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险!差点看不到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了|回眸百年 致敬青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特别开设“回眸百年 致敬青春”专栏。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风华正茂。愿青年读者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出磅礴的青春力量。

好险!差点看不到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了

作者:尚莹莹

01

1916年夏天,20岁的沈德鸿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经表叔卢学溥推荐到商务印书馆工作。

沈德鸿,字雁冰,就是大名鼎鼎的茅盾。他的这个表叔也不是一般人,当时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公债司司长任上,商务想承揽印制政府债券业务。这样,茅盾拿着商务北京分馆经理孙伯恒的一封信,到上海面见总经理张元济,很容易就进了商务的王牌部门编译所。

沈德鸿,字雁冰。据1980年出版的《茅盾笔名(别名)笺注》,沈德鸿用过的笔名有90多个,“茅盾”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个笔名

茅盾英文很好,工作之余,开始翻译外国文学名著,几篇稿子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登出来,很快引起主编张东荪的注意。

1920年,陈独秀出狱后避走上海,《新青年》需要翻译一些共产国际的通讯文章,于是张东荪推荐了茅盾。茅盾本就是《新青年》的忠实拥趸,对马克思主义颇为热衷。当时,“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维经斯基也找到了陈独秀,茅盾经常进出老渔阳里2号,成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一批成员。

除了给《新青年》译共产国际《国际通讯》上的文章,他还翻译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美国共产党宣言》等旗帜鲜明的马列理论文章,刊登在《共产党》月刊上,署名P.生。《共产党》是第一份党刊,当时是秘密出版,通过茅盾联系给商务译稿筹措一些办刊经费。

1920年12月7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党刊《共产党》创刊,陈独秀、李达、施存统、茅盾均为其主要撰稿人。图为茅盾在创刊号上刊登的翻译作品《美国共产党宣言》/来源:商务印书馆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建党前后,他一直在为党工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利用工作之便,承担了不少党对外联络的工作。

那时,上海商务印书馆差不多每天都有几封信件是“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台展”。“钟英”,“中央”之谐音也。党中央对外发函、通知,好多都落款“钟英”,中央档案馆现存毛泽东手书数份。

但是,大革命失败后,茅盾被通缉,转入地下活动,接着又流亡日本几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直到1930年回国,茅盾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鲁迅、瞿秋白一起,领导了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

左起:沈泽民、郑振铎、沈雁冰(右坐者)、叶圣陶(右立者)

02

《子夜》就是这一时期左翼文学的作表作,1933年初由开明书店出版。

这部小说长达30余万字,描写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帝国主义买办金融家赵伯韬斗法,最终惨败破产的故事;30年代的工农运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是小说人物展开活动的宏大背景。

大革命的失败,使很多人对社会性质和革命前途产生了怀疑。革命派坚定认为,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工农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资产阶级来担任;还有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这是《子夜》写作时面对的社会现实。

《子夜》剧照。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交际花徐曼丽周旋于他们之间

1930年夏末秋初,茅盾刚从日本回来不久,胃病、眼疾、神经衰弱一起袭来,尤其是眼病最麻烦,遵医瞩半年内不能看书写字。他就借此机会开始构思一部长篇小说,体验生活的地方是推荐他工作的卢表叔家。

卢学溥卸任财政部公债司司长,又任南京中国银行监察、交通银行董事长,是有权势的银行家。沪上的贤达显贵常常在卢公馆聚会互通消息,茅盾混在他们中间,把金融界摸了个门儿清,后来小说中金融交易的诸多细节果然栩栩如生。

1931年10月,茅盾身体好转,便投入紧张的创作中,到1932年12月,用时一年多,完成了《子夜》全书19章。

茅盾在写作

写作前期,瞿秋白避居在茅盾家中一段时间,给小说提了不少好的建议。

比如,茅盾本来给吴荪甫安排的座驾是福特轿车,瞿提议像吴这种上海滩属一属二的大亨,应该坐更高级的雪铁龙;结局也由吴逊甫、赵伯韬握手言和,改为一胜一败,小说的文学性、艺术张力和政治寓意都大大提升了。

这样,小说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失败,同伙杜竹斋倒向买办赵伯韬,有力地回答了社会性质之争——在帝国主义统治下,民族工业资本家斗不过金融买办资本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路的。

左翼文学的旗帜更加鲜明了。

《子夜》

茅盾写作《子夜》期间,打算从1932年1月起在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上连载,而且已经交了几章手稿给时任主编郑振铎,还预备连载时署名“逃墨馆主”。

“逃墨馆主”,取《孟子·尽心下》中“逃墨必归于阳”之说,“阳”即阳朱。茅盾曾谈起这个名字,说:“朱者赤也,表示我是倾向于赤向的。”一个笔名,费了这么多心思,可以看出茅盾与党组织失散多年,心之所系未曾改变。

谁知,稿子已经进了排字车间,日军突然轰炸闸北,“一·二八”松沪抗战爆发。商务印书馆总馆一片火光,东方图书馆化作焦土,《小说月报》编务徐调孚冒死冲进排字房,将《子夜》手稿抢救出火场,小说这才幸存下来。

经过这场劫难,《小说月报》不得不停刊,连载也只能作罢。

商务印书馆在松沪抗战中被日军炸毁

03

1933年初,《子夜》全稿完成,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署名茅盾,书名为叶圣陶手写篆书。

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出书三个月内即印了四次,初版3000部,此后重版各为5000部。不仅青年学生爱看,资本家的少奶奶、大小姐也都争着看,一时风头无两。

《子夜》

关于书名,其实茅盾一开始定的是《夕阳》,与第一章名称相同。现存中国现代文学馆里的《子夜》手稿,还保存着“夕阳”书名字样,另有一行英文“The Twilight: a Romance of China in 1930”,说明故事是关于“黄昏,大阳落山时候,1930年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待到正式出版时,茅盾决定将书名改为《子夜》。

因为“夕阳”只能代表旧中国日薄西山的景况,而“子夜”既是最黑暗的时刻,也孕育了随后的黎明,在破坏中也给人以希望。

《子夜》手稿,原拟定的书名是《夕阳》

《子夜》的出版,打破了左翼文学作品的荒芜,也以作品回击了文坛对革命文学的嘲讽。

如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说的:“我们不要看广告,我们要看货色。马克思唯物史观列宁阶级斗争等名词,我们已经听过了不少,请拿出一点点'无产阶级文学’的作品给我们看看。”第三种人、自由人更指责左翼作家是“左而不作”。

《子夜》的出现,对这些言论是一个有力的反击。所以,当左翼文学领袖鲁迅读后,击节赞赏,几天后给友人曹靖华的信中专门谈到:

“国内文坛除我们受压迫及反对者趁势活动外,亦无甚新局。但我们这面,亦颇有新作家出现;茅盾作一小说曰《子夜》,计三十余万字,是他们所不及的。”

茅盾先生

小说创作的见证者瞿秋白,更是连作两文高度评价小说的文学价值。在《<子夜>与国货年》里,他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在《读<子夜>》里,他又欣喜地说:“从'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上看来,《子夜》的确是中国文坛上新的收获,这可说是值得夸耀的一件事。”

《子夜》以前,茅盾已发表了《幻灭》《动摇》《追求》的“蚀”三部曲,作家身份已经确立;《子夜》则奠定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瞿秋白评价它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子夜》的德文版早在1938年就在德国德累斯顿出版,1979年又出了修订版,顾彬在后跋中说:“《子夜》是中国现代第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意义和作用至今仍未有丝毫衰减。”

本刊原创约稿,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