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宣布大消息!世界惊呼:不可能!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

随着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

世界轰动,举国沸腾

这是中国空间站

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航空航天技术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

想当年美国为了遏制我国航空技术

美国号召全球封锁中国航天

目的就是为了封锁中国的太空发展

我们不稀罕外国人施舍的高科技

我们也不要外国人施舍的高科技

最尖端的东西,我们自己研究

自己探索、自己获取

转眼间,乾坤颠倒,沧海逆流

中国上演了绝地反击

我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现如今,中国推出空间站计划后

几十个国家纷纷表示合作意向

其中美国也包括在内

而对于美国这个风险因素

我国也是不留情面,直接拒绝了

现在,曾经那些歧视我们的国家

纷纷要求与中国合作

正如那句话“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

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厉害了,我的国!”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祖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

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古至今

我们中国人就一直有一个飞天梦

无论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还是先民们做过的飞天尝试

无不表达了历代中国人对于登天的渴望

美国航天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说:

“中国航天最令人感到可怕的,

不是它所取得的成就,

而是它背后站着,一群无畏的人…”

 0 1 

  泰山  

2007年11月,

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1号发射成功,

万众欢呼拥抱,

一位78岁的老者,独自走到僻静的角落,

背过身,掏出手绢偷偷抹着眼泪……

这位双鬓斑白的老者,叫孙家栋

中国航天史上,

太多第一与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一号工程、中国探月一期工程……

他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没人知道,

人前永远笑呵呵的他,

为保国之机密,一生都在孤独中隐忍。

结婚30年,妻子才知他的职业。

为了让中国的嫦娥一号比印度提前问世,

75岁那年,他硬生生穿碎了5双布鞋。

80岁,他再次站上西昌卫星发射的指挥部,

北斗导航定位卫星腾空而起,

亿万欢呼,世界惊叹!

背后,是他在医院硬拔掉了输液针头……

92岁,他的身影仍时而出现在发射现场。

左一:中国“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

他说,

“7年学飞机,9 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

祖国在最困难的岁月里,

倾尽所有培养了我(赴俄学习),

我必须无愧人民

国之泰山,萤火残年,

点亮,巍巍北斗!

 0 2 

  转身  

没有人知道,

飞天的脚步,从地底的黑暗中开始。

这张陌生的面孔,99.9%的中国人都不曾认识。

他叫王焕玉,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专家,

卫星系统有效负荷总指挥。

LVD实验,必须在荒无人烟的地下山洞进行。

在无边的湿冷和孤寂中,

他奋战了36年,

2017年6月15日,“慧眼”卫星成功发射,

结束了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

中国无自主数据的历史!

2018年11月4日,

王焕玉在一次学术报告中,

突发大面积心梗,倒在了讲台上。

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不舒服,对不起,研究成果还没讲完——”

王工,您看到了吗?

您曾摆在书桌上的“嫦娥四号”,正飞向寰宇。

神舟、嫦娥、天宫、悟空、慧眼

……

此后,星河璀璨,

您的名字,永远闪耀其中。

 0 3 

 天罡 

此次,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名叫岑拯

身为湖北人,疫情最严峻时,

他再次缺席在家人身边。

17年前,非典疫情笼罩中国,

2003年5月25日,长征三号托举北斗1号03星升空,

火箭刺破阴霾,发射取得成功。

全国上下,为之一振。

这枚被誉为“金牌火箭”的大国重器和它的研制队伍,

用成功为抗击非典疫情,增添了国人的信心

17年后的今天,同样是疫情肆虐全国,

同样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执行国家任务,

中国航天人同样选择了“无悔逆行”

挂在发射场的一副标语,上面写着:

“让病毒远离发射,用成功鼓舞民族”。

 0 4 

 天眼 

“中国天眼”,终于竣工。

中国天眼

这是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仅2年,它发现的脉冲星数量,

就超过了欧美同期发现量的总和。

在它的身后,屹立着一位中国老人——

“天眼之父” 南仁东

这位瘦弱的老者,

放弃了国外300倍薪水和优厚的科研条件,

毅然回到了祖国怀抱。

此后22年,他埋头在贵州的深山之中,

从选址、设计、建设施工,

作为总设计师,事事亲力亲为。

他说:

“中国,需要这样一台望远镜!”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启用,

南仁东带病重返贵州大窝凼,

再一次,他颤巍巍艰难地爬上了“天眼”,

久久,深情凝望自己毕生的心血……

20天前,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2017年10月10日,

“中国天眼”第一次传来捷报,震惊世界,

南仁东却没能等到这一刻。

此时,连续奋战8000多个日夜的他,

刚刚去世25天。

为中国天眼,他燃尽一生,却没能看到一个成果。

2018年9月,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

被命名为“南仁东星”

 0 5 

爱情

这是一张神州二号飞船发射前,

高能所工作人员在发射场的合影。

中间两鬓斑白的老者,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叫何泽慧

1946年巴黎,何泽慧与伊莱娜·居里合影

何泽慧,生于名门望族,清朝三百年,

家族出过十五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

山西人讲话,“无何不开科”。

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法国深造,

在居里夫人的见证下,与钱三强举行了婚礼。

抗日战争爆发,

已在国外享有盛誉的钱三强何泽慧,

带着仅7个月的女儿毅然回国,

驰援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工作。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辞世后,

何泽慧拒绝了条件更好的院士楼,

将家传大宅,无偿捐献给国家。

曾是何家私宅的苏州“网师园”

而她,一直守着他们夫妻二人

1955年搬进的老房子。

屋里的陈设丝毫没有变动。

屋子保留着钱三强在世时的模样,

此后的20年间,

何泽慧与满屋书香为伴,

直至2011年离世。

谁言中国无贵族?

这位中国老者有些佝偻的背影,

诠释了一切。

何泽慧 老人背影

 0 6 

 国有难,召必回,视死如归 

中国的飞速发展,是科研人的生死相依。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有强发禁令,

禁止35名学者回到“红色中国”,

然而,他们终究低估了

文弱学者的铮铮铁骨和国之深情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

中国力学之父  钱伟长

“两弹一星”元勋  郭永怀

“两弹元勋”  朱光亚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  师昌绪

还有,

天文学家 张钰哲,

化学家 侯德榜,

数学家  熊庆来、华罗庚、苏步青

建筑学家  梁思成

地质学家  李四光

地理学家 竺可桢

物理学家 邓稼先

……

新中国成立前,侨居海外的科学家有5000余人

到了1956年底,超过2000人,回到了祖国。

而这一数字,正在飞速刷新。

2017年以来,约4500名留美科学家归国!

大部分是人工智能、材料学等重要领域的科学家。

近几年,新一辈的中国年轻学者

李开复、庄晓莹、“哈佛八剑客”等,

也纷纷毅然归国

书生应怀报国志,此去深藏功与名!

 0 7 

飞天 

从嫦娥奔月到呵壁问天,

中国人从不缺少飞天的梦想。

50年前,

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7年前,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

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国之后,

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12年前,神舟七号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

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太空漫步,

苍茫太空,终于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记。

3年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两天后,“天舟”牵手“天宫”,

为“太空加油”的实施奠定了完美基础。

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屹立,

中国人从未停止对星辰大海的探索。

这,就是中国航天人,

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美国“GPS”、欧洲“伽利略计划”,

你们听好了!

曾经的中国,你爱理不理,

现在的中国,你高攀不起!

点个“在看”,致敬

铁骨铮铮的中国航天人

下一站,星辰、大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