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大叔在菌业——菌业前景就事论事(3)

赵氏流行风之三:我最牛

这个风格可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了,菌业这些年有了些新东西,这些新东西的“新”,与其不完善和不全面存在伴随关系,最典型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羊肚菌,另一个是液体菌种。“我最牛”型的“IBM”们是言必称其最新,把食用菌行业的所有关键都说成他知道的那一点点玩意,连贻笑大方都算不上,直接就是忽悠外行。

所有新东西都最后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完善和成本降低来推广普及,同时伴随产品的利润平面化,这不是菌业的规律,而是所有行业的共同规律,因此,“我最牛”型的菌业“IBM”的牛掰之处,实际上只剩下脸皮厚了。

有一位会搞羊肚菌的的菌业“IBM”,逢人必谈羊肚菌,人家要他做些发展建议,他第一个就是羊肚菌,当然还有另一种他自己认为比较厉害的菇种。这位完全没有因地制宜发展的基本概念,他在其他地方鼓吹并曾经忽悠得自己已经名声不佳了,但这种风格很合官员们好大喜功的胃口,所以还能混得下去。

新驯化菇种或者新进入生产的菇种,规模发展速度与利润下降速度刚好成反比,所以,真正的技术研究者,要靠高利润收回成本,是不会去普及该技术的。但在中国很无奈,技术保密和保护都是传说,但技术优势又是始终存在的。比如银耳,也曾经遍地开花,当然现在它归于平淡了。不过归于平淡的原因是技术成熟度高了,利润反而不太高了,然后只有古田一带的生产者有优势,所以,今天,古田银耳执中国银耳生产之牛耳,其他地方的生产皆浮云而不足道。

事实上,羊肚菌技术显然是不够成熟的技术,以“我最牛”的心态出现的“IBM”们的说辞,不过是一种吆喝方式,这和搞液体菌种的如出一辙,把自己略有所知的东西吹成天下第一,吹成缺了它地球不转的东西,他们也许自以为可以有利于找工作,但实际上这种“IBM”因为他们吆喝模式,注定每一次改换门庭速度,都要比那些承认不足,从而自始至终强调没有什么东西是万能不可替代的专注者快。

技术创新不等于技术瞎jb推新,“我最牛”的菌业“IBM”,其实也比较不好意思,他们对相关东西根本没有什么贡献,略微接触早一点而已。但他们的重点是为了忽悠一点小钱,殊不知,这一点小钱的后果,很可能是别人要亏大钱。在一个不成熟的领域,盲目大搞,不啻是把风险集中化做一次豪赌,从目前看,豪赌的结果符合概率论的正态分布规律,羊肚菌方面吃过亏的,大概很多人杀人的心都有了。

如果个人有兴趣,少量弄一点,亏赚都无所谓,那我是不反对的,但鼓吹别人大干快上,让人家处于高风险之下,那就有品德问题了。

显而易见的一点,这些新东西的投入物资都是高利润的,羊肚菌的菌种和液体菌种发酵罐都是毛利率超过100%的玩意,等它们的利润走向平面化,就用不着“IBM”们如此鼓吹了。即使羊肚菌价格也平民化了,风险随之降低,只要成本不高,谁爱做不做,自然会有专注此一菇种或技术的区域出现。

液体菌种的情况大致类似,不过因为那个发酵罐太耐用,存量已经快接近饱和了,除了少数早期做的不好的要淘汰之外,市场已经在“IBM”们的推动之下越来越窄了,想依靠所谓“液体菌种”技术来混高工资的机会也也越来越少了,不就是一个操作么?神神叨叨神马必然趋势,out了。就会操作一下液体菌种的高级操作工,非说液体菌种乃是“发展核心的核心”,把使用液体菌种也叫创新,黔驴技穷啊。

至于认为液体种必然全面替代固体菌种的事情,不要说什么三五年,三五十年也未必!吹牛容易,牛皮破了,混饭就不容易,不吹你能死吗?

把自己的仅有强项搭卖进臆测当未来胡诌,实际上是对其他东西完全没有信心的表现。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