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 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一般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拨弦乐器也叫弹拨乐器,它是由拨弦振动发音的乐器。箜篌、阮、琴、琵琶、三弦都属于拨弦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有多种乐器出现,如陶埙、陶哨等。周代的乐器已有七十余种,以后各代又不断丰富发展。在拨弦乐器中,琴、阮、三弦是中国原有的乐器;琵琶、箜篌是汉代以后传入中国的外国乐器,在长期流传中已经民族化,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1954年8月25日,我国邮政发行的第五组《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特9),其中第二枚为《石罄 商代乐器》,面值旧币800元。邮票中的石罄刻有虎纹。
石 罄 商代乐器
石罄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商朝人的制罄技术已臻成熟。商王朝规定:祭祀天地山川,当用石罄;祭祀祖宗先帝,则敲玉罄。周朝的罄被涂上了一层等级色彩,玉罄成为王权的象征。在周代,颂读诗歌,有“颂罄”;伴奏笙管,有“笙罄”。罄的地位崇高,制罄工匠享有“乐师”的礼遇,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击罄教育的“罄师”。春秋战国之前的罄多是单独出现,称为“特罄”,春秋战国出现了编罄,大大小小的石罄编成一组,每只罄有不同的音色,便能敲击出一曲完整的乐曲,与编钟相似。
1983年1月20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民族乐器--拨弦乐器》特种邮票(T81),全套五枚。
箜 篌 阮 琴
第一枚为《箜篌》,面值4分。箜篌分为卧式、竖式两种。卧式箜篌传为汉武帝时所造,其形似瑟,但比瑟略小,有7弦。竖式箜篌为竖琴前身,东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有22(或23)弦,演奏时,竖抱于怀,用两手齐拨。此外,还有凤首箜篌,出自伊拉克,唐时经印度传入中国。此三种箜篌均已失传。近年借鉴西洋竖琴并参考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原理,设计制造出雁格箜篌。
第二枚为《阮》,面值8分。阮即阮咸,因魏晋时“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命名。阮是由古代称做“弦鼗” 的琵琶演变而成的,西汉时已定型为圆形音箱,4弦直柄12柱。现在所用的阮已经过改革,分大、中、小三种,用于民族乐队的不同声部。
第三枚为《琴》,面值8分。又名七弦琴,俗称古琴。琴在中国殷周之际已经出现。古琴的琴身是狭长的木质音箱,7条弦,平置演奏。琴面上的13个圆点是音定位的标志,叫“琴徽”。古琴除独奏外,也为歌唱伴奏,古代称“弦歌”,后称“琴歌”。琴也曾用于相和歌、清乐的伴奏和合奏。中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故事,如琴曲《高山流水》表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凤求凰》表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都与古琴有关。
琵 琶 三 弦
第四枚为《琵琶》,面值10分。琵琶在古代是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现在的琵琶是由波斯乐器曲项琵琶改造而成的,原来的4弦4柱被增加到6相25品(31柱),扩大了音域和音量,加强了琵琶的表现力。
第五枚为《三弦》,面值70分。三弦又名“弦子”,是由古代的鼗鼓演变而来的,唐代已普遍为乐人掌握,元代始有三弦的名称。三弦可独奏、合奏和伴奏,技巧繁复,表现力强。现常用的有大小两种三弦。大三弦音色宽宏沉厚,为北方鼓书类说唱伴奏所用,又名“书弦”。小三弦盛行于南方,音色清脆明亮,用于昆曲伴奏,故又称 “曲弦”、“南弦子”。
邮票主图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箜篌、阮、琴、琵琶、三弦这五种在世界乐器之林中风格独具的中国传统乐器。背景以白描手法绘出奏乐的仕女,风韵飘然,神态各异。整个画面主次分明,虚实得当,静中有动。优雅和谐的色调更为画面增添了清新的韵味。
2002年2月23日我国邮政发行第二组《民族乐器---拉弦乐器》特种邮票(2002--4),邮票仍然是五枚一套。
轧 琴 二 胡 板 胡 萨它尔 马头琴
分别展示了我国民族乐器轧琴、二胡、板胡、萨它尔和马头琴。
轧 琴
第一枚《轧琴》,面值60分。轧琴又称"轧筝",唐初(公元七世纪)我国民间出现,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流行于河北邯郸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是河北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形制与筝相似而小。长方形音箱,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制,面板中间拱起,略有弧度,近两端处有"梁",即弦枕。底板平直,中央开有直径约5厘米的音孔。音色细腻柔和,演奏方法独特。
第二枚《二胡》,面值80分。二胡是胡琴的一种,也称胡琴。二胡在演奏姿势上和其它胡琴类乐器大同小异,也是左手持琴,右手执弓。有高胡、中胡、大胡、低胡等多种形制。二胡在中国的民族乐队和民族丝竹乐队当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也称它为中国乐器中的"王子"。
板 胡
第三枚《板胡》,面值80分。板胡又称梆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最初主要流行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被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所吸收。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吕剧、晋剧、秦腔、兰州鼓子和陕北道情等,都是用板胡作为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有独奏板胡和地方剧种伴奏板胡多种。擅于演奏高亢、热烈、欢快的曲调。在民族乐队中为高音乐器,担任弦乐的最高音部,常作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
萨它尔
第四枚《萨它尔》,面值80分。萨它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早于十四至十五世纪已流行于南疆喀什一带,后传至北疆和东疆,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张十至十四条弦,左侧第一条铜弦为主奏弦,其余为钢丝共鸣弦。发音清脆刚健。本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中音萨它尔,全长120厘米,琴杆稍短,指板上设塑料制品位;高音萨它尔,全长87厘米,音箱相应缩小,均在乐队合奏中使用。
马头琴
第五枚《马头琴》,面值2.80元。马头琴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为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马头琴多为是演奏者自制自用,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2006年9月26日我国邮政与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2006--22),1套2枚。
第一枚《古琴》,面值80分。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西洋乐器 与奥地利联合发行
钢 琴
第二枚《钢琴》,面值80分。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
钢琴最早出现在我国邮票中是文革邮票钢琴伴唱《红灯记》,两枚一套,邮票画面分别是李铁梅和李玉和,背景为殷承宗在弹钢琴。面值均为8分。
钢琴伴唱红灯记
钢琴家殷承宗曾对记者说:钢琴伴唱《红灯记》是当年在特殊环境下创作的,当年创作它是为了把钢琴这门艺术保留下来并发挥更大的功能,当时是'曲线救国’,但钢琴伴唱《红灯记》确实是当时吸取了京剧音乐精华创作出的钢琴演奏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