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怼友,准备好了吗?
嘴笨的孩子,总羡慕那种能出口成“怼”的高手。
午休时分,大家简单放松一下,好继续下午的工作。你一眼我一语拉家常,聊得挺欢。再喝口咖啡奶茶,气氛轻松。完全就是打工摸鱼人的小确幸,多好啊。这时候某个爱秀爱现的人物,偏偏憋不住要开始表演。
只听得他带着三分漫不经心,三分刻意,四分做作,开始诉说起周末感想。上周末去了哪,玩了啥,吃了啥,见了啥……事无巨细,直把同事当同室。恨不得人人听过之后,都要给他盖个章,点个赞,附带着羡慕嫉妒的眼神。
你张口欲言,却又不知道说啥——没人规定不准他表演啊。正在无奈之间,高手一来,三言两语,就让那个秀秀闭嘴。高手说的每个字,字字戳中要害,字字都是你想说的。可你,咋就想不到?一样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语文,怎么你的语言,就组织不起来?
这些日常你来我往的小“怼”,不用太认真。可以把它们算作一种生活的情趣。要不要打开“怼”的技能,其实无关紧要。生活小乐趣嘛,喜欢的
,多说几句;不喜欢的,就发傻充楞,装聋作哑,也没什么。实在不知道怎么“怼”,就不“怼”。实在不知道怎么回应,就学学那些“面瘫式”演技。教材多得很,上脸简单,包你一学就会。
但是职场上,也有要真“怼”的时候。你没得选,只有一个必选单项:怼。
“怼”有时机。我们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处处与人针锋相对。一团和气不好么?能和睦相处,就和睦相处。能好好说话,就好好说话。面对胡搅蛮缠,可以让他独自表演独自嗨。面对一些非常恶劣的态度或语气,也不必太放在心上。但是,如果碰到关键问题,涉及到利害关系,就得出言相“怼”。
“怼”有目标。怼是一种回应。对方的言谈举止,触到了界线,然后我们为了对他的这种表现有所回应,才会“怼”过去。所以,“怼”有明确的目标靶子。也许对方之前的言行,已经搅动了我们的内心,各种情绪翻涌上来,恨不得立马手撕。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想说的东西太多,反而找不到重点。因此,我们开口之前,不要任由自己的情绪牵引,而是要找准这个靶子。接下来集中火力,一击而中。
“怼”有结果。怼人,是一种被动的出击。出击会得到胜负结果,也会带来杀伤力。既然决定开口怼,就要怼到底。在事情的是非上,不能留什么余地。在相对公开的场合,和对方确认怼的结果。让事情的后续影响,往你想要的方向走。但是在形式和态度上,倒不必咄咄逼人。如果能够互相留一点面子,最好。对方不需要,或是实在留不住,也就算了。
总结一下,“怼”,有时机,有目标,有结果。真会“怼”的人,不会天天没事找事 “怼”人。但只要他这个“怼方”一开口,对方血槽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