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享|绘本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讲了六次。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五次讲的内容的视频和第六次讲述的思路。
第一次是让孩子听。
为什么着重强调一定要有听的过程?是让孩子熟悉这个绘本的内容,让孩子清楚这个绘本讲的是什么故事。有一次我们读小熊系列《散步》这个绘本,我没有让孩子听,直接进行了阅读,彤彤显然在这个过程就不太适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从那以后我就注重让孩子们先听。所以这里我也强调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绘本的时候,要让孩子先听一听,这里面的故事是什么。
第二次是让孩子跟着读。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他看到了书的内容,看到和理解是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带着孩子读,孩子跟读的过程是我们把组织好的语言告诉孩子,让孩子形成语言和图画内容的融合。
第三次是固定句式的描述。这里我进行的固定句式是:小老鼠看到了XXX拿到了苹果。前两个做示范,后面让孩子自己说,如果孩子不能独立说,再引导。在实际讲述的过程中我做了两种引导:一种引导是让我再说前面的内容,让孩子换动物的名称;另一种引导是我说出来,让孩子再独立说一遍。
第四次是提问—回答。这一遍孩子就不是在简单的读绘本了,要思考。“小鸟是怎么拿到苹果的?”引导孩子回答,“我看到小鸟飞起来拿到了苹果,你看到小鸟怎么拿到苹果的?”
第五次是让孩子推测。“小老鼠看到小鸟飞起来拿到了苹果,那你想一想,接下来小老鼠会做什么呢?”用同样的描述引导孩子进行推理,小老鼠看到了其他小动物拿到了苹果,它就会模仿它们拿苹果的方法,可是它拿不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小老鼠用了同样的方法却拿不到呢?
第六次是让孩子联想。“小鸟有翅膀,飞起来拿到了苹果,来了一只老鹰,你帮老鹰想想办法,老鹰可以怎么拿到苹果呢?”引导孩子找到小鸟和老鹰的共同之处,从而“帮助”老鹰想到拿到苹果的方法。“小猴子会爬树,爬到树上拿到了苹果,来了一只小松鼠,你帮松鼠想想办法,小松鼠可以怎么拿到苹果呢?”“来了一只小熊,它能用鼻子拿到苹果吗?它能用脖子拿到苹果吗?它能跳一跳拿到苹果吗?它能撞树拿到苹果吗?”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思考,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小动物们可以拿到苹果。
整个绘本讲读过程都不能丢掉这个绘本本身想要传递的信息:小动物们想办法拿到了苹果,这些方法小老鼠都不能做到,海狮也不能做到,但是它们两个合作就能完成。如果我们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寻求帮助。
阅读趣事:
彧宝宝在读这个绘本的时候,我问:海狮有个本领,你知道海狮有什么本领吗?
彧宝宝说:“我-知-道-。”
我在想:怎么可能,之所以这样问,是想引导他不知道的时候可以问一问,既然他说知道,那我就等着他自己撞上南墙再回头,给他个教训,下次他就不敢乱说了,哈哈哈。
“好,你知道,那你告诉我们。”准备嘲笑他。
“海-狮-把-小-老-鼠-扔-起-来-。”
我露出了吃惊的表情,他真的说对了。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孩子在听的过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