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将至 | 3个妙方打败暑湿燥热,助你补充身体亏虚!

◆  ◆  ◆

7月22日迎来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

大暑时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此时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腠理开泄,出汗较多,容易伤津耗气,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益气养阴为重点。

一、黄芪煲汤 补夏之虚

俗语常说“大暑无病三分虚”,现在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天气潮湿闷热,迫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和津液都随汗水往外流走,着实等于耗气+伤津。

津液不足的人,总觉得口渴难耐,喝了好多水,还是感觉喝不够,还越发想喝冷饮,人也比较烦躁、怕热。

而气不足的人,整个夏天常会感到提不起劲、气短、没有胃口,爬几层楼梯或者散散步,就觉得累了,动不动就出汗等一系列“虚”的表现。所以大暑,我们要借作食疗来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

-黄芪白茅根汤-

▍材料:黄芪50克,麦冬30克,白茅根30克,淡竹叶20克,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蜜枣3枚。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清热,益气生津。适合暑热天气,汗多口干,疲乏气短的人群食用。

汤方中的黄芪,金代医家在提到它时第一就会说“补诸虚不足”,而《本草新编》中讲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

黄芪是补气良药,所谓阳化气,给身体补气,也是补阳的一种方式,对于气虚体虚者、阳虚者,或者动不动就爱出汗、吃饭没胃口、容易感冒的朋友来说很是适合。

而且黄芪入脾经,能够提升脾气,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可以把我们吃进去的水谷精微更好地转化为身体所需的气血。其性味平和,我们日常用于煲汤、煲粥、泡茶都可以用。

另外,汤中还加入了养阴止渴、润肺止咳的麦冬,凉血利尿、清肺胃热的白茅根,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淡竹叶,和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搭配黄芪一起煲汤,可以同时满足夏日气津两虚的补给的同时,还能清热泻火。

二、清泻心火 多拍两窝

因为“夏主心”,入夏以后,人体肝气渐弱,心气渐强,若肝血不足,则肝阳化火,易引起心火炽盛。因此,很多人会出现口舌生疮、喉咙肿痛、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等心肝火旺的现象。

《黄帝内经》曰:“人有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

肘窝部位,有心经、心包经和肺经三条经络通过,所以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如果这三条经脉运行受阻,就会伤及心肺两个脏腑,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相关疾病,例如感冒、咽喉肿痛、心烦、心慌、气短等。经常拍打肘窝,可以疏通肺气、养心安神,对心、肺相关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做法:胳膊伸直,肘窝向上,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肘窝处,每只胳膊各100下,拍打处会微微红润略带紫红。

而腋下主要有心经、心包经和胆经这三条经脉运行。古人认为“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即肝有邪聚于两腋,使心经受损,平时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就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滞了心经气血的运行,临床常见各种肝阳上亢、气急攻心之证,如头晕、心烦、胸闷等,如果腋下长了结节、囊肿等,也是肝胆被郁、升发不起来的现象。

做法: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随后两手互换,每次拍打30-50次,进行5遍。

三、夏季养阳 中药敷脐

夏季是内阳易虚的季节,也是扶阳、排邪的重要时节。外界太阳猛烈,阳气充足,我们身体受天地规律影响,阳气巡行体表,气血在外,腠理开泄,日夜耗阳,内在的阳气就显得有些虚弱。

如果再加上夏天各种冷饮瓜果空调,寒气会直接损耗阳气,在五脏六腑扎下根,容易变成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阳虚体质。

此时可以试试中药的敷脐法:将花椒6颗和桂圆1颗剁烂,加入一小勺肉桂粉,调成药泥后,外敷在肚脐上。

肚脐又叫“神阙穴”,它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又由于没有皮下脂肪,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寒湿重的人可以用来祛湿散寒,气虚体寒者可以用它温补阳气,肠胃不好的人可以用来充盈脾阳、健脾胃,是夏季全方位调养的妙方。

注意:孕妇和经期期间不适合贴敷;小儿积食发热不适合;阴虚体质(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干红\少苔等)的人群也不适合。

(0)

相关推荐

  • 中医常见病.3咳嗽(下)

    第四种咳嗽是木金火旺咳嗽,说通俗点就是肺里肝脏里火烧的太旺了导致的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是半夜加重,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出现干咳.在中医看来,这属于"木火刑金",肝火太旺了反过来压制肺 ...

  • 大暑天气,四个妙方提振阳气

    大暑,已经到了夏天最后的一个节气. 明明都已经是夏天的尾巴了,太阳却卯足劲焖煮一座座城市,好像夏天想在临走前,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此时,比起小暑的热,还要更上一个层次. <释名>解释得就很 ...

  • 湿温、暑湿痛泻

    湿温 贺xx,男,33岁,1961年3月28日出诊.左脉浮滑,右沉不能应指,舌苔水滑无多,尖边淡红,稍有裂痕,今已三天,体温38.5℃,头痛且胀,时寒时热,热时汗出齐颈,饮食不香,强食两次,口淡且粘, ...

  • 感冒之——风寒,风热,暑湿1. 风寒感冒...

    感冒之--风寒,风热,暑湿 1. 风寒感冒--流鼻涕,比较清,鼻塞严重:怕冷,身体紧,头颈部发紧,僵硬:咽干,咳嗽痰比较白 2. 风热感冒--身体发热重,出汗,汗出不顺畅,头胀痛,面红,咽干咽痒,喉咙 ...

  • 暑湿流注

    暑湿流注     暑湿流注多发于夏秋之交,以7-9月最为多见.其特点为局部患发结肿数处,无固 定部位,色白微痛,恶寒发热,以小儿多患.明<外科正宗>谓:"多生于体虚之人,勤劳 之 ...

  • 小满|暑湿来了!少吃生冷物 多通风排湿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潮湿闷热的天气即将到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欢发现,近期有明显舌苔厚腻的患者增多了."往年,江南从小 ...

  • 又到了“暑湿”为患的季节,你知道如何防暑祛湿吗?

    五味本草坊 今天 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小满节气,往后的日子天气渐热,雨水变多,又到了"暑气"与"湿气"盛行的时候,而且"暑"与"湿 ...

  • 每日一膳 | 热气腾腾,湿重难排,暑湿夹击,“姜”有妙法,“金不换”拌!赶紧收藏吧~

    团队医学导师: 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毎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尽显岭南饮食之文化,中医药膳之精华.感恩自然所赐予毎一种食材的特性,感恩毎一种食材 ...

  • [卷四\暑湿脉证第三十七] 附方

            清暑益气汤     (见第十六)     十味香薷饮     (见第十六)     败毒散     (活人)羌活独活前胡柴胡芎枳壳白茯苓桔梗人参(以上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细末,每服 ...