不同种族夫妻”等等新品。

来源:pic.macw.com

表情符号有什么用?它们可不仅是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搞笑和互怼的利器,更是一种全新的、更加视觉化的,能够表达复杂概念的工具。有越来越多的“大人物”,比如国家元首或者外交官,以及世界组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更加频繁地使用它们。

而对于一般网民来说,表情符号可以方便的、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甚至直接决定了沟通的语气和情绪基调!

比如你给一个朋友发一条信息:“请今晚务必把文件发给我”。如果没有任何表情符号,这句话听起来就会比较生硬,甚至有点命令的味道。在不改变信息内容的情况下,加上一个微笑的表情符号就会弱化语气:“请今晚务必把文件发给我”

再比如你对下属说:“你怎么又犯错了?”没有表情符号就会让人觉得受到了责备。如果加一个啼笑皆非的表情符号,这句话就多了点调侃的成分,既表达了原意,也弱化了语气:“你怎么又犯错了?

请别人帮忙的时候“抱个拳”

,达成一致的时候“握个手”

。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一下子就多了一分人情味。

别忘了,人是理性思考,但是感性决策。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随着时代的变化,沟通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朝着多样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多样”是指更多的表现形式,但是都为了一个目的——可视化。

2000年前后我刚毕业那阵子,商务PPT还基本上都是文字。偶尔有一张图片还是和产品、技术、工艺,或者质量不良相关的。那时候,如果你配上一张不直接相关的,而只是为了表达思想的图片,会被认为“不专业”,甚至“不务正业”。至于表情符号,想都不要想!

而现在呢?

一个商业PPT里,文字和高清图片是最基本的标配;

一次年终总结报告里,动画和短视频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

一场路演里要是没有个VR(虚拟现实)或者AR(增强现实),创业者都不好意思和投资人打招呼。

而因为疫情和地域限制等等的现实情况的影响和考虑,很多面试和工作会议被“搬”到了网上。疫情阻断了国外客户来中国实地考察的路,但是却打开了远程互动的大门——远程视频会议,远程看样,确认工艺,签署合同等一系列线上操作以更好的投入产出比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当然,在呈现内容时,数据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在内容呈现上要可视化呢?因为人类是可视化动物。

英国学者贝克莱在《视觉新论》中说,“人类的眼睛所看到的是自然的语言”。

而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则用曾经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剩下的6%来自嗅觉、触觉、味觉。

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表情符号、图片、视频、虚拟现实那么有市场了。相比于文字,它们更加可视化,而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和多角度多维度。

另外,人类视觉系统在处理信息时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所以不是所有“目光所及”的东西我们都真的“看到”了。我们所能关注到的东西,实际上是经过大脑“筛选”的,这种主动选择性的活动被称为视觉关注机制。

也就是说,在真实场景中,人类视觉只能够快速定位重要的且可以被理解的目标区域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对于其他区域,尤其是无法理解的信息,比如一张模糊的图片,一串不知所云的数字等等,我们只能进行粗略分析甚至直接忽略掉。

好了,我写完了。觉得好,请在文章里点“在看”,让你的影响力看得见!

延展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