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师的易以及经方家之易解,从头说起吧
易,中华文化之本源。说起来话长,还要扼要讲一下。
上古的传说中,盘古开天地,伏羲和女娲两个神,是兄妹,也是夫妻,这个不知真假。女娲造了人,补了天,伏羲画了八卦。这些事太远,说起来太长。易中有记载的是伏羲画了八卦,这个就是重心了,从这里说起吧!
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八卦衍生出了八八六十四卦。朱老夫子,对,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寻根问祖,最后证实是朱家老祖宗的朱熹朱老夫子,他一生精研易理,有一个卦序歌,很有名。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这个网上可以搜到。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真要说起来头绪太多,数不胜数,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但是为了后面说清楚一些事情,还要捋一个主干。也作新词强说愁,这说的就有些纠结了,挂一漏万。拿起小刀子,果断忍痛割爱,然后言归正传。
传世之易应该是三个部分组成。前面说了两个部分,伏羲画的八卦,说的是天道。这个事情孔老夫子说的最清晰,抄一段。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理而理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是说卦转的第一章,主流认为是孔子所著,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有人冒孔子的名而作。
这些我们暂且不管,先读文章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以前圣人在写作周易的时候,由于有神人在幽冥中帮助生出了蓍草,以三为天数,以二为地数,得出了卦爻的数目,观察阴阳的变化建立了卦,发挥刚柔的性质产生的爻,八爻温和顺从于道德并为义所控制,穷尽事物的道理和人的本性,去达到与天命的统一。
这个蓍草是古人算命用的,起初的时候,古人占卜用龟壳。倪师给我们讲易的时候,有了一个观点:龟壳这个东西比较稀罕,不太利于推广,而蓍草随处可见,比较平民化。继而我想,孔老夫子也是比较亲民的,所以他就把这个宣传了一下,做了个免费的广告吧,于是我们也就顺理成章的认为古人算命占卜都是用的蓍草。
这个不是重点,不继续纠结了。但是,还很有必要先批判一下。本章对周易的写作加以神话和虚化,这个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不是科学的观点,我们应该予以批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有一些精华还是值得认真吸收的,这个才是重点。不过这个里面,也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是粗制滥造,还是后期制作出了问题。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八卦相错。
这段话很有名,基本上耳熟能详。这里面有一句也作:水火不相射。两个版本都见过。这个也不是重点,不管它了。都是四个字,看着顺眼一些,就这么引了。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这就是八卦了。但此八卦,又非彼八卦,和我们过于通俗化的“八卦”不太一样。
这个与后面的主题关系比较密切,翻译成白话就是,雷能振奋鼓动万物,这是震卦。风能散布流通万物,雨能滋润万物,日能晒干万物,艮能留住万物,兑能欣悦万物,乾能君越万物,坤能储藏万物。这是第四章。八卦都说到了,第一卦是震,后面依次是巽坎离艮兑乾坤。
下面说第二部分,文王演周易。我们古老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已经教导,易有三本。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传世之易,乃周易也。这就是说,另外两个易不是主流,那我们就只说主流。
文王演周易,为每一卦都写了一个卦辞,为毎一爻也写了一个爻辞,乾卦和坤卦还多一条,多写了一个用九、用六。一言以蔽之,64×7+2=450条,这是总的工作量。比较熟悉的爻辞,潜龙勿用,亢龙有悔。这是从金庸先生那里学的。
还有两句也很熟悉,也很高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分别归属于用九和用六。不过,这不是文王写的,而是孔子写的。这就说到了易的第三部分,仲尼所注的易。
对,孔夫子应该是注解。虽然说是注解,但是,它不仅仅是写的好,意义更是非凡。
伏羲画八卦,说的是天道。文王演周易,讲的是神道。到了孔子所写的十翼,把天道神道人道合而为一,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是划时代的,仅就这一点来说,孔子很伟大。把天道神道与人道结合起来,类似于现在说的产学研相结合,产业高度融合,赋予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