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积微成著,金石为开
康熙青花瓷器由于其不凡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历来受广大收藏家、爱好者的追捧,这一点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足以说明。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中,一件康熙青花龙纹瓶以2387.12万元创造当年康熙青花瓷的新纪录。在最近结束的2007年秋拍中,长风拍卖公司的一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又以1920.8万元被一神秘买家买走,从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青花瓷器在现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康熙时期器足常见种类有:平足、圈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玉壁底等。
中期的康熙青花使用的云南省的"珠明料",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这一点也有青料的提纯法由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有关。康熙中期的青花也有呈现宝石蓝色的,鲜艳而不显火气,与清代其他时期的青花有很明显的区别,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翠毛蓝之称的康熙青花就是在这个时期。这时期的康熙青花绘画上讲究"墨分五色"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的五个层次的色阶区别,有"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的极高评价。这时的工匠熟练地运用分水法这种技法,器物画面有很好的浓淡深浅,光线强弱,不同层次的渲染,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画,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具有开放胸襟,十分推崇西洋科技的康熙倡导下,众多先进的生产工艺也被运用到瓷器烧造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康熙青花一改明代中后期的粗陋,趋向精细完 美,而这些都是康熙青花具有无限魅力,至今备受追捧的重要因素。
清代从努尔哈赤、皇太极算起共12个皇帝,有瓷器的仅10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是以清三代的瓷器为主。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 具魅力。
康熙青花对于青料的应用,同样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早期青料用的是国产浙料,釉色个别较灰暗,主要以灰蓝色为主。到了中期使用的是由云南生产的“珠明料”,虽然还是国产料,但“珠明料”的质量更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呈现出宝石蓝的颜色,不具有一丝烟火的气息。到了后期则是品种的增加,出现了浆胎青花、青花加紫及哥釉青花等等。
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出所需图案,然后再施上透明釉,在高温(约1200摄氏度一1300摄氏度)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从元代至今,它一直是瓷器烧制的主流,故大量的碗、盘、缸等生活用瓷,都是以青花瓷这种形式烧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