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译翁杨武能谈读书“履历” 2024-05-12 23:32:23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杨武能(龚雪梅/摄),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图书馆荣誉馆长。中华读书报:能谈谈您的早期阅读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杨武能:小时候家庭贫寒,父母没多少文化,却给了我世间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对上学读书近乎偏执的渴望和喜爱。父母异常重视子女教育,大概才五岁,我就由祖母背着上了小学。我最早的读书记忆,是坐在街边的小板凳上读连环画。那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租书老头儿,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音容笑貌仍留在我记忆里,还有他那色彩斑斓的小书摊儿。这小小连环画摊儿,确乎给了我一生最初的阅读快乐。中华读书报:那时候大多读些什么书?对您有怎样的影响?杨武能:《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怪侠欧阳德》!还有《三毛流浪记》!对于童蒙初开的孩子来说,这世界上还有更好看的书吗?长大一点,十一二岁吧,一个特殊的机缘让我读了很多成人的字书,也就是一本本武侠小说,并且认识了武侠小说大家还珠楼主。那一年,从我老爸出生的彭水县江口镇,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年轻人,名叫杨子英。子英二十来岁,论辈分是我堂兄。他乘坐乌江上由纤夫喊着号子拉的船,到了涪陵再换乘火轮,千里迢迢奔大重庆来就为买书。买的全是准备回江口镇开书店的武侠小说!子英哥借住在我家,他那些书自然让我随便翻,随便看。于是一连好多天,我下学后就蜷在躺椅里读武侠剑仙小说,读得废寝忘食,读得头昏脑胀,读得天昏地暗。直到堂兄收拾行装回老家了,我才恍如梦中醒来,人像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以后我再不读武侠剑仙小说,小小年纪吃的苦头永生难忘!中华读书报:您是怎样走上翻译道路的?杨武能:1950年春天小学毕业,我侥幸进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住读。记得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苏联小说,深受书中主人公的英雄事迹感动,下决心要成为保尔·柯察金一样的共产主义战士。既已相信“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便梦想学工去修建三峡水电站。谁知初中毕业一纸体检报告击碎了我的美梦。我天生色弱不能学工,只好学文。所幸遇上两位领路人。一位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晓岑,他精彩而富启发性的语文课,使我逐渐爱上文学,产生了当作家的念头;另一位是俄语老师许文戎,他生动活泼又学以致用的俄语课,让我喜欢上了俄语。在王晓岑老师带领的我们班,同学们课外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苏联和俄罗斯的翻译小说成风,其中屠格涅夫更是大家最爱。拿我来说,《罗亭》《前夜》《贵族之家》《猎人笔记》,都读得津津有味。俄苏文学之外还读法国文学,傅雷译的巴尔扎克迷住了我,《高老头》《邦斯舅舅》《欧也妮·葛朗台》,还有大部头的《贝姨》,都叫我读得爱不释手。中华读书报:读了那么多外国文学,您有怎样的体会?杨武能:读得多了自然会对比不同译本给人的感受,于是渐渐悟出一个道理:一部译著是否受看、动人,是否得到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的优劣;文学翻译家的作用和贡献,可谓实在而卓著——难怪有学者说,“名著随名译诞生而诞生”。联想到自己,当一名文学翻译家也不失为聪明的选择啊,结果高中毕业后进了西南俄专。中华读书报:那么确定人生目标之后在阅读方面有调整吗?杨武能:为成为丽尼、陆蠡似的翻译家,我拼命学俄语,用一年时间取得了两年的成绩。读书也改变了方向和策略,不再为满足文学爱好读大部头中外名著,而着重读篇幅短小的作品,目的不在欣赏、消遣,而在学习、积累,为成为文学翻译家学习、积累。这时读的多为杨朔、秦牧的散文和三言二拍似的短篇小说,还有《老残游记》一类纪实作品。因为读短篇不会沉溺于故事情节,能够头脑清醒地学习,学习谋篇布局,学习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要知道,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翻译家必须具备作家一样的语言文字功夫,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取用方便的语料库。能这样,做起翻译来才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常常会不招自来,有如神助。真的,多读散文和短篇小说,是我学好文学翻译的一大秘诀。中华读书报:您后来成为德语翻译专家,是什么契机?在阅读方面是否亦有改变?