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怀念过去? | 你走了那么远,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
推 荐 |
作者:KnowYourself 来源: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
编辑: 逆水 |
社长说
——我们为什么恋旧?
——因为有遗憾,失去的和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
本文转载自KnowYourself :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 ● ●
人为什么要怀念过去?
你走了那么远,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
“It was to slough off a burden of nostalgia that you went so far away.”(你走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负重。)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第六章
前几天,后台收到一条既日常,却又让人震撼的留言:
“主创你好。小时候,我爸爸每年都会给我买很多玩具,我有一房间的玩具,但我一方面喜欢它们,一方面有点害怕。因为我爸爸每年到了年底,会把那些玩具全部都扔掉,不管我多喜欢,他也一件都不会允许我留下。然后他会再给我买一房间的新玩具。
他说,这是在锻炼我不要留恋过去,就像他从来不允许我参加同学会。他说,人不能回头看,那些过去会拖慢我往前走的脚步。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常常怀念过去的人。请问怀念过去真的会对人有不好的影响么?我这是一种软弱的体现么?”
看完这条留言,心塞了好一会儿,心疼这个宝宝,相信这位爸爸自己也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但这对孩子不能不说是一种伤害。我们决定今天来写一写怀旧。
什么是怀旧?
很多研究都发现,人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产生怀旧的情绪。80%的被调查者每周都至少有过一次怀念过去的体验(Wildschut,Sedikides, Arndt, & Routledge, 2006; Routledge, Arndt, Sedikides, &Wildschut, 2008)。
怀旧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生理疾病。在17世纪,瑞士医生JohannesHofer创造了“Nostalgia”这个词,来形容瑞士雇佣兵因远离家乡参战而产生的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outledge,2013)。他认为这是由大脑神经元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发病时可能伴随心律不齐、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生理和心理症状。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怀旧都被等同于怀乡(homesick)。一直到二十世纪后期,怀旧才开始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概念(Wildschut,et al., 2006),认为人们在怀旧的时候,不仅仅怀念故乡,也怀念故友、往日时光等等。
目前,关于怀旧公认的定义,来自新牛津英文词典,“怀旧是对过去的饱含情感的一种渴望感”(Wildschut,et al., 2006; Routledge, et al., 2008)。
特定的故事内容与叙事方式,与旧友的重逢,尝到或闻到熟悉的味道,或是故地重游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迫切想要回到过去的情绪和愿望(Routledge,2013)。
怀旧通常和我们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有关
人在怀旧的时候,故事的主角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Wildschut等人(2006)通过对从怀旧文集中挑选出来的42篇自传的质性研究发现,怀旧是一种与自我高度相关的情绪(self-relevantemotion),不仅如此,怀旧的内容也常常围绕着“我”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展开。
我们来看两种怀旧的内容类型: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少女。在他面前我毫不掩饰。我在马路上大声呼喊'我喜欢你’,看着他在人群中羞怯的窘态,我内心竟有一种得逞了的狂喜。”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少女,我总喜欢花花洋装和妈妈梳妆台上那支色彩最鲜艳的唇膏,喜欢在校园里的马路中央,小跳奔跑,高声歌唱。”
尽管故事的主角都是自己,但Wildschut等人(2006)发现,大多数人怀旧内容更类似于第一种,也就是说,比起单独回忆起过去某一个时间段的自己,我们更倾向于怀念自己与重要他人的互动,彼此共同经历的那些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等等。
怀旧往往呈现拯救式的叙事顺序
McAdams(2001)指出,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叙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理解自己的种种经历时,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逻辑顺序:
拯救式顺序(Redemption sequence),即描述一个人是如何从坎坷挫折中一步获得最终成功的故事,是一种从消极到积极的叙述方式。
毁灭式顺序(Contamination sequence),即讲述一个人生赢家如何跌落谷底,一蹶不振的故事,是一种从积极到消极的叙述方式。
但Wildschut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人们怀念过去经历的方式大都只有一种——近80%的人,回忆往事的方式是“拯救式”的。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积极的东西。我们在怀旧时,即便怀念起一些挫折、悲伤,也会怀有一种“我克服了它们”的积极深邃的情感。
区别概念:可预期怀旧
(本小节特别鸣谢北京大学洪蔚琳小朋友)
一个有关怀旧的最新概念在2016年被提出,它被称为“可预期的怀旧”,指的是人们以未来的视角,怀念可能会失去的现在。以概念提出者的原话说,这是一种“在当下过去之前就开始怀念”的感觉( missingthe present before it’s gone)(Batcho, 2016)。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失去当下的美好,并因此产生了“提前到来的怀旧感”(prematurenostalgia)时,ta就陷入了一种可预期的怀旧之中。不同于怀旧是对“已经失去的”人事物的怀念,可预期的怀旧是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失去”的基础上的,即使这种失去在未来可能未必真的会发生。就是这种“假设的失去”会让人沉浸在“未来可能的失去”和对这种失去的恐惧里。
可预期怀旧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有害的情绪。当我们以未来视角看待当下时,会人为地造成对现在的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这就会导致人们以更抽象的、缺乏实际参与感的方式度过现在(Batcho& Shikh, 2016)。恰恰就是这种在未来视角下对失去的惶恐,让他们在无谓的担心中真正地失去了每分每秒的现在。
Batcho和Shikh(2016)的研究就发现,可预期的怀旧与人们的消极情绪高度相关,如悲伤、难过、无助感等。
怀旧的4种积极作用
❶ 对情绪的影响
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会更容易使人产生怀旧情绪(Wildschut,et al., 2006)。当现在的生活让我们感到恐惧、不满、焦虑和不确定时,我们会希望回到那个(至少在现在看来是)确定而美好的过去。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怀旧有一些补偿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平静和镇定下来。
❷ 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
其实,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并不是一些过去经历的客观事实,而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主观理解。正如SusanWhitbourne(1985)所说,在记忆里塑造和重塑自己生命的故事的过程,才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是谁。怀旧,是我们从过去获得自我认知的过程。
而正如前文所说,大多数人的怀旧,都采用的是一种“拯救式”叙述的方式。也就是说,当怀念过去的时候,“故事”情节的展开往往是我们经过尝试和努力、克服困难走到今天——过去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我。这就使得怀旧,成为了我们认可自己的付出与成长的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
人们不断地通过怀旧,与过去的、年轻的自己建立情感上的联结,能够帮助我们持续地对自我进行肯定,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
❸ 建立并维持社会联结
Wildschut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怀旧能帮助人们在人际互动中更有能力。研究中,121名被试被随机分入实验组与控制组,两组人分别阅读不同的实验说明。
实验组的人被告知,“请回想一段让你怀念的过去经历,越详细越好。努力找到最能引起你怀旧感的那个事件”。而控制组的人则被告知,“请回想一个你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件,比如上个礼拜发生的一件事情”。阅读说明之后,两组人分别写下与这段经历相关的四个关键词和现在的感受。
最后他们分别完成一份“人际竞争力问卷”(InterpersonalCompetence Questionnaire),共包含三个方面:1)主动与他人互动,例如,参加聚会或派对,并在聚会中主动与陌生人建立关系;2)主动自我袒露,如向朋友坦率地表达自己对ta的感谢、抱歉、愤怒等;3)提供情感支持,比如在朋友难过的时候及时的陪伴与安慰。得分高表示能力强。
结果发现,实验组(被唤起怀旧感)的人,在以上三个领域的得分都比控制组的人更高。换言之,怀旧感能引起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好的表现,更主动地与人建立联系,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照顾他人的感受。
❹ 怀旧能对抗一种“存在无意义”的感觉
恐怖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一种心理上的冲突——“强烈的生存渴望”和“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之间的冲突(Greenberg,Pyszczynski & Solomon, 1986)。
死亡的不可避免,让我们感到恐惧,甚至还会让人产生一种对当前生活的无意义感(既然人都会死)。人的一生有很多时间是在与这种恐惧与无意义感抗争的。恐怖管理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习得一些宗教、文化价值观来帮助自己重新获得人生意义、自我价值感,进而克服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绝望(Routledge,et al., 2008)。
而怀旧,也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赋予人生经历以意义的方法。怀旧能够在我们感受到死亡恐惧,或者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受到威胁时,防止我们掉入一种存在主义的危机——对自我存在的绝望,失去活着的勇气(Routledge,et al., 2014)。
Routledge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受到死亡恐惧时,怀念过去能够帮助他们感受到更多生命的意义,更少产生与死有关的想法。因此,对于身患重病或者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而言,怀旧能够把生命的意义感重新带回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找到更多活下去的理由。
甚至有学者提出,怀旧可以对抗恐怖主义的自杀式行为。
除此之外,学者们认为,一些极端恐怖主义的首脑,正是利用了“存在无意义”感,宣称通过“自我牺牲”式的行为能找到生命的意义(e.g.为民族献身),诱惑了一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人,达成ta恐怖主义的目的。
而Routledge等人(2014)的研究发现,帮助人们怀念过去,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其实是充满了珍贵的、有意义的事件的,自己并不需要通过自我牺牲来获得存在的意义。这就可能被应用于减少宗教式自我牺牲(religiousself-sacrifice)活动的发生,并且能够减少那些人与死亡相关的想法。
说了这么多,我们其实特别想让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粉丝小朋友知道,你爸爸错了。怀旧,其实是给人们提供另外一条达成“寻找生命意义”的目的的道路。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过去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因为此刻的你是从过去来的,抹去它,就等于抹去了你自己。不但如此,正是通过回忆,我们获得了一次珍贵的“重塑”过去的机会:
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最重要的不是真正发生了什么,而是你觉得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无法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过去、解释过去的角度和方式。而怀旧正是这个过程发生的时刻。
愿你能令过去为你所用。
本文转载自Kno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