杨武能:1957年中苏关系破裂,学俄语的人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我只好转学,离开故乡东出夔门,进入南京大学改学德国语言文学。事实证明,这又一挫折实乃因祸得福:在硬件软件都比西南俄专好得多的南大,我如鱼得水,真正开启了成为文学翻译家的圆梦旅程。二年级开始,我便尝试做翻译赚稿费,投出去的稿子几乎篇篇录用,不只能用稿费改善生活,还时不时地邮寄一点回重庆接济贫困的父母弟妹。渐渐地我已不满足翻译豆腐块文章,开始译真正的文学作品。对做这个,南大德语专业学子可谓得天独厚,不只有张威廉、叶逢植等翻译大家可资师法,更难得的是“坐拥书城”,有一个对学生也开架借阅的原文图书室。我的阅读便从中文变成了德文。经不幸沦为图书管理员的大学问家陈铨先生之手,我不知借阅了多少德语文学名著。从中我选译了莱辛的《寓言八则》,亨利·曼的小说《格利琴》,施笃姆的小说《一片绿叶》以及康拉德·梅耶的历史小说《普劳图斯在修女院中》,而且都陆续发表在了全国唯一的一家外国文学刊物《世界文学》。 杨武能南京大学毕业照。前排右五为郭影秋校长,左二为叶逢植老师;二排右六为舒雨,右二为杨武能。中华读书报:《世界文学》是鲁迅创办、茅盾主编的权威专业刊物,您初出茅庐就“连连中标”,在当时一定引起很大的反响。杨武能:在当年这可真非同小可。我十分感激领我走上文学翻译道路的恩师叶逢植。他不仅保荐大学生杨武能的习作给《世界文学》,还把主编约他自己译的《贝希尔诗论》分一半给我翻译,译成后跟他的合在一起用共同的笔名“彭芝”发表。除了翻译短篇作品,我也读了E.T.A.霍夫曼和高特弗里德·凯勒的中篇小说,凯勒曼的长篇小说Tunnel(汉译《隧道》)等等,它们都是德语文学经典,我都很想把它翻译过来,因此读得很认真,阅读已经变成研读,也就是边读边研究,一本书要反反复复读好多遍,这样才有可能进行翻译。中华读书报:后来回到四川外国语学院,您的情况如何?杨武能:回到川外三四年就是“文革”。那没书读、没书教、没书译的十年不堪回首。1978年,我放弃已经取得的讲师头衔,告别妻女,破釜沉舟,以四十岁的大龄考取了冯至教授的研究生,找到了一生最大的贵人,改变了曲折坎坷的命运!说来话长,关心我的朋友可以读拙作《译海逐梦录》和《感受德意志》。中华读书报:能谈谈您和冯至先生的交往吗?他给您上课吗?开过书单吗?杨武能:根本没上过课,只是一学期去老先生家两三次,每次聊上一两个钟头,自然,轻松而随意。正常啊,大学者哪用手捧高头讲章,有板有眼地给弟子授课?胡子拉碴的研究生了,自个儿研究去呗,还用导师耳提面命?研究生应该针对导师指导下确定的课题,自己去找书读,而且不是阅读,是研读。阅,看而已;研,钻研,要穷根究底地钻进去,读出自己别样的滋味、心得来!我师从大诗人大学者冯至攻读歌德,凡是歌德的书和研究歌德的书——那简直多如牛毛,我可不忘初心,我是要当德语文学翻译大家啊!岁月蹉跎,时间金贵,我得抓紧译,译,译!把失去的十年抢回来!中华读书报:当时您做翻译,氛围如何?杨武能:在社科院,做翻译是不务正业,冯至老师不会帮我,值得庆幸和感激的是老人家也没有制止我、批评我。我不顾其他领导和同事、同学的侧目,自己悄悄干。不过呢,也许老师自己不知道,我还是得到他的巨大帮助:大跃进时期,他在北京大学曾领着几位年轻教师多快好省地编过一套上下册《德国文学史》,叫我如获至宝,我为翻译选材经常使用,受益多多。中华读书报:能谈谈您的枕边书吗?杨武能:回想起来,我确曾有过这样的书,高中时代躺在床上读过书,可没多久,眉清目秀的小伙子让眼前的两块厚玻片变成了丑陋的小学究!所以“枕边书”,我举双手赞成把它理解为常读的书,反复读的书,爱不释手的书。这样的书,我一生中可是不少:退休前,要反复读我准备翻译的书,因为太多不便列举;退休后,我经常读我翻译的歌德,尤其是《浮士德》,不光为修订、润色,还能获得新的认识和享受。有时也读德语国家的中短篇小说,施笃姆的诗意小说《茵梦湖》啊,霍夫曼、豪夫的童话小说《胡桃夹子》《小矮子穆克》啊,海泽的爱情小说《特雷庇姑娘》啊,太丰富多彩喽,值得一读再读!中华读书报:如果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杨武能:恐怕首先还是耐读耐咀嚼、富有哲理诗情的《歌德谈话录》和《歌德抒情诗选》;第三部无可奈何地把《浮士德》换成唐诗宋词合集——合集哦,记住!再想想,托马斯·曼《魔山》、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和米歇尔·恩德《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以及《海涅抒情诗选》《德语中短篇小说选》等等这些我自己广为流传的译著,我怎么也不忍抛弃,必须恳求数字技术高手做成有声书或者电子书,夹带在纸质书中偷偷弄上岛去……(栏目主持人:宋庄) 赞 (0) 相关推荐 悼!他逝世了!享年85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消息,著名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该所退休干部.研究员叶廷芳,9月27日6时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5岁. 记者了解到,叶廷芳毕生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也是最早将卡夫 ... 杜桂萍谈枕边书 杜桂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华读书报:您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戏曲.明清文学与文献,是否研究领域相关的书读得最多? 杜桂萍:是的.平时有教学工作,每年有进行中的科研项目,都是这些领域的,只能以读研究领 ... 洪子诚谈枕边书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华读书报:很想了解您的童年阅读.您在童年读过哪些书?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父母对您在读书方面的要求是怎样的? 洪子诚:如果把"童年"算到小学阶段的话, ... 梁晓声:在童书创作中拾遗补缺 关键词:<我那些成长的烦恼> 儿童文学 梁晓声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梁晓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35.00元 2019年,年过古稀的梁晓声出版了他的第一套童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 72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诗人告诉我们,一代又去,一代又来,只有江上的月亮没有什么变化 ... 梁晓声:枕边书伴我度过寂寞的日子 梁晓声,作家 中华读书报:您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语文的? 梁晓声: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偏科于语文的.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山羊和狼>.它是那么地吸引我,以至于我手捧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 ... 2021年5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2月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 ... 曹文轩:文学与门类无关 <拖把军团>写于2019年年末,讲述的是乡下女孩何田田扛着拖把进入皮卡所在的城市小学插班的故事.在未写作之前,曹文轩通读了全部的"皮卡兄弟系列"故事,既是为了找回写作的 ... 赵本夫谈枕边书 赵本夫,作家 中华读书报:早期您接触文学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能否说说您早期的阅读?哪些作品印象特别深刻? 赵本夫:我1961年从乡下考入家乡的丰县一中.当时,这所学校全省有名,校园占了县城近四分之一 ... 杨武能谈读书“履历” 杨武能,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图书馆荣誉馆长. 中华读书报:能谈谈您的早期阅读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 杨武能:小时候家庭贫寒,父母没多少文化,却给了我世间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对上学读书近乎偏 ... 立翁:也谈“父子相隐” 立翁 | 也谈"父子相隐" 2021-05-08 18:52:00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q ... 吴尚之:古人谈读书十则 吴尚之 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修身善学的方法,也是精神理想的寄托.本文为吴尚之委员整理出的十则读书笔记,不仅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一一道来,更体现了名家的精神风貌,值得回味. 刘向"学无迟暮 ... 多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 ——和青年学子谈读书 作者:叶朗 作者:叶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6日 11版) . [光明书话]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 ... 为什么你总是读不进去?10位名家谈读书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来了.它提醒着我们,即便置身于生活的喧嚣中,也不要忘记为阅读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阅读总能滤除浮躁之气,充实 ... 谈读书做学问 (来源:光明日报) 06-30 14:51 张立文先生 资料图片 <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张立文学术自述> 资料图片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 ... 丛日云:写书人谈读书 写书人谈读书 文:丛日云 自命为"写书人"并没有夸耀的意思.跻身于大学校园中谋取衣食,借现代排版印刷技术之便,积十余年之功,归在我名下的方块铅字印刷符号算起来大约也有数百万个左 ...